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牟汶河综合治理模式及效益

2010-02-14王元霞

治淮 2010年7期
关键词:钢城沿河河道

丁 勇 王元霞 赵 强

一、概况

牟汶河是黄河下游主要支流大汶河的主流,发源于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旋崮山南麓,流经莱芜市的莱城、钢城两区和泰安市的郊区,在大汶口镇与南来的柴汶河交汇后入大汶河。总流域面积5655平方公里,全长203.9公里。莱芜境内流域面积1329.19平方公里,全长64.5公里。

牟汶河环莱城城区14.5公里、钢城城区8公里。莱城城区是莱芜市驻地,钢城城区是大型企业——莱钢的驻地。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资金,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综合治理规划方案,河道治理时断时续,导致堤防损坏,抗洪能力下降,汛期洪涝成灾,枯水期断流无水。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由于沿河经济粗放发展,造成河水污染,河道生态恶化。从1999年起,莱芜市委、市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开始对牟汶河城区段进行综合治理,特别是2005年,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莱芜科学发展的高度出发,出台了《牟汶河综合治理行动纲要》,进一步加大了牟汶河综合治理力度,现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牟汶河综合治理过程中,以水利系统为牵头单位,集中环保、建设、国土、公安等相关部门,采用重点、难点问题现场办公等手段,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深入广泛的调研和反复论证,对工程规划治理设计方案进行公开招标,优中选优,保证了河道工程规划方案的科学合理系统。并更新治理观念,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多种筹资方式和建设模式,同步实施了河道工程治理、污染防治、生态绿化、开发利用等四大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累计投资3.5亿元,建成拦河闸1座、橡胶坝16座、溢流坝22座、跨河桥2座,形成了长53.5公里、3万多亩的连续水面,拦蓄地表水5400万立方米,涵养地下水源4300多万立方米,修建沿河道路43公里,完成绿化6300余亩,沿河“土小”企业已全部取缔,建成西海、南湖两个滨河公园,开发景点20多处。今天,随着沿河两岸带状公园初具规模,牟汶河沿河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景观效果得到加强,城市品位得到很大提升,河道的整体功能得到较好发挥,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牟汶河综合治理成果,下一步规划实施“一河两岸”、“一心三片”开发工程,建设湿地公园片区和森林公园片区,开发商业文化娱乐休闲核心区和综合居住片区,把牟汶河沿河区域打造成莱芜水利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的新亮点。

二、河道综合治理模式

1.治河理念的提升

莱芜三面环山,无客水来源,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8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70立方米,属严重缺水地区。加强河道治理,多拦多蓄河水,是解决全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莱芜市已经治理大小沟河100多条,随着河道治理的不断实施,对河道治理的认识不断丰富、技术不断完善、水平不断提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9年~2001年(孝义河综合治理),当时以单纯的工程防护、蓄水造景为主,主要是为高新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环境,同时,积累了比较系统的治河经验;第二个阶段,2001~2004年(牟汶河城区段的治理),在治理思路上,已由过去单纯的防洪保安、蓄水造景向固堤防洪、蓄水供水、营造景观、改善生态、促进开发并举转变。在治理技术上,由单纯的工程防护向工程与生态防护并举、建设自然生态型河道转变;第三个阶段,2005年以来,把河道治理放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建设等规划相结合,把治理的范围扩大到了境内的整条河道,延伸到了沿河各个镇村,实施工程的、生态的全面整治,城建的、环境的、旅游的、农业的全面开发,最大程度发挥河道治理的综合效益。

2.治理规划方案覆盖面广

在治理前期,组织有关专家对牟汶河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借鉴了省内滨州、临沂、聊城等地市和省外诸多先进的治河经验,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转变治理观念,创新治理模式,经过反复论证、反复完善,确定了牟汶河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列入了《牟汶河综合治理行动纲要》。牟汶河综合治理工程坚持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监管、综合治理”、“合理开发、以河补河”为原则,以建设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绿色景观带和特色产业带为目标,集中规划实施河道治理、污染治理、生态绿化、开发利用“四大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按照兴利蓄水与防洪减灾、拦河建坝与保护河砂、加固堤防与道路建设相结合的思路,突出拦河蓄水、堤防加固、道路建设、河砂保护四个重点,对河道进行全面治理;污染治理工程坚持分工负责、分类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全面加强污染治理,确保牟汶河在不断流的情况下,大力提升水环境质量;生态绿化工程突出生态,兼顾景观,乔灌草结合,按照宽50米的标准,建成牟汶河两岸绿化林带;开发利用工程以城区段为重点,统筹规划,开放招商,抓好房地产、旅游、水资源和无形资产四类开发项目,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

3.投资方式的多样化

牟汶河综合治理工程投资巨大,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为此,积极创新融资思路,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引导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牟汶河综合治理,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投融资体制。采取有偿出让工程水源使用权的办法,鼓励企业投资治河建坝,企业享有所建工程管理权和取水权,20年内返还地方水资源费用于企业节水改造项目,20年后收回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有效调动了沿河企业投资治河的积极性,既减轻了政府投资压力,又保障了企业用水权益,实现了公共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双赢”。已先后吸引莱钢、泰丰、泰钢等大中型企业,投资近7000万元,沿河修建了5座橡胶坝。同时,对于投资特别大的工程项目,采取了由市、区两级合作建设的办法,解决工程建设资金问题。像牟汶河拦河闸一期工程总投资5400万元,由一级政府负担困难确实比较大,于是实行了由市级投资60%、区级投资40%的办法,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其他较小工程项目,按照“统一规划、属地管理”的原则,采取市、区、镇三级政府分级负担的办法进行实施。此外,还积极进行项目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网络发布牟汶河综合治理成果和项目优势,鼓励外商前来投资旅游业、房地产等,带动了沿河两岸开发。

4.组织方式的灵活性

牟汶河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动手,齐抓共管。由政府统一调度,2005年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的牟汶河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整个治理工作的领导力度。领导小组还专门设置了办公室,水利、国土、公安、建设、执法等部门协同合作,为牟汶河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连续宣传和报道。各级教育、团委、妇联等职能部门,以“保护母亲河”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财政、交通、电力等部门以及当地乡镇,坚持以工程建设为大局,“一切服务于工程,一切支持于工程,一切为工程开绿灯”,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效益凸显

牟汶河综合治理是一场新时期的“莱芜战役”,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扎实行动,一条“堤防牢固、绿树成林、水带相连、水质达标、开发有序、群众满意”的亮丽景观河道呈现在市民面前。

1.河道防洪标准大大提高

治理前河道防洪标准普遍不到20年一遇,经治理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其中城区段达到100年一遇。

2.有效拦蓄和涵养了水源

经过治理,沿河地下水位提高了2~3米,使原来吊泵的500多眼机井重新达到设计出水流量,恢复和扩大农业灌溉面积6万多亩,并有效缓解了沿河莱钢集团、泰山钢铁集团、泰丰纺织等大中型企业用水,改善了沿河两岸生产生活用水条件。

3.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水是一个城市灵动的神韵,城因水而兴盛,因水而愈美。牟汶河蜿蜒逶迤,是连接莱城、钢城的主副中心景观带。莱城依托三号橡胶坝蓄水工程建成了休闲新亮点——西海公园,钢城则建成南湖公园,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形成了碧波涟漪、杨柳依依、绿水环绕的优美景观,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

4.滨河优美的环境,成为莱芜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河堤护坡绿化以及两个滨河公园和20多处带状景点的相继建成,沿河土地增值潜力大增,带动了房地产开发热潮。通过招商引资已陆续开发了多个住宅小区。同时,河道治理还有效带动了莱芜市旅游业的发展,城中滨河亲水乐园、沿河南部山区旅游胜地,成为莱芜市民和周边市县旅游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提升了人气,也发展壮大了莱芜市的服务业。

实践证明,综合治理牟汶河,不仅是蓄水护砂、固堤防洪的水利工程,增水增绿、净化环境的生态工程,也是构建景观廊道、连通主副中心的城建工程,服务工农业生产、带动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工程,更是建设绿色钢城、构建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

猜你喜欢

钢城沿河河道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完成首次核燃料组件装载
中秋
美 丽 的 天 鹅
彩色铅笔
九九歌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