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2010-02-10徐伟莉

中外医疗 2010年20期
关键词:分化腺癌组织学肌层

徐伟莉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 河南新乡 4 5 3 0 0 2)

子宫内膜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3大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20%~30%。目前,在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增高的趋势。本文通过对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点及与预后有关的因素,以期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和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00年11月至2009年11月就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10例,所有患者的首次治疗均为手术治疗,均在术后病理诊断中确诊为原发性子宫内膜癌。

1.2 研究方法

将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合并症及病理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来了解子宫内膜癌的分布趋势和病理特点,从而得出相应的理论结论。对患者的病理诊断均依据WHO子宫体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标本均采用常规石蜡切片[1],H-E染色,光镜诊断。采用S-P两步法标记ER和PR。采用门诊,电话以及随访信的方式进行随访。

1.3 统计方法

采用χ2检验;生存率的计算采用寿命表法。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

110例病例中,年龄为25~73岁,平均年龄为(52.9±8.7)岁,其中50~60岁年龄段患者居多,共64例,约占58.18%。

2.2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无痛性阴道流血,其中绝经后阴道流血共69例,占62.7%;绝经前月经不规则者共24例,占21.8%,阴道排液增多者共13例,占11.8%。

2.3 合并症

合并高血压者共23例,占20.9%;合并糖尿病者共10例,占9.1%;合并子宫平滑肌瘤与肌腺瘤者共28例,占25.5%;合并肌腺症者共6例,占5.5%。

2.4 术后病理

(1)肉眼表现:局部生长者共83例,占75.5%;弥漫生长者共21例,占19.1%;息肉状者共6例,占5.5%。(2)组织学分级:高分化腺癌者共65例,占59.1%;中分化腺癌者共27例,占24.5%;低分化腺癌者共18例,占16.4%。(3)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者共98例,占89.1%;浆液性腺癌4例,占3.6%;透明细胞癌者5例,占4.5%;粘液腺癌2例占1.8%;未分化癌1例,占0.9%。(4)肌层浸润:浸润深度<1/2者共55例,占50%;浸润深度≥1/2者共12例,占10.9%;无肌层浸润者者共10例,占9.1%。

2.5 手术-病理分期

I期77例,占70%(IA10例,IB55例,IC12例);II期9例,占8.2%(IIA8例,IIB1例);III期19例,占17.3%(IIIA12例,IIIB1例,IIIC6例);Ⅳ期5例,占4.5%,均为ⅣB期。

2.6 ER、PR的表达

9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R,PR均阳性者87例,占88.8%;12例非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只有1例阳性,占8.3%。

2.7 误漏诊病例

5例子宫内膜癌曾误诊为复杂性增生,后经宫腔镜活检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另有3例术前诊断为平滑肌瘤,术后病检证实为子宫内膜样癌。

2.8 随访结果

IA期5年生存率为97.8%、IB期为92.6%、IC期为70.8%;Ⅱ期为72.6%;Ⅲ期5年生存率68.5%,IV期患者共5例,均为IVB期,1年生存率为46.8%,2年生存率为8.9%,无随访满5年者,故无法计算5年生存率。IC期与IA、IB期比较,5年生存率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IV期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Ⅰ/Ⅱ患者,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3.1 年龄分布的特点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50~60岁年龄段的老年妇女,本研究仍显示了这个特点[2]。但本组中<40岁以下者,约14例,占12.7%。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主要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育、外源性雌激素应用等因素引起。

3.2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

由结果中可知,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依然为子宫内膜癌的主要临床表现。因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和某些非器质性子宫出血较相似[3],故往往易被医生或患者忽视,而导致子宫内膜癌的漏诊。

3.3 子宫内膜癌的合并症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为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的高危因素,肥胖患者主要因脂肪中的芳香化酶使得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再催化为雌二醇,从而产生病变。从结果中可知,子宫平滑肌瘤与肌腺症也为常见的合并症,因此需根据患者的病况给予相应的子宫内膜癌检查,避免漏诊。

3.4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点

根据病因学,组织学及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子宫内膜癌分2种类型:(1)Ⅰ型:发病与雌激素有关,年龄较轻,组织学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DNA为整倍体,微卫星灶不稳定(MSI)发生率高,基因改变主要为K-ras、MLHI、PTEN基因突变,预后相对较好;(2)Ⅱ型:与雌激素刺激无关,多见于绝经后妇女,组织学类型为浆液性腺癌,粘液性腺癌和透明细胞癌等,DNA为非整倍体,微卫星灶不稳定(MSI)发生率低,基因改变主要为P53、c-erbB2基因突变,预后差。

3.5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子宫内膜癌症状出现早且较典型,如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检查,早期诊断并不困难。诊断性分段刮宫仍为最有效、最准确的手段,但诊刮只能刮到子宫内膜的75%~80%,子宫内膜癌的漏诊率为5.6%~9.6%[3],因此必要时需行宫腔镜下活检。如何减少子宫内膜癌的漏误诊率:(1)改变以往认为子宫内膜癌多发生在绝经后的陈旧概念,重视子宫内膜癌年轻化的趋势;(2)若妇女出现非经期不规则出血,应高度重视,采取必要的检查;(3)诊断性刮宫诊断为复杂性增生的病例,年轻的妇女可采取药物治疗;(4)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癌均为激素依赖性肿瘤,因此对有子宫肌瘤的患者术前应尽量行宫腔镜检查或诊刮术,防止漏诊。

3.6 子宫内膜癌的预后

本组资料显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与其组织病理学分型和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受体是否表达密切相关。与预后有关的因素:(1)年龄。年龄越大,预后越差,因绝经后易发生II型子宫内膜癌;(2)手术-病理分期。分期越早,预后越好,Ⅲ/IV期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Ⅰ/Ⅱ患者;(3)组织学分级。分级越高,预后越好,高分化腺癌5年生存率接近100%;(4)病理学分型。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明显好于非子宫内膜样腺癌;(5)肌层浸润深度是直接影响预后的硬性指标,对其正确的判断,采取积极的治疗,可大大改善预后。(6)雌孕激素受体水平。本组资料显示恶性程度越高,ER及PR就越少,甚至呈阴性,因此ER、PR的测定可作为客观的预后指标之一。

[1]N.PapadoPoulos,A.Kotini,Cheva,et al.Immun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vimentin and secretory component antigens in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and neoplasia[J].Eur J Gynaee Oncol,2002,239(5):411~414.

[2]孙维纲.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及病理组织学分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5):259~262.

[3]吕琳,彭芝兰.子宫内膜癌1299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2):922~924.

[4]Tanriverdi HA,Barut A,Gun BD,et al.Is pipelle biopsy really adequate for diagnosing endometrial disease[J].Medical Science Monit,2004:271~274.

[5]胡卫国.138例非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5):300.

猜你喜欢

分化腺癌组织学肌层
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分析
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2018年第3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HX-610-135L型钛夹在经尿道2μm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