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外采油品质量管理努力防范油品质量风险

2010-02-13

中国石化 2010年6期
关键词:质检员质量事故油品

(作者为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副总裁、油品销售事业部主任)

外采油品作为中国石化销售企业市场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资源供应和平衡稳定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资源运输较紧,缺乏有效资源供应,市场竞争无序的地区,外采资源对保障和稳定市场的作用更为明显。但外采资源的采购和质量管理相比中国石化自产油存在着更大的质量风险,必须认真对待和规范管理。河南安阳外采油质量事故再次告诫我们,产品质量管理涉及全流程,质量管理要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要加强外采源头的风险控制。

加强外采油品业务管理

外采油品出自不同的生产企业或调和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必须对外采油品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要将外采油品的质量管理关口前移,控制源头。除了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有效考核外,还要对供应商进行产品质量管理能力的综合评价。省市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要按照销售事业部批准的入围供应商名单,对其进行质量检验能力、质量保证程序、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考核,在资源供应能力、油品储运设施、信誉度等方面进行评估。质量管理部门要会同业务部门对所有油品供应商的汽柴油进行定期抽检和飞行检验,确定外采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是否稳定。对抽检一次不合格的供应商亮黄牌,两次抽检不合格的供应商要取消供应资格,从源头上消除质量风险。严格禁止利用入围供应商的名义进行过票操作,发现有过票行为的供应商,要取消其入围供应商资格。

在采购过程中要坚持分层次选择供应商,优先采购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的质量可靠资源,其次要采购延长集团的可靠油品,最后选择采购信誉较好、质量稳定可靠、油品质量过程管理能力较强的地方炼油厂资源。禁止采购用化工原料勾兑的汽柴油,坚决取消出现过质量事故的油品生产或经营单位供应商的入围资格,淘汰没有稳定油源的中间供应商。要求外采供应商要有明确的质量承诺,在采购合同中要注明因出现质量问题而引起的责任条款。要求对采购的油品甲乙双方要共同封样,仲裁以共同封样为准。外采供应商要提供每批资源的来源和出厂(库)质量合格证明,严禁采购来源不明、质量不合格的油品,防止采购问题油、人情油和权钱交易油。

加强外采油品入库管理

外采油品的入库管理是外采油品管理最重要的环节,是质量事故的关键节点。为了做好外采油品的入库质量检验,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事业部专门制定下发了《外采油品质量管理办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执行不到位、运行层和监督层职责不清、监管不力的现象。

首先表现在外采油品的取样上。取样的代表性是影响检测外采油品质量合格的最基础工作,如果取不到批次油品的代表性油样,就会造成不合格油品或质量有严重问题的油品入库,进而造成质量事故。

外采油品一般是通过船运、铁路槽车和公路运输的形式进行。公路运输的采样要求较复杂,主要是由于运油车辆为分散式,不能集中到达。这就要求质检员一定要亲自上车取样,不能委托油罐车司机进行采样,要每车必取。然后进行制样,同时要求供货方(或委托油罐车司机代理行使)进行共同封样,留存备查。

对于运油船舶的取样,除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严格取样外,还要根据船舶装船情况,对首个装船的油舱进行单独取样,防止装船时管线中的上次剩余油污染本船油品。取完样品后同样要求共同签字封样,以便备查。

对于铁路油槽车运输的外采油品,除了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严格取样外,对于油罐车铅封完好,但装油量明显偏少等异常现象的油罐车要单独取样,以便备查。为了确保取样的真实性,除了上述各种要求外,还要做到外采油品实行双人取样,三人签字,备样单独留存的管理制度,未取得初级、中级质检员证的人员不得从事取样工作。

其次,表现在油品检验上。油品检验是确定油品是否合格的重要环节,是入库验收的节点,除了要求质检员必须取得初级或中级质检员证外,还要求质检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对试验方法和试验仪器有充分的了解。

由于勾兑汽柴油在检验时主要项目一般能够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这就要求质检员要具备利用部分主要检测数据,判断油品是否为化工原料勾兑油品的能力。利用化工原料勾兑的汽油一般表现在馏程指标上,如果50%以前蒸发温度均较低,而50%以后蒸发温度又高于正常汽油的数值,就可以初步判断油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含有化工原料或甲醇等。

汽油的溶剂洗胶质能够初步判断汽油使用时对汽车的影响。胶质含量过高会导致进气系统产生沉积物和使进气阀发生黏结。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认为胶质含量高会造成发动机燃烧障碍。2008年3月发生在杭州的民营油站汽油质量事故,2010年2月发生在包头的中油油站汽油质量事故,2010年4月发生在安阳中国石化油站的乙醇汽油质量事故,2010年5月发生在海南民营油站的汽油质量事故等,均是由于汽油溶剂洗胶质过高造成汽车进气阀、喷油嘴等部位堵塞,使汽车不能正常行驶。因此,在外采汽油的质量检验中,首先要检测汽油的溶剂洗胶质。由于溶剂洗胶质检测需要时间约8小时,有的油库为了避免压车,没有等待溶剂洗胶质检测完毕或干脆不做检测,违反操作规程,将外采汽油卸入库中,造成质量事故发生。

为了吸取事故教训,避免再次发生质量事故,中国石化各油库要严格执行中国石化《外采油管理办法》,对外采油品要实行全指标检验,不合格油品不得出库销售。要加强对馏程、溶剂洗胶质、硫醇性硫等试验的研究,通过各试验项目的关联性,判断油品是否异常。要明确规定质检原始记录要实行三级复核,双确认制,质检报告实行三级管理,明确试验室技术负责人批准质检报告,质量负责人负责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的确认。

加强油站销售环节质量管理

加油站销售环节是销售系统油品质量管理的最终节点,是油品质量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口。产品质量的好坏能够从加油站的客户投诉中得到体现。销售企业制定的油品质量管理办法、应急预案等都对加油站的质量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加油站在出现质量投诉时,要第一时间上报零管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加油站的油品进行抽样检验。对连续多起投诉的加油站,要立即停止销售,待质量检测合格后,再行销售。加油站在进货验收时,要求由站长或计量员对运油核对单进行认真检查,特别是要检查油库发货时的铅封号与核对单上的号码是否一致,装卸口是否为原始状态,运油槽车实测计量数据与运油单数据是否有明显差异等。卸油前要取样观察油品外观,检查是否有水分杂质,嗅油品气味是否正常,一切检查合格后方能卸油。要严格执行“专车专运”,禁止汽柴油交叉运送,确保汽油和柴油不相互污染。

对于政府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加油站要全力配合,站长要在第一时间上报地市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在政府部门抽取加油站样品的同时,加油站一定要同时抽取同批次样品,并将样品迅速送往地市公司质检室。质检室应尽快检测,及早出具检验结果,做到油品质量心中有数。

追求卓越,奉献社会是中国石化的不懈追求。质量管理是诚信管理,同时也是风险管理。企业领导特别是各级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亲自参与,有效管理。没有领导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质量管理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制度的执行很难落实到位。各流程点的操作人员要按照工作制度、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走过场,注重细节管理;各级管理人员要深入基层,熟悉油品进销存等各环节的工作流程,查找各流程节点的紧密联系,发现漏洞及时堵塞,形成操作性较强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监督检查各环节的制度执行情况,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质检员质量事故油品
高端油品怎么卖
质检员工作模式优化的思考与探索
油品运输市场一年走势图
SP/GF-6规格分析及油品性能要求
我的爸爸是质检员
用心做好茶
质检员
智能化油品分析应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处理方法
基坑工程事故原因分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