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血管成像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

2010-01-26郑文权王淑梅赵红艳侯国勇刘海涛韩玉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24期
关键词:椎动脉脑血管病缺血性

郑文权 王淑梅 赵红艳 侯国勇 刘海涛 刘 杰 韩玉洁

河南平顶山市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神经三区 平顶山 467000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全国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CT血管成像(CTA)是配合静脉持续注入造影剂,通过CT来显示血管病变的一种检查手段,具有速度快,无损伤,准确性高等特点。近年来,作为无创的血管检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体现。因此我对住院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CTA检查,以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及提供治疗预防的理论,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从2008—2009年因患缺血性脑血管病在我科住院的患者共80例其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28~78岁,平均58岁。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为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其中脑梗死56例,TIA 1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例。所有病人均在入院后行CT、MRI及血脂检查。

1.2 器材和方法 采用GE-64排C T扫描仪。CTA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下缘至颅顶。监测扫描层面位于主动脉弓下,监测区(ROI)置于降主动脉。对比剂使用Ultravist(370 mgI/mL)100mL+30~40mL无菌生理盐水,采用单筒高压注射器经右肘前或手背静脉留置针注射,单时相注射,注射流率3.5mL/s。重建颈脑动脉的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图像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图像。

2 结果

2.1 CT及MRI结果 56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现单一梗死病灶的32例,多发病灶的24例,12例TIA患者发现有非责任梗死病灶5例,1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发现有非责任梗死灶4例。

2.2 CTA结果 80例患者中发现77例患者有血管异常,其中,68例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狭窄的发生率为85%。颈内动脉开口处狭窄的34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的有5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29例。椎动脉开口狭窄的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大脑前动脉狭窄的有9例。血管狭窄程度>75%(重度)11例,50%~70%(中度)22例,<50%(轻度)25例,3例颈内动脉闭塞,8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基底动脉闭塞。

2.3 CT、MRI与CTA的关系 2例颈内动脉闭塞和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CT和MRI上表现相应半球的脑梗死,但有1例颈内动脉闭塞和3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相应供血区未发现梗死灶或只有腔隙性梗死灶。2例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据出现脑干梗死。血管多发狭窄的患者,MRI、CT表现多发的梗死灶。

2.4 临床症状与CTA的关系 56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现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的患者为50例,占89.2%。其中有2例的颈内动脉和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2例患者中有9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狭窄,占75%。12例TIA患者发现存在有狭窄的血管患者10例,占83%。

2.5 血脂与CTA的关系 将不同程度狭窄的血脂进行比较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程度狭窄程度患者的血脂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1 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血脂比较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疾病的80%,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在存活的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给国家患者及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发现导致脑缺血的血管病变是治疗和预防的关键。虽然DS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来说是金标准,但费用高,是有创伤的检查,具有一定的风险。超声检查无创、费用低但有以下不足之处:(1)对颅内段血管的病变,由于受到颅骨的影响,常常不能准确反应其真实病变。(2)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2]。CTA进行脑血管检查有如下优越性:(1)安全性好。CTA是无创伤性检查,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是早期获得诊断的有效手段。(2)检查时间短,适于不能配合的躁动患者。(3)病变定位准确。(4)图像清晰、伪影少、假阳性率低。(5)检查费用低于DSA,并且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两种检查有高度的一致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83%及90%。

颈内动脉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其斑块脱落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3]。本研究发现有85%的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狭窄,主要异常表现为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动脉壁斑块形成、动脉管壁发育异常。本研究发现狭窄以轻中度为主,从CTA上能清楚地显示血管斑块的性质,斑块的性质与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其中软斑容易脱落形成脑栓塞,而硬斑或钙化斑的稳定性较好,不易脱落。对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及时行血管成形术或内膜切除术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因此,颈部CTA可以帮助评估近期脑卒中的风险,为治疗提供依据。

1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有9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狭窄。有6例患者为一侧优势。颈椎退变,钩椎关节及关节突小关节的骨质增生可直接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的侧曲,狭窄,也可刺激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引起血管痉挛导致供血不足。通过CTA的检查,不仅椎动脉在横突孔的位置,管径大小清晰可见,也能观察到横突孔前后径,横间径和钩突的增生程度及其与椎动脉的距离,因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确立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患者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无显著差异,说明血脂的高低不是造成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基础研究表明LDL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胆固醇、LDL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积聚是AS的特征,LDL可以引起导致AS的细胞功能紊乱和增生反应。而临床观察发现血脂水平升高是否为卒中的危险因素仍不十分肯定,在日本和中国的一些研究中,血脂水平并非是卒中的危险因素,甚至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4]。

本研究还发现有1例颈内动脉闭塞和3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相应供血区未发现梗死灶或只有腔隙性梗死灶。这与其狭窄后闭塞的时间长短关系密切,对于一个急性闭塞的患者来说往往造成相应供血区的大面积脑梗死,但如果是狭窄时间较长,发展较慢的病人,往往可通过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和颅外血管形成侧支循环,所以即使此处的血管完全闭塞也不会形成大面积梗死以及造成严重的临床症状。

总之,CTA在神经内科诊断脑血管病的病因及指导治疗上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确诊率。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可靠、简捷的血管检查手段,CTA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80.

[2]郑文权,王淑梅,张燕柳,等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脑血管造影的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17-118.

[3]Mura Y,Tatay R,keda Y,et al.Three-dimem-siand.Computerized tornogrophic in patrents with hyperacute intraeerebrd hemorrhage[J].J Neurosurg,1999,91:424-431.

[4]Tanaka H,Sueyoshi K,Nishino M,et al.Silent brain infarction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Japanese patients[J].Arch Neurol,1993,50:706-709.

猜你喜欢

椎动脉脑血管病缺血性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