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差异化商品交换与帕累托改进

2010-01-20

中国流通经济 2010年10期
关键词:帕累托效用福利

许 崴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试论差异化商品交换与帕累托改进

许 崴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在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市场信息无论是对称还是不对称,通过差异化商品的交换均可实现帕累托改进,提升社会福利水平。若市场主体间信息不对称,具有差异化偏好的消费者可在无差异偏好消费者福利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等量交换获取更大数量的偏好商品,社会福利水平得以提升;若市场主体间信息对称,无差异偏好消费者洞悉具有差异化偏好消费者交换的利益动机,通过提高差异化商品的交换价格,获取并消费比交换前更大数量的无差异商品,分享具有差异化偏好的消费者福利,社会总福利水平提升。当然,差异化商品交换对社会福利的提升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差异化商品交换可实现帕累托改进,但并不意味着可同时实现帕累托生产最优;商品差异化导致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水平上升,会不同程度地弱化差异化商品交换的福利效应。

差异化;商品交换;帕累托改进;社会福利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对商品经济形态的研究均以对商品的高度抽象为前提。这种抽象对理论研究而言无疑是必需的,但也要看到,正是这种抽象使人们忽略了商品千姿百态的个性化存在和商品从单一形态到差异化形态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巨大福利效益。本文拟通过差异化商品交换与帕累托改进关系的阐释,对商品差异化是社会福利持续增进重要源泉的观点进行论证。

一、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维弗雷多·帕累托一生著作颇丰,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均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尤以在《政治经济学教程》中提出“帕累托最优”和在《帕累托80/20效率法则》一书中提出的“帕累托二八法则”影响巨大。[1]“帕累托最优”成为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石,而“帕累托二八法则”则如黄金分割点一般,解释了大量经济、管理与社会现象。

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与“帕累托最优”相对的是“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是指存在这样一种变化:在没有令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至少使其中一个人境况变得更好。[2]

帕累托最优清晰地界定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状态,帕累托改进则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指明了方向;帕累托最优意味着不减少一方福利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福利,帕累托改进则意味着如果从一种社会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社会状态,至少使一个人的福利增加,与此同时又没有使任何人的福利减少。如果帕累托最优状态已经实现,则任何帕累托改进均是无效的;反之,如果社会福利水平尚未实现帕累托最优,通过帕累托改进则可不断接近乃至达到帕累托最优。[3]

二、信息非对称条件下差异化商品交换与帕累托改进

首先,笔者阐明通过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差异化商品交换可实现帕累托改进的观点。

某同质商品市场,通过差异化创新衍生出一种具有差异化特征的新商品,同质商品市场转化为差异化商品市场。[4]该市场有两大消费群体,其中一个消费群体对具有差异化特征的新商品未产生任何偏好,或者说商品的差异化未对该消费群体的消费效用亦即福利水平产生任何作用。另一消费群体则认同新商品的差异化特征能够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求而对新商品产生了偏好,转而购买和消费新商品,并获得更高程度的福利满足。也就是说,差异化商品的出现,在未降低前一消费群体福利水平的同时,提高了后一消费群体的福利水平,符合帕累托改进标准。

接下来,笔者利用埃奇沃思盒图(Edgeworth Box Diagram)来证明上述论断,特作如下假设:

第一,市场上同时存在商品X和商品X′,商品X为未差异化的原商品,商品X′与商品X基本功能相同,但具有不同于商品X的某些特征。

第二,X商品市场只有甲、乙两个消费者。商品X′出现后,甲逐渐对其差异化特征产生偏好。乙对商品X′的差异化特征则无任何偏好,将商品X′与商品X视作可完全相互替代的商品。

第三,甲、乙之间可任意交换商品,且不存在交易费用。

第四,甲、乙信息不对称,即乙并不知晓甲偏好X′。

第五,甲、乙的收入相同且不变。

根据上述假设作埃奇沃思盒图(参见图1)。

图1

如图1所示,差异化商品X′刚面世时,因甲尚未认识到该商品的差异化特征能够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故与乙一样,将X′与X等同视之,即无论是甲还是乙,商品X′与商品X的边际替代率均为1,甲或乙对X′与X的无差异曲线均为一组斜率为1的直线。在甲和乙收入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二者的无差异曲线重合为直线AB,AB也是甲或乙的预算线。AB线上的任意一点所代表的X与X′的组合,均使甲或乙获得最大化效用并保持不变。假设甲和乙进行商品交换的初始均衡点为C,C点为直线AB的中点,甲或乙均消费相等数量的X′与X。

继而,甲认识到X′的差异化特征能够满足自身个性化需求,对X′产生偏好。甲对X′产生偏好之日,亦是甲将X′和X视作两件不同的商品并考虑对二者量的组合进行选择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目标之时。在这种情况下,甲的无差异曲线不再是一组斜率为1的直线,而是一组凸向原点的曲线。由于乙对X′未产生任何偏好,故其无差异曲线仍保持直线AB不变。

其后,甲为了提高自身的消费效用,倾向于消费更多其所偏好的X′,而减少X的消费量。为实现效用最大化目标,甲决定将已有的一定数量的X与乙的X′交换。因乙将X′与X等同视之,故愿意按照1:1的比率进行交换,也就是说,乙在不降低自身福利水平的前提下,愿意沿着直线AB向甲换出任意数量的X′。假定甲存在一条无差异曲线Ⅱ,与直线AB相切于E点。由于甲偏好X′商品,故E点必定位于C点的右上方。

最后,我们来说明对于甲而言,E点获得的消费效用将大于初始点C。假定存在一条甲的无差异曲线Ⅰ与AB线相交于C点。甲在E点的消费效用水平由无差异曲线Ⅱ确定,在C点的消费效用水平则由无差异曲线Ⅰ确定。因为同一消费者相对X′与X的一系列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且永不相交,越远离原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无差异曲线Ⅱ位于无差异曲线Ⅰ的右上方,故E点的效用水平必定高于C点的效用水平。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收入水平不变情况下甲在E点获得的效用水平大于直线AB上的任意其他点的效用水平的结论。

至此,信息非对称条件下,差异化商品通过交换可实现帕累托改进的论断便得到了证明。

三、信息对称条件下的差异化商品交换与帕累托改进

上述关于差异化商品交换可实现帕累托改进的论证中,加入了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假设条件,消费者乙不知晓消费者甲的偏好情况,因而在甲提出以X交换X′的请求时,乙不会因甲偏好X′而提高X′的相对价格水平,从而使论证简化。

实际上,即便甲、乙消费者之间完全信息对称,也不会改变差异化商品交换可实现帕累托改进的结论(参见图 2)。

图2

在假定甲、乙间信息对称的情况下,理性经济人乙获知甲偏好X′后,尽管自己认为X′与X的消费效用没有差异,依然会在甲提出用X交换自己所拥有的X′时,受盈利动机的驱使而提高X′的相对价格水平,即甲、乙所进行的X与X′的交换比率不再是1,而是要以更多的X交换同量的X′。

就乙而言,尽管X′与X的消费效用无差别,但因甲的偏好使X′显得更加稀缺而使其交换价值相对提高,用等量的X′可换取更多的X,如图2所示,乙的无差异曲线不再是直线AB,而是以B点为轴心,向直线AB左下方旋转一定角度,形成新的无差异曲线即直线BD。BD相对于AB旋转角度的大小取决于A偏好X′的程度以及甲、乙之间的博弈结果。

就甲而言,商品交换的均衡点不再是直线AB与无差异曲线Ⅱ相切的E点。甲因为偏好X′,X′相对于X更为稀缺,在甲、乙交换的博弈中,甲必须放弃更大数量的X才能从乙处交换到同量的X′,导致X′的相对价格上升,致使甲的预算线由直线AB变为直线BD(前面已假设甲、乙收入水平相同)。必定存在一条甲的无差异曲线Ⅲ与乙的无差异曲线即直线BD相切,切点为F。F点成为甲、乙在信息对称条件下新的交换均衡点。

由于直线BD在直线AB的左下方,故与直线BD相切的无差异曲线Ⅲ必定位于与直线AB相切的无差异曲线Ⅱ内侧,位于无差异曲线Ⅲ上的F点所表示的效用水平必定小于位于无差异曲线Ⅱ上的E点所表示的效用水平。因为理性经济人甲进行交换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效用水平,故与乙进行交换博弈的底线是令F点的效用水平大于初始点C的效用水平,换言之,无差异曲线Ⅲ必定位于C点所在的无差异曲线Ⅰ的左上方,前者所表示的效用水平必定高于后者所表示的效用水平。

将信息对称条件下的差异化商品交换对甲、乙的效用水平亦即福利水平的影响总结如下:在交换均衡点F,甲的福利水平由无差异曲线Ⅲ决定,大于商品差异化特征被认识前的C点,通过交换,甲的福利水平得到提高;乙的福利水平则由无差异曲线BD决定,BD直线在AB直线的左下方,由于X′相对价格水平提高,用同量的X′可换取到更多的X,故乙用等量的收入可获得更多的福利满足。至此,信息对称条件下商品差异化可实现帕累托改进的命题得到证明。

四、差异化商品交换实现帕累托改进的局限性

在以埃奇沃思盒图为研究工具证明了差异化商品交换可实现帕累托改进这一令人欢欣鼓舞的论断之后,必须客观地指出,依靠差异化商品交换实现帕累托改进即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前面所证明的通过差异化商品交换可实现帕累托改进,仅仅考虑了商品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而未考虑生产的最优条件。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与商品差异化相伴随的单种商品生产规模的缩小,有可能导致商品的生产成本水平上升,规模经济效益水平下降。商品差异化可借助商品交换实现帕累托改进,并不意味着在生产制造环节可同时实现帕累托生产最优。

第二,因商品差异化而拉升的生产成本水平,通常会拉升差异化商品的价格水平,在个人可支配性收入量不变的前提下,可能会缩减消费者购买差异化商品的数量,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抵消人们从差异化商品交换中所获得的好处。

第三,商品差异化会使厂商与厂商之间、厂商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变得更加重要,需要协调共享的信息变得更多,厂商与消费者双方为获取交易信息所支付的费用难免会有所增加。交易费用的支出无疑是对社会总福利的扣除。

[1]帕累托.帕累托80/20效率法则[M].李汉昭译.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36.

[2]黄有光.福祉经济学[M].张清津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78.

[3]厉以宁,吴易风,李懿.西方福利经济学评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6-58.

[4]庇古.福利经济学[M].金镝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66.

On the Differentiated Commodity Exchange and Pareto Improvement

XU Wei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Guangzhou,Guangdong510520,China)

In the condition that no other factors changed,Pareto Improvement and social welfare improvement can be achieve by exchanging differentiated commodity,whether market information is symmetric or asymmetric.However,some related limitations must be realized.For example,the exchange of differentiated commodity can lead to Pareto improvement but not Pareto Optimization;commodity differentiation may lead to the raise of production costs and transaction costs which may further diminish the welfare effects of differentiated commodity exchange in different degrees.

differentiated;commodity exchange;Pareto Improvement

F061.4

A

1007-8266(2010)10-0068-03

许崴(1977-),男,天津市宁河县人,广东金融学院会计系副主任,副教授,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学。

林英泽

猜你喜欢

帕累托效用福利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成都经济区极端降水广义帕累托分布模型研究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低效用地潜力分析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审判工作量何以最优:民事审判单元的“帕累托效率”——以C市基层法院为例
帕累托最优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渠道的选择偏好及效用分析
浅论和谐社会的经济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