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探讨

2010-02-11岳有生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菌棒桑园全镇

岳有生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浙江 秀洲 314011)

随着国际农业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农业生产模式越来越显示对产出、效益和环境等方面的弊端,也意味着创造的产品越多,消耗的肥、水、电、油、物料等资源就越多,对地力、生态、微生物群落和生物链的破坏就越大,产生的废弃物也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和浪费就越大,严重违背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

自2008年以来,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省的战略部署和嘉兴生态市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本镇实际出发,科学分析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农业循环与生态高效产品发展关系,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农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带动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发扬农牧结合,种养结合优良传统,因地制宜推广多项关键链接技术,推进农林副产品和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强化农村节能减排、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提出了以提升粮食、蚕桑2大传统产业为切入口,做强王店三园鸡、丰禾西瓜、福特甜薯、桑宝黑木耳4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生态休闲新产业,通过整合资源、注重集成创新,围绕延长农业产业链,着重示范推广5大循环模式,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将基本情况、所做工作和取得成效总结如下。

1 基本情况

王店镇地处嘉兴市秀洲区西南部,全镇区域面积115.87 km2,辖23个行政村,521个村民小组,14 959户农户,总人口6.4万。其中:农业人口5.17万;全镇有耕地面积5 790.3 hm2,水田4 077.3 hm2、旱地1 713 hm2,桑面积1 366.1 hm2。2009年全镇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4.2亿元,同比增长5.1%,农民人均收入11 400元,同比增长9.2%。

全镇传统农业主要以粮油、蚕桑、家禽为主,是个蚕桑生产大镇,年蚕种饲养量占全区的53%。近年来,全镇围绕调结构、创特色,育主体、建基地,打品牌、拓市场。形成了以丰禾西瓜、王店三园鸡、福特甜薯、桑宝黑木耳为主的4大特色主导产业;同时培育了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其中有省级示范合作社3家、市级示范合作社4家,特色种养示范户200多户;建立了家禽、瓜菜、苗木、特种水产、甜薯、食用菌、奶牛、水果8个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全镇拥有绿色食品3个、国家地理保护产品1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产品11个,省级著名商标1个、省级名牌农产品1个,AA级旅游景点1处,省级农家乐特色示范村1个,市级农业休闲观光基地2个。

2 所做工作

2.1 提出1个目标

王店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创建循环农业示范镇,并制定了2009-2011年实施方案。

2.2 加强2个结合

结合本镇现有的传统和特色农业产业;结合农业科学发展,推进新农村新社区建设。

2.3 注重3种典型

2.3.1 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村

选择有一定条件的建林、镇中、庄安、南梅等4个村,以发展生态高效种养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抓手,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生态高效农业、休闲农业,提高农业产出率,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为重点,通过实施畜禽排泄物、桑枝条、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沼气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项目,推进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良性循环,为全镇乃至全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树立榜样。

2.3.2 建成一批循环农业主体

建设以农户、基地、主体为主力军的农业循环经济3大平台,第一是以专业农户为主,建立家庭经营庭院式种养结合型的农业循环;第二是以农业示范基地、休闲园区为主,建立基地与基地、基地与园区相联结的农业循环;第三是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建立企业与合作社连接农户,形成主体收集农业废弃物、生态化处理、资源化半成品、农户 (社员)生产农产品、再由主体产品回收的市场化运作循环模式。

2.3.3 提升一批特色农业品牌

以生态环境也是资本为理念,争创农业循环经济名优农产品品牌和生态休闲农业品牌为核心,着力加强农业品牌的培育提升,在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创建2~3个省级以上的著名农产品品牌,同时加强特色农产品和休闲农业产品的营销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王店镇交通优势 (高速公路网销售窗口)和区位优势在沪、苏、杭等大中城市设立专营窗口,不断提高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2.4 落实4项措施

2.4.1 建立镇农业循环经济创建领导与实施小组

为保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镇建设的顺利实施,镇政府成立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监督所、财政所等相关部门和各涉及村、重点企业 (合作社)负责人为成员的镇农业循环经济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领导,指导与协调,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同时,成立由镇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服务中心及重点村负责人任副组长,农业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监督所、相关村及企业、合作社人员组成的农业循环经济创建实施小组,具体负责各项建设任务的实施管理,明确工作分工,加强协作攻关,确保各项建设工作有序组织实施。

2.4.2 落实相应的激励扶持政策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生态高效都市农业,全面治理农村面源污染,这是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制定落实相应的激励扶持政策。

镇政府出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扶持政策,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万元扶持资金。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争取省、市、区各级对农业废弃物污染综合治理资源化利用等,从农业、科技、环保、农综开发、农技推广基金等多种渠道推荐立项,2年中与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相关联的项目7个,争取扶持资金320万元。目前就利用桑枝条栽培黑木耳生产已申报并列入了2010年度省级农综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区以上财政扶持150万元,主要建设3个桑木耳栽培核心示范点,每个核心示范点栽培规模分别达到50万、30万、20万棒,栽培规模达到100万棒,实现桑木耳年产值达350万元以上,年效益90万元;同时建设3个循环利用基地:一是在建林村聚宝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废菌棒用于大棚蔬菜基肥示范点7 hm2;二是在庄安村开展废菌棒用作红薯生产基肥示范点7 hm2;三是在镇中和南梅等村开展废菌棒用于水稻机插育秧基质示范点,育秧面积23 hm2,可实现栽培面积470 hm2。

对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工作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2年来共培训各类人员0.3万余人次。

支持村级组织、农技部门、农业主体开展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新产品、新技术、新机械的试验示范。

2.4.3 整合人才技术资源,加强科技合作交流

加强与省、市、区农技推广基金会和市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的合作,把农业循环经济示范镇创建,列为双方共建共创项目,创新合作机制,扩大合作领域,整合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围绕项目实施重点内容,开展循环链接关键技术攻关,集成创新和试验示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同时,加强与市、区及周边农技推广部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民间组织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先后与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农科院、浙江林学院、嘉兴东进园区和云和食用菌研究所等开展技术结对,为镇农业循环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4.4 加强舆论宣传和科技培训

发动全民深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宣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先进典型,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倡导建设生态高效农业,实行清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全社会形成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加强对村干部、农业主体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专业农户的科技培训,提高其实施农业循环经济的组织能力、业务能力。

2.5 实施5大循环

2.5.1 开发桑园立体利用

以王店三园鸡产业为核心,开发桑园立体利用(叶养蚕-套养鸡-地种菜) “桑 (养蚕)-鸡-菜薹-鸡粪、菜梗有机肥-桑”循环农业模式。以嘉兴市桑和蚕桑专业合作社、嘉兴市秀洲区王店三园鸡专业合作社为核心,桑园地实行立体套种种养结合,使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形成以栽桑养蚕为主业,桑园地套养三园鸡,放养1 500羽·hm-2,每年套养3批计4 500羽·hm-2,冬季种植青菜,采收菜薹供加工出口,菜梗作绿肥用于桑园地。桑园地通过立体套种种养循环生产,可增加养鸡收入18 000元·hm-2和菜薹收入15 000元·hm-2,鸡食用桑园杂草和小虫,鸡粪、菜梗可作为桑园地有机肥,从而降低桑园地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计划至2011年,从目前桑园地套养王店三园鸡200 hm2,年饲养量10万羽发展到666 hm2,30万羽;桑园地套种青菜从目前的133 hm2发展到333 hm2。

2.5.2 提升粮桑传统产业

以发展黑木耳生产为核心,提升粮桑传统产业“水稻-桑枝条培养黑木耳-废弃菌棒作饲料或还田或桑、果、菜园”循环农业模式。以嘉兴市桑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核心,联合嘉兴市新奇特果蔬专业合作社和王店瓜果专业合作社,利用桑园副产品桑枝条粉碎后制成菌棒,作为培养黑木耳、香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基质料,先在室内培养发菌2个月,于晚稻收获后或早春将室内培养菌棒移至田间自然生长,至4-5月黑木耳分批采收后,将废弃菌棒处理后作饲料或还田 (或桑、果、蔬菜园)。据初步实践,培养黑木耳每1菌棒的生产成本为1.8~2元,可生产干黑木耳60 g,产值3~4元,每菌棒净收入在1.2~2.0元,每667 m2土地可置放8 000个菌棒,产值2.5万~3.0万元,净利1.0万 ~1.5万元,实现稻田年产千斤粮万元钱。

目前已利用桑园100 hm2,制作生产食用菌菌棒90万棒,废弃菌棒600 t,处理后全部用作饲料或还田,其中用于种植甜薯、瓜菜施用面积80 hm2。计划至2011年,利用桑园233 hm2桑枝条,发展菌棒200万棒,废棒1 500 t,施用瓜菜薯种植面积200 hm2。

2.5.3 发展瓜菜产业

以丰禾西瓜为核心,发展瓜菜产业,创新农田粮经作物周年多熟水旱轮作复种农作模式。如“水稻-大棚西瓜、蔬菜多熟接茬水旱轮作复种”循环农业模式。以王店瓜果专业合作社为核心,创新传统的水稻与粮、油、饲、肥作物水旱轮作模式,利用现代科技和设施装备,冬春季采用多膜大棚,或配以立架栽培,配置不同季节的微型西瓜、时鲜蔬菜等作物,夏秋季接茬种植晚稻,形成一年多熟,粮经结合,水旱轮作复种循环农业模式。利用西瓜、蔬菜与水稻周年水旱轮作复种,旱作物的残枝落叶、茎蔓等废弃物当作水稻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使水稻节肥降本,优质高产,还能有效克服西瓜、蔬菜等连作障碍,达到粮、经作物全面的增产增收。这种粮经结合,水旱轮作复种循环农业模式种植面积达到 0.08万 hm2,计划至2011年,扩大到0.13万hm2。

2.5.4 实行农牧结合

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为核心,实行农牧结合,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如“畜禽粪便 (秸秆)-沼气-沼液、有机肥-粮油瓜果”循环农业模式。依托王店镇畜禽排泄物收集处理中心,根据省政府“811”新3年计划,对常年存栏2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全面实施沼气工程,推进畜禽粪便 (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为粮油、瓜果种植业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料,并增加农村清洁能源。目前,全镇已建沼气工程93处,沼气池总容积2 775 m3,年产沼气16万m3。同时广大农户普遍利用畜禽粪便和秸秆作有机肥料直接还田。目前全镇推广使用畜禽有机肥和秸秆直接还田的面积已达0.1万 hm2,占全镇农田面积的25%,有效地减少了农业废弃物污染,促进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依托嘉兴市五浪园植保专业合作社积极扩大沼气工程建设和沼渣、沼液、有机肥还田。计划至2011年,全镇建设沼气工程达到200处、沼气池总容积5 450 m3,年产沼气32万m3,增加农村清洁能源比重,切实做好沼气工程后续管理服务,沼渣、沼液肥全部还田。同时,对农牧综合经营的饲养畜禽一般农户推行畜禽粪便全部直接还田,并以多种形式,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使用有机肥面积达到60%。

2.5.5 加强产业联结

以休闲农业基地为核心,加强一、二、三产的相联结,拓展农业功能,推进新农村建设。聚宝湾生态休闲苑特色休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以聚宝湾农家乐休闲特色村、圣莱特休闲农庄、嘉兴市聚宝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核心,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在各项农业生产经营和休闲生活活动中,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全面融入上述几种循环农业模式、关键链接技术和生态休闲方式,从而形成农工商结合型一、二、三产业大循环的特色休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目前通过加强宣传推介,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已达10万人次。

3 取得成效

3.1 经济效益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的规模有所起步,桑果、瓜菜和粮食作物推广应用达到0.233万hm2以上,培养黑木耳90万棒 (2008年30万棒、2009年60万棒),年养殖三园鸡35万羽,奶牛700头,湖羊5万头,特种水产0.03万hm2,农田产出率比应用区外增效15%以上;休闲农业基地和农家乐活动点,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人次;全镇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9%以上。

3.2 社会效益

通过推广应用五大循环生产链,优化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培育提升一批特色生态农产品品牌和休闲农业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培育农业循环经济型特色村4个、龙头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10个、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93户,为全镇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树立先进典型。

3.3 生态效益

通过实施农业产业的循环链接,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杜绝其随意排放、丢弃或焚烧而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加强景区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为农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菌棒桑园全镇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