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叶出血的临床分型及其意义

2010-02-09赵常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8期
关键词:脑叶枕叶顶叶

赵常坤, 刘 群

脑叶出血又称皮质下出血,是指发生在脑叶皮质下白质的出血。文献报道脑叶出血发病率占自发性脑出血的 20%左右[1],是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之一。脑叶出血在病因、临床特点、治疗上均有其特殊性,目前随着影像水平的提高,对脑叶出血有了较新的认识,但尚缺乏大宗病例的报道。现回顾性分析 3年来经住院治疗的248例脑叶出血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性 163例(65.7%),女性 85例(34.3%),男女比例 1.9∶1。年龄 7~98岁,平均 55岁,40岁以下共 40例(16.1%),40岁以上共 208例(83.9%)。既往高血压 125例(50.4%),脑出血 27例(10.9%),应用溶栓药物 4例,绒毛膜上皮细胞癌 1例,乳腺癌 1例。

1.2 症状体征 均为突然或急性起病,发病时血压升高 165例(66.5%)。按症状体征出现频率依次为头痛 162例(55.3%)、呕吐 134例(54%)、肢体瘫痪 121例(48.8%)、病理反射 119例(48%)、脑膜刺激征 92例(37.1%)、失语 67例(27%),其中感觉性失语 29例,运动性失语 24例,混合性失语 14例;昏迷 66例(26.6%),其中浅昏迷 40例,中深度昏迷 26例;面舌瘫 59例(23.8%);瞳孔不等大 34例(13.7%);感觉障碍 31例 (12.5%);共同偏视 29例(11.7%);抽搐 26例(11.5%);偏盲 24例 (9.7%);精神症状 16例 (6.5%);尿失禁 14例(5.6%)。

1.3 辅助检查

1.3.1 头部 CT扫描 248例均在发病后 1h~11d经头部 CT扫描确诊。出血部位:左侧 107例、右侧 134例、双侧 7例;单叶出血 147例,其中颞叶 80例(32.3%)、顶叶 27例(10.9%)、额叶 26例(10.5%)、枕叶 14例(5.6);跨叶出血92例,其中颞顶叶 36例、顶枕叶 26例、额顶叶 12例、颞顶枕叶 10例、颞枕叶 6例、额颞顶叶 2例;多灶出血 9例。出血量:本组为 4~120ml,平均血肿量 32.9ml,按出血量划分为小量出血(<20ml)98例、中等量出血(20~40ml)84例、大量出血(>40ml)66例。

1.3.2 MRI、MRA、CTA、DSA检查 共检出 9例为AVM,4例动脉瘤,2例脑肿瘤出血。

1.3.3 手术及病理 共发现动脉瘤 1例,AVM2例,隐匿性脑血管畸形 1例,星形胶质细胞瘤 1例,黑色素瘤 1例。

1.3.4 血液及骨髓涂片检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型 1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例。

1.4 治疗及预后 本组 248例患者内科保守治疗 210例,外科手术治疗 38例,总基本治愈 139例(治愈率56.1%),显著进步 55例,进步 7例(总有效率 81.1%),无变化 22例,死亡 25例(死亡率 10.1%)。其中出血量 <40ml的小量及中等量出血,无意识障碍的患者 182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基本治愈 125例,显著进步 52例,进步 3例,2例死亡;对出血量 >40ml的大量出血、以昏迷为主征的 66例患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 28例,4例进步,8例无变化,16例死亡;外科血肿清除术 38例,14例基本治愈,3例显著进步,14例无变化,7例死亡。

2 讨 论

脑叶出血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同,症状体征多种多样,程度也轻重不一。过去的文献报告缺乏大样本病例观察,使临床医生对脑叶出血的临床规律认识不清。根据本组248例脑叶出血症状体征的出现频率及不同组合,结合出血部位、出血量、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综合分析总结,将脑叶出血分为Ⅰ ~Ⅳ型,使脑叶出血的临床规律清晰化,有助于定位诊断,并提出内外科治疗指征便于选择治疗方法以及提示预后。临床较为实用,这是以往的研究所没有的,现将Ⅰ~Ⅳ型分述如下。

Ⅰ型:以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为主征。突出表现为头痛,突然或急性起病,呈持续性,头痛以出血部位为主,多数伴有呕吐,体征仅见脑膜刺激征。不合并脑叶症状、偏侧体征、意识障碍。本型共 39例,占 15.7%。出血部位在颞叶、颞顶叶、颞枕叶共 20例;额叶、额顶叶 13例;以颞叶、额叶受累为主。出血量 20ml以下小量出血 30例;20~40ml中等量出血 9例,绝大多数为小量出血。

Ⅱ型:以脑叶症状如失语、偏盲、精神症状、抽搐等为主征。可伴有头痛或呕吐。不伴偏侧体征及意识障碍。本组Ⅱ型患者共 62例,占 25%。出血部位在颞叶、颞顶叶 26例;枕叶、顶枕叶、颞顶枕叶 21例;以颞叶、枕叶受累为主。本型失语共 32例,其中感觉性失语 20例,发生于左颞叶,运动性失语 7例,混合性失语 5例,发生于颞叶、颞顶叶、额顶叶;偏盲 19例,发生于枕叶、顶枕叶、颞顶枕叶;抽搐 6例,以额叶、顶叶居多;精神症状 12例,多发生于颞叶、额叶。脑叶症状多为单发,本组最突出表现为失语或偏盲。少数 2个症状合并出现,如失语合并精神症状或偏盲。临床上发现本型高度提示脑叶出血,具有定位意义。出血量在 20ml以下小量出血者 42例;20~40ml中等量出血者 20例,小量出血者占2/3。

Ⅲ型:以偏侧体征为主征。本型均有瘫痪,约半数伴有面舌瘫、偏身感觉障碍、共同偏视等。可单独以瘫痪起病,或伴有头痛、呕吐,少数有失语,不伴意识障碍。本型共 81例,占 32.7%。出血部位在顶叶、顶枕叶、额顶叶、颞顶叶 59例;颞叶、额叶 20例;枕叶 2例;以顶叶受累为主,其次为颞叶、额叶,枕叶最少。出血量在 20ml以下小量出血 26例,20~40ml中等量出血 55例,以中等量出血占大多数,出血量明显大于Ⅰ型、Ⅱ型,可见瘫痪的发生与顶叶受累和出血量大有关。本型以瘫痪为主征,肌力 3级以下 31例,均有顶叶受累;3级以上 50例,以轻瘫多见,上下肢瘫痪多明显不均等,以上肢瘫痪为重。本型 81例均有瘫痪,但仅合并面舌瘫 39例,偏身感觉障碍 30例,共同偏视 15例。多数仅有肢体瘫痪而不与其它偏侧体征协同出现。临床上发现:轻偏瘫或上下肢瘫痪不均等,偏瘫不伴面舌瘫、偏身感觉障碍者,提示脑叶出血;具备此瘫痪特点,如再合并有失语或精神症状者,更具有定位意义。

Ⅳ型:以昏迷为主征。多起病即昏迷或短期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至昏迷。通过压眶可发现面瘫、偏瘫,查体可见共同偏视、瞳孔不等大,双侧或单侧病理反射等体征。本型共 66例,占 26.6%,其中浅昏迷 40例,中深度昏迷 26例。本型均为 40ml以上大量出血,且以昏迷为主征,为重症脑叶出血。出血部位以大量颞叶出血(27例)最多,其它多为跨叶出血,以颞顶叶居多。CT多有中线移位或脑干受压。昏迷的发生与出血量大压迫脑干有关。本型 66例患者中,有高血病史,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者 51例,占 77.3%,显示重症脑叶出血与高血压有关。

临床分型对定位、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方面的意义:定位:Ⅱ型以脑叶症状如失语、偏盲为突出表现,高度提示脑叶出血。Ⅲ型以偏侧体征为主要表现,轻瘫且上下肢瘫痪不均等;肢体瘫痪不伴面舌瘫,偏身感觉障碍者提示脑叶出血。

鉴别诊断:Ⅰ型应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二者均以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为主征,临床上 I型常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比较困难,需头部 CT扫描;Ⅲ型应与壳核出血鉴别:二者均以瘫痪为主要表现,壳核出血常表现为严重的偏瘫,面舌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与之合并出现,而脑叶出血多为轻瘫且上下肢明显不均等,肢体瘫痪多数不伴面舌瘫、偏身感觉障碍,此点有鉴别意义。

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Ⅰ、Ⅱ、Ⅲ型患者共 182例,均为小于 40ml的小量及中等量出血,病情稳定,无意识障碍的病例,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基本治愈 125例,显著进步 52例,进步 3例,2例死亡。其中Ⅰ型 39例,均基本治愈,无后遗症,预后良好;Ⅱ型 62例,基本治愈 36例,显著进步 25例,1例死于心跳骤停;Ⅲ型 81例,基本治愈 50例,显著进步 27例,进步 3例,1例死于心衰。Ⅰ、Ⅱ、Ⅲ型患者共约 2/3基本治愈,仅少数遗留轻度的失语、偏盲、偏瘫,预后良好,是内科保守治疗指征。

Ⅳ型患者共 66例,均为 40ml以上大量出血,以昏迷为主征的重症患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 28例,血肿清除术 38例,共基本治愈 14例,显著进步 3例,进步 4例,22例无变化,死亡 23例,死亡原因为脑疝。内科保守治疗 28例中,浅昏迷15例,治疗后 4例进步,5例无变化,6例死亡;中深度昏迷 13例,治疗后 3例无变化,10例死亡。共 4例进步,8例无变化,16例死亡。外科血肿清除术 38例,其中浅昏迷 25例,术后14例基本治愈,10例无变化,1例死亡;中深度昏迷 13例,术后 3例显著进步,4例无变化,6例死亡。共基本治愈 14例,3例显著进步,14例无变化,7例死亡。

由此可见,Ⅳ型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高、预后差,外科血肿清除术能提高生存率,而且浅昏迷者术后半数以上清醒,肌力可恢复到III级或 III级以上,可达到基本治愈,明显较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好;中深度昏迷者,内科保守治疗绝大多数死亡,外科手术治疗也不能改善预后,无太大手术意义。所以Ⅳ型患者以外科手术为宜,浅昏迷者为最佳手术适应证。

多数文献报告认为:(1)小于 40ml的小量及中等量出血,无意识障碍,入院后病情一直稳定,应内科保守治疗,并且疗效较好;(2)出血量大于 50ml,处于中深度昏迷者,手术一般不能改善预后,无太大意义;(3)部分中等量及大量出血的患者,入院后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应手术治疗[2~6]。本文与文献报告所持观点大体上一致,并且认为处于浅昏迷状态的Ⅳ型患者是最佳手术时机。

脑叶出血的预后明显好于其它部位出血,本组死亡率为10.1%,影响预后的因素为出血量大小和意识障碍程度,通过本组观察发现,Ⅰ、Ⅱ、Ⅲ型患者预后较好,Ⅳ型患者预后差。

[1] 庄 青,刘洪卫.脑叶出血 34例临床和 CT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4):251.

[2] 刘 军,李蕴琛.脑叶出血的 CT与临床分析[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1995,9(2):67-69.

[3] 王忠诚,杨 俊.80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2,8(3):158-160.

[4] 王文仲,赵孟尧.46例自发性非高血压脑叶血肿的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7,13(3):153-155.

[5] 秦绍森,刘银红.脑叶出血 35例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12(5):310.

[6] 沈丽华.脑叶出血 50例临床分析[J].南通医学院学报,1997,17(4):535.

猜你喜欢

脑叶枕叶顶叶
抑郁症患者各脑叶CT值的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
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的影响因素①
不同部位脑出血血肿容积的影响因素分析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成人枕叶体积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人顶叶体积
Lancet N: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脑叶出血的实用诊断工具
脑双侧顶叶多发异常强化信号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53例枕叶癫痫临床分析
去雄携带顶叶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偏转发作在枕叶癫痫中的定侧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