APP下载

关于加大黄河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力度的分析探讨

2010-02-14闫美华

中国水土保持 2010年12期
关键词:包头市黄河景观

闫美华

(包头市水土保持工作站,内蒙古 包头 014030)

黄河湿地是包头市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包头市湿地类型较为丰富,面积较大,是内蒙古西部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较大的地区之一。全市现有湿地36026.3 h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其中:黄河滩涂湿地 29339 hm2,占湿地面积的 81.4%,分布于黄河沿线;湖泊和内陆湿地 6687.3 hm2,占湿地面积的18.6%,主要分布于大青山北部地区,其中城区湿地和城郊湿地面积较大,多数湖泊、河流、沼泽地因特有的景观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而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是难得的宝贵资源。自2007年包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黄河湿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战略以来,黄河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日新月异,南海子生态环境已得到改善,天鹅及其他水禽在南海子的繁殖和迁徙数量逐年增加,为全市湿地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沿黄大堤内外已杜绝了大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落户,沿黄景观大道、蓄洪区、景观风貌区、生态保护区、绿化带逐步开始建设,效果逐步显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基于此,我们对如何加快黄河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探讨。

1 黄河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度最大和单位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它不但具有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各类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1)湿地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湿地处于水陆相互作用的区域,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特别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繁殖栖息场所。因此,保护好湿地,对防止珍稀、濒危物种灭绝,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以及湿地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2)湿地具有强大的拦蓄洪水、降低自然灾害能力。湿地土壤具有特殊的水文物理性质、超强的蓄水性和透水性,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暴雨和洪水期,湿地将过多的水存储起来,然后均匀缓慢地释放,减弱了对下游的危害;干旱季节,湿地可将洪水期间容纳的水向周边地区和下游排放,防旱功能十分显著。我市降水季节分配和年度分配不均匀,干旱和洪涝灾害频繁,通过湿地的调节,一则可减轻洪水危害,二则可在干旱时保证农牧业有稳定的水源供给。湿地对地表径流的调节作用巨大,可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3)湿地具有非凡的降解污染作用。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工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有毒物质进入湿地后,由于湿地水流速度缓慢,有利于污染物的沉降。湿地微生物、细菌、植物等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化学合成与分解等,将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吸收、分解和转化,使湿地水体得到净化。当然,湿地的净化作用是有限的,污染物的排放不能超过湿地自净能力的阈值。

(4)湿地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工业原料。湿地的经济价值是多方面的。就包头市而言,在利用水库、河道、池塘等湿地进行养殖的同时,还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工业原料。

(5)湿地维持和提供最珍贵的淡水资源。我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城乡生活、工业生产和农牧业所用淡水资源非常短缺。湿地是我区人畜饮水的主要来源,如果湿地全面萎缩,将造成我区人畜饮水困难,进而影响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地区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可拓展城市功能,对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2 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方向

2.1 区域内湿地生态系统分析

(1)现状。黄河水系是包头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良好骨架,区域内湿地现状良好,植被资源丰富,有利于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广阔的农田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周边的湿地及水系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水源。

(2)问题和不足。盲目的村镇建设和无序的开发不断侵吞农田、绿地、湿地,致使植被常遭到人为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受到干扰,水源保护形势严峻。如在黄河堤坝内取土制砖、围垦种地、擅自挖塘养鱼、私搭乱建,致使水域不断被鱼塘、农田侵占,植被被破坏;村镇临水而建,给未来的环境保护和开发治理带来不便;城市工业排污对环境造成危害等。

(3)治理方向。应采取湿地围封、湿地恢复、绿化系统优化、居民调控、农田保护再利用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以达到生态良性循环,充分利用水系营造生态景观的目的。

2.2 湿地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1)现状。包兰铁路、京包铁路等与湿地带平行,景区间交通联系密切、来往便捷,且在南海子西北处有一机场。

(2)问题和不足。南绕城公路穿越南海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影响生态环境。

(3)治理方向。对原有的城市路网进行整合,将原有的防洪大堤进行连通、局部沟通和调整,形成一个东西向的景观大道,并作为包头市的滨河景观亮点。

2.3 沿黄区域季节性景观变化分析

(1)现状。根据黄河汛期的特性,正在建设蓄滞洪区,建成后将形成大面积的水面,但蓄滞洪区建成后对现有植物的生长和景观形态会有所影响。这里夏冬景观特质明显,夏季有大片湿地、水面、芦苇丛等,而冬季则有大范围的结冰水面。

(2)问题和不足。包头四季分明,景观的变化也较明显,不同季节景观差异较大。

(3)治理方向。利用夏冬分明的景观特性,营造不同风格的特色景观,应根据不同季节策划两组不同性质的游憩活动区域。在黄河水经常冲刷的范围内,应种植耐水湿植物;在远离黄河的区域应种植一些湿生植物,形成层次鲜明、景观多样的湿地风貌。

2.4 黄河湿地生态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1)切实提高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湿地是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生态系统,不仅具有调节生态的作用,而且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众多资源,是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应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近期利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绝不能以破坏湿地资源、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湿地保护协调机制。应成立湿地保护领导小组,加强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领导,从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管理体制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多部门参与的湿地保护协调机制。林业、水保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工作职能,抓好湿地资源调查、科研、监测、登记建档以及湿地保护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湿地保护的监管,对违法占用、开垦、填埋以及污染湿地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违章建筑进行清理整顿;水务、农牧、国土、规划、建设、监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按照职能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好相关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3)加大湿地生态文化建设的力度,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湿地保护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湿地保护是一项群众性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才能完成。基于此,我们要动员和利用一切必要的宣传力量和手段,广泛宣传湿地的功能、作用,以及有关湿地保护的重大决策和方针措施,让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理解开展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变湿地保护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4)制定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湿地保护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多效益、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应根据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编制切合我市实际的湿地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规划中要明确保护目标、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

(5)做好沿黄湿地生态恢复工作。以林业部门、水保部门为主,重点规划建设沿黄河湿地生态林。要将黄河防洪大坝以北 2km区域内的湿地建成生态恢复示范工程,在防洪大坝两侧各100m范围内栽植湿地生态林,力争到2015年将沿黄河湿地污染源全部治理,使湿地周边林草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生态功能得到明显恢复,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和扭转。

(6)切实加强湿地的抢救性保护。将建立湿地保护区作为抢救性保护的关键措施,把一切应该保护的湿地都尽快保护起来。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加快保护区建设步伐,使更多的自然湿地尽快纳入保护管理范围,尽快扭转湿地不断减少的局面,努力恢复湿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征。

(7)坚决制止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加强对湿地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天然湿地用途,因重要建设项目确需改变用途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

(8)增加湿地保护工程投入。湿地保护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湿地保护工程资金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的瓶颈。除应继续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外,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同时应多层次广开募资渠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投资、捐赠和国际合作资金。应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把湿地保护资金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并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基金制度以形成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使湿地保护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包头市黄河景观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六(3)中队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黄河』
包头市东河区城市绿化现状评价
包头市“健康水工程”建设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