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危机管理八大原则

2010-02-13

中国石化 2010年6期
关键词:诚信危机公众

在企业危机管理中,应遵循八项基本原则:

1.制度化原则。危机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难以完全预测的。这种突发事件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对企业或品牌产生恶劣影响。因此,企业内部应该有制度化、系统化的有关危机管理和灾难恢复方面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这些流程和制度在业务正常时不起作用,但是危机发生时会及时启动并有效运转,对危机的处理发挥重要作用。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应付自如,其关键之一是制度化的危机处理机制,从而在发生危机时可以快速启动相应机制,全面而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

2.诚信形象原则。诚信形象是企业的生命线。危机的发生必然会给企业诚信形象带来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矫正形象、塑造形象是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思路。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企业要努力减少对企业诚信形象带来的损失,争取公众的谅解和信任。只要顾客或社会公众是由于使用了本企业的产品而受到了伤害,企业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开道歉以示诚意,并且给受害者相应的物质补偿。对于那些确实存在问题的产品应该不惜代价迅速收回,立即改进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以尽力挽回影响,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维护企业的诚信形象。

3.信息应用原则。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被应用于政府和企业管理,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危机管理的作用日益明显。预防危机必须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随时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加以分析和处理,从而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危机处理时,信息系统有助于及时汇总和传达相关信息,有效诊断危机原因,使企业各部门统一口径,协调作业,及时采取补救的措施。

4.预防原则。防患于未然永远是危机管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危机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危机发生前的预防,几乎所有的危机都是可以通过预防来化解的,预防与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简便的方法。为此,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是必要的。

5.企业领导重视与参与原则。企业高层的直接参与和领导是有效解决危机的重要措施。危机处理工作对内涉及从后勤、生产、营销到财务、法律、人事等各个部门,对外不仅需要与政府及媒体打交道,还要与消费者、客户、供应商、渠道商、股东、债权银行、工会等方方面面进行沟通,没有企业高层领导的统一指挥协调,就不可能做到口径一致、步调一致、协作支持并快速行动。由于中国企业更多趋向于人治,企业高层的不重视往往直接导致整个企业对危机麻木不仁、反应迟缓。因此,企业应组建企业危机管理领导小组,担任危机领导小组组长的一般应该是企业一把手,或者是具备足够决策权的高层领导。

6.快速反应原则。危机的解决,速度是关键。危机降临时,当事人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隔离危机,尽快查出原因,以便迅速、快捷地消除公众的疑虑。企业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应变预案并立刻确定相应的对策。危机发生后要时刻同新闻媒体保持密切的联系,借助公证、权威性的机构来帮助解决危机,承担起给予公众精神和物质的补偿责任,做好恢复企业的事后管理,从而迅速有效地化解危机。

7.创新性原则。危机处理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的处理经验,也要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尤其要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进行大胆创新。企业危机意外性、破坏性、紧迫性的特点,更需要企业采取超常规的创新手段处理危机。

8.沟通原则。沟通是危机管理的中心内容。与企业员工、媒体、相关企业组织、股东、消费者、产品销售商、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工作。沟通对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最好的化解作用。企业必须树立强烈的沟通意识,及时将事件发生的真相、处理进展传达给公众,以正视听,杜绝谣言、流言,稳定公众情绪,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

猜你喜欢

诚信危机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危机”中的自信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