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表柔比星外渗致巨大溃疡1例

2010-02-09李翠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比星外渗红肿

廖 晖,李 平,李翠华

患者男,48岁。因表柔比星外渗致右手溃烂肿痛6 d于2008年7月3日入院。6年前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Ⅲ期。24 d前进行化疗,采用输液泵静脉输注表柔比星,右手背出现红肿,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冰袋外敷、硫酸镁溶液湿敷等,疼痛缓解,红肿消退不明显。3 d后红肿范围逐渐扩大,皮肤表面出现蚕豆大小水泡。6 d前右手皮肤溃烂红肿、剧烈疼痛。患者有长期口服醋酸泼尼松(5 mg/d)史。

检查:右手背、手腕部有一5 cm×4 cm溃疡,表面见污秽、坏死组织,溃疡外围大块坏死皮肤如皮革样,表皮广泛剥离,基底红肿,无痛觉。血常规:WBC 12.14×109/L,N 79.4%,RBC 3.47×1012/L,HGB 108 g/L。空腹血糖7.85 mmol/L。创面分泌物培养: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拉啶、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耐药。诊断为右手皮肤溃疡;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以中药制剂烧伤玉红膏局部换药为主治疗,同时配合使用敏感抗生素。烧伤玉红膏主要成分为当归、甘草、紫草、血竭、蛋黄油、麻油、黄腊等,不含轻粉。为传统中药软膏剂。清创后的创面呈袋状,约11 cm×5 cm,深至筋膜,第2、3、4指伸肌腱坏死,第5指伸肌腱部分坏死,创缘皮下存在相互贯通的广泛空腔,最深处约3 cm,以桡侧为著。住院6个月,门诊继续换药2月余。治愈。治疗期间创面及周缘未见湿疹。

表柔比星为抗肿瘤药,是一种强效发泡剂,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等实体瘤。表柔比星外渗所致的皮肤坏死、溃疡在临床并不少见,具有较显著特点:⑴出现较迟。柳英等采用皮下注射表柔比星制备血管外渗地动物模型,局部溃疡多发生在1~2周内,最大局部溃疡面积多出现在3周后[1]。有研究认为烧伤患者,无论Ⅱ度烧伤的痂皮或Ⅲ度坏死焦痂,大多在伤后2~3周或更长时间开始溶痂[2]。临床病例溃疡出现时间,可能较动物实验结果延迟;⑵损伤较重。一旦出现皮肤坏死,损伤深度多达深筋膜,严重者可出现肌腱坏死[3]。本例损伤程度之重,较为罕见。⑶愈合慢。表柔比星为细胞毒性药物,有明显抑制髓系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研究表明,局部注射表柔比星可造成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模型,而术前静脉推注,则能够明显推迟手术后大鼠伤口愈合时间[4]。肿瘤患者需系统使用化疗药物,再加上局部药液的直接损伤,伤口愈合必然迟缓。

表柔比星外渗后引起的并发症通常较重,应以预防为主,外渗后需及时处理,如抬高患肢,局部皮下封闭,冷、湿敷等。若皮肤已经坏死,则应积极清创,对于面积较大的的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提倡植皮或皮瓣转移,以求尽早覆盖创面。部分患者因多种原因拒绝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较好方式。

[1]柳英,代玉宁,曹相玫,等.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兔组织损伤后处理的实验研究[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6,28(6):472.

[2]黎鳌.黎鳌烧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18.

[3]刘小龙,努尔兰,王晓凤.静脉滴注渗漏致局部损伤6例[J].中华烧伤杂志,2005,21(1):59.

[4]张甘霖,李萍,王笑民,等.血余蛋黄油对表柔比星致慢性皮肤溃疡疮面愈合及氧化应激反应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8):549.

猜你喜欢

比星外渗红肿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乳房红肿可预防
多柔比星脂质体与表柔比星在乳腺癌化疗中的疗效对比
躲避蚊子有方法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参与多柔比星导致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
蛋氨酸脑啡肽与多柔比星联用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的生长抑制及凋亡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