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胰瘘的预防

2010-02-09金锦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胰肠胰瘘吻合术

金锦春

随着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手术切除率明显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并发症发生率随之减少。1999—2009年,我们行28例child术式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现就有关胰瘘的预防情况作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在48~74岁,平均68.6岁。发病时间为5~20 d不等。表现为无痛性黄疸25例,伴右上腹痛3例。经B超及CT检查,术前明确壶腹部占位25例,有MRCP资料14例。术前护肝,均无任何减黄治疗。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合并胰管多发性结石1例,术中经胆道镜检查发现壶腹部占位。术后病理报告壶腹部腺癌7例,胆总管下段腺癌3例,其余18例为胰头部癌。

2 方法

行胰腺空肠端侧吻合、主胰管支架引流管外流术7例。胰腺断端鱼嘴状切断,主胰管置入硅胶管支撑,并与支架管缝扎固定。空肠远侧端封闭,在其上方约2~3 cm之系膜对缘,切开空肠粘膜下层,支架管通过此处空肠粘膜置入肠腔,经空肠袢从右侧腹壁引出。空肠粘膜层与胰腺断面缝合,浆膜层包入胰腺断面。

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主胰管支架引流管外引流术2例。胰腺断面及支架管放置同上,但胰腺断面与空肠吻合,采用空肠外翻3 cm,粘膜烧灼后距断面3 cm至空肠粘膜与胰腺断面作间断缝合,外翻3 cm至空肠套入胰腺断端并作套入端捆绑。

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主胰管短管支架引流术11例。其采用的方式同第二种方式,但胰管支架管为超出胰腺断面3~5 cm。

行套入式胰肠吻合术、胰腺断面开放2例。均为壶腹部肿瘤,术中无法找到主胰管,断面烧灼后,采用空肠远端外翻3~4 cm,粘膜烧灼,断面空肠粘膜与胰腺断面间断缝合6针。拭干外翻之空肠粘膜与胰腺残端,使用医用明胶涂于套入端胰表面后套入空肠约3 cm,远端与胰体再缝合数针,并不作胰肠缝合处捆绑。

行套入式胰肠吻合术、主胰管支架内引流术6例。胰腺断面鱼嘴状切除,电凝止血,主胰管置入硅胶管,胰腺断面8字缝合数针,胰肠吻合法同第二种方式,但胰管支架管从距此吻合口约10 cm之胆肠吻合口提出,距超过此吻合口约3 cm。离断硅胶管,远端置入胆肠吻合口远侧。

3 结果

28例中,第一种手术方式,发生胰瘘2例,其中1例量少,每日约40~50 mL,数日后消失。1例引流胰液约140mL/d,采用生长抑素5 d后消失。第二种手术方式未发生胰瘘。第三种手术方式发生1例,因同时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切口裂开及腹腔感染,死亡。第四种手术方式者无并发症。采用第五种手术方式发生心肌梗塞1例,死亡。

4 讨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往往引流液大于100 mL/d,其危害性在于被肠液激活后的胰酶,漏入腹腔,腐蚀和消化周围组织,导致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甚至死亡。其发生的原因与术前全身营养状态和局部的手术操作[1]有关。对于局部因素,有作者认为[2],胰管外引流及空肠袢与远端空肠侧侧吻合能有效预防胰瘘。我们认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预防胰瘘,主要有下列方式:⑴手术预防。采用套入式胰肠吻合、主胰管支架管内引流,而支架管超出胆肠吻合口,即可减少胰肠吻合口处液体积聚,减轻张力,同时避免胆汁、肠液在胰肠吻合后附近接触,避免胰液激活及胰瘘发生。⑵术后预防。我们一般在术后常规使用生长抑素5 d,可有效避免胰漏发生。

我们认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是一种高难度手术,手术创伤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如果采用套入式胰腺吻合,同时套入端空肠与胰腺使用生物胶粘合,同时加主胰管支架引流管超过胆管吻合口3 cm,术后使用生长抑素5 d左右,能很好预防胰十二指肠术后胰瘘的发生,并不需要胰管支架管外引流及捆绑式胰肠吻合。

[1]胡万清,江艺,吕立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并发症和术前相关因素分析 [J].临床外科杂志,2002,10(1):20

[2]石景森.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期并发症的处理[J].肝胆外科杂志,2002,3(10):166

猜你喜欢

胰肠胰瘘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胰腺残端处理技术对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分析
两种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狭窄的诊治分析
利用术前CT评估胰腺因素对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分析
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在骨盆骨折引起后尿道狭窄中的初步应用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46例临床分析
手工缝合和直线切割闭合器在胰体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对照研究
选择性痔及痔上黏膜缝扎切除吻合术治疗脱垂性非环状痔
胰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九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