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投资不足的原因解析

2010-01-20

中国流通经济 2010年10期
关键词:冷库冷链生鲜

洪 岚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北京市 101149)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投资不足的原因解析

洪 岚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北京市 101149)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投资不足,从需求方面来看,主要是由于产量和消费需求增长迅速,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使现有冷链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凸显;从供给方面来看,由于冷链设施资产的专用性,使企业在投资时非常谨慎。为此,政府的政策支持应倾向产地市场和产业集中度低的生鲜农产品流通行业,鼓励主产区龙头企业与协会积极进行产销紧密垂直合作的冷链运作,促进生鲜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通过财政补贴主产区冷链保鲜技术所要求的基础设施投入;支持生鲜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保鲜技术集成示范化研究、推广与规范;加强生鲜农产品冷链信息化系统建设。

生鲜农产品;冷链;投资;基础设施;信息化

近些年来,国内许多学者认为,我国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严重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分布不均衡,是我国易腐农产品在流通系统得不到低温保障、损耗居高不下、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问题已得到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积极发展以鲜活农产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政协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也提出了《关于加快北京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建议》,指出冷藏库与冷藏运输是在推广绿色食品、安全食品和放心食品的过程中对食品质量与品质的重要保证。商务部发布的《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缺失严重。目前,我国有食品质量标准近3000个,但与流通有关的标准仅有100个左右,相比于生产和加工标准方面的法规数量差距甚大。2009年4月21日在北京举办的超市食品安全年会,专门就生鲜食品的冷链与现场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当年4月26日起,北京市开始在全市商场和超市强制推行食品运输、仓储和销售全程冷链制度,要求肉类、熟肉制品、豆制品、乳制品四类食品必须保证全程冷链控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仍把支持农产品物流发展项目作为贴息贷款与技改项目的重点。商务部2006年以来已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项目92个,新建冷库55万立方米,农产品流通企业冷链项目171个。冷链标准的制订和规范在有关行业协会的推动下正在进行之中。

笔者认为,这些举措在某些方面改善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但不能解决生鲜农产品冷链投资严重不足的问题。生鲜农产品冷链投资严重不足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它?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生鲜农产品冷链需求快速增长,凸现冷链基础设施薄弱

1.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增长迅速。生鲜农产品需要通过低温储藏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保持天然食品原有的新鲜程度、色泽、风味和营养。有资料表明,水果蔬菜的50%、肉鱼奶等易腐食品的100%都需要冷藏才能减少营养损失。所谓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符合规定期限及其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消耗的一系列供应管理措施和方法。其包括冷却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如全部肉类和乳制品中的巴氏杀菌奶、酸奶、冰淇淋以及大部分叶菜、水果等都需要冷链物流。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国内肉类总产量达到7278.7万吨,其中猪肉4620.5万吨,牛羊肉993.5万吨,比10年前增长了27.2%,主要肉类人均占有量已处在世界前列。同时,乳制品产量也迅速增长,2008年达到3781.5万吨,比10年前翻了两番多,人均占有量达到26.8千克(参见图1)。2008年水果产量19220.2万吨,比1998年增长了3.52倍,人均136.2千克(参见图2)。

2.居民食品安全意识提高,生鲜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北京市家庭月收入万元以上的中高收入群体(约占北京城镇人口的1/3)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最高。他们对高档农产品的消费意愿较强,有45.3%的人愿意选择高价格商品,更偏好绿色、无公害产品,更注重保质期限。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全国城镇居民家庭2008年人均生鲜农产品购买量比10年前都有显著增加。2008年人均猪肉年购买量达到了19.26千克,比10年前增长21.3%;鲜菜年购买量为123.15千克,比10年前增长了8.3%;鲜瓜果年购买量为54.48千克,比10年前增长了13.8%;鲜乳品年购买量则为15.19千克,比10年前增长了1.46倍(参见图3)。

二、资产的专用性是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设备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

根据交易费用理论创始人威廉姆森的定义,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其生产价值的前提下,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他替代用途或是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的程度”。具体而言,专用性资产是为支撑某种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资,它一旦形成,就会锁定在一种特定形态上,若再作他用,其价值就会迅速贬值。

生鲜农产品所需要的专用低温仓库与运输设施,就具有鲜明的资产专用性。若收益不稳定,企业将面临极大的运营风险。加之鲜活农产品本身的易腐性和生产季节性,以及对自然环境的高度依赖性,使经营风险变得更大,企业很容易因冷链设施的专用性而被深度套牢,还容易被交易对手“敲竹杠”。因而,企业对专用性很强的冷链设施投资必然非常谨慎。

1.收益稳定性与抗风险性是企业生鲜农产品冷链设施投资的决定因素。生鲜农产品冷链装备与设施一旦被企业投资于生产中,必将转化为沉没成本。因此是否进行投资,将取决于收益的稳定性与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近年,笔者在调查北京市果蔬供应链现状时,走访了京郊三家有代表性的无公害蔬菜配送企业,本文称之为A、B、C。这三家企业为了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供应商,进行了无公害蔬菜冷链设备的投资,其运营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寇荣(2008)对北京蔬菜终端消费者的广泛性抽样调查,蔬菜消费者愿意为品牌蔬菜(无公害配送)多支付300%的费用,平均愿意多支付22.7%的费用,这与无公害蔬菜的实际价格(超市调查发现,往往高出一倍以上)有很大差距。[1]这也是奥运结束后为什么只有C企业能维持经营的原因,因为C企业本身的经营对象就是高端客户,收益稳定,不完全依靠奥运效应。

2.产业集中度高的生鲜产业冷链设备与设施相对较为完善。笔者近年曾参与北京市主要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并主持乳品调研。乳品、猪肉及蔬菜这三个产业中,乳品产业加工集中度最高,其次是猪肉屠宰加工业,蔬菜流通主体已接近完全竞争。

在北京市乳品市场上,巴氏杀菌奶三元独占鳌头,超高温瞬时灭菌奶(UHT)伊利、蒙牛、三元三分天下,酸奶伊利、蒙牛、三元、光明四雄逐鹿。正是由于该行业产业集中度高,大企业收益稳定,且皆为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很强,因而企业本身完全有能力投资最现代化的冷链设备与系统。在我国第三方物流整体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以巴氏杀菌奶与酸奶为主营产品的乳业集团,为了保证冷链配送品质,都组建了自己的运输车队,建立了自己的配送网络系统。如光明在上海和三元在北京的物流公司负责自己产品的仓储、运输与配送系统;蒙牛已在全国主要的生产销售网点投建14个立体仓库,其中和林格尔的第六期工程——高度现代化立体仓库堪称全国样板,并且在和林格尔至京津的运输车辆上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随时监察运输状况。另外,还聘请双汇计算机软件公司,采用双汇软件的SW—ECAP企业协同应用平台打造其实时大集中的全程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实现蒙牛在高速扩张过程中始终能够对运营进行灵敏控制,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2]

表1 京郊三家企业专用冷链资产投资分析

由于北京市对生猪屠宰进行定点规制,目前全市定点屠宰已集中在14家企业,形成了5个以供应市区为主、单班屠宰3000头的大型机械化屠宰肉类联合企业,以及5个以销地为主、单班屠宰1500头的中型机械化屠宰场。这14家屠宰企业基本控制了北京市2000多家年产1500头的规模养猪场和年出栏100头的养猪大户,形成生猪养殖—屠宰企业—超市(专卖店)的供应链。虽然产业集中度远低于乳品加工业,但作为供应链核心的屠宰企业,也有一定能力投资专用冷链设施。[3]

在蔬菜产业链上,无论是规模以上的农贸批发市场(以租售摊位为主),还是大型连锁超市集团(超市全部蔬菜零售总量不到整个市场的30%),由于生产、流通单个主体在整个市场上的份额极低,不具备一定的垄断势力,因此缺少投资冷链设施的动机和热情。

3.越往生鲜产业链后向末端,其冷链节点的基础设施越差。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大体分为四类:一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营运商为主导;二是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三是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四是以冷库为主体。但以产业链上冷链运作流向(如图4所示)来看,越往产业链后向末端,其冷链节点的基础设施越差,冷链运作条件越不具备。[4]其原因有二:一是产地生鲜产品生产者相对于经销商离城市更远,相应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少,冷链设施尤其是冷藏保鲜库相对缺乏;二是我国果蔬农户规模很小,且分散经营,若缺少有实力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组织,仅仅依靠自己很难进入冷链运作市场。

因而,仅就冷库建设而言,就会存在肉类冷库建设多、果蔬冷库建设少,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多、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少,大中型冷库建设多、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少等现象。由于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果蔬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利用率不高。多功能的、适用于果蔬的冷库、加工型冷库、批发零售冷库严重缺乏。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易腐的初级农产品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食品成本的70%。[5]

三、对策与建议

目前政府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的支持政策,更多地倾向于以销地批发市场为核心的、集聚农产品物流的市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以及减少产品流通环节、帮助农民扩大销路、提高农民收入的“农超”对接。财政支持还没有深入到生鲜农产品冷链中最薄弱的环节。从今后生鲜农产品冷链发展和提高食品安全等级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政府的政策支持导向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销地市场向产地市场倾斜,从产业集中度高向产业集中度低的生鲜农产品流通行业倾斜。

第二,扶持产区生鲜农产品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发展,支持主产区龙头企业与协会积极进行产销紧密垂直合作的冷链运作,创建生鲜农产品品牌,以促进生鲜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第三,财政补贴主产区冷链保鲜技术所要求的基础设施投入,如专用仓库、专用运输设备等。

第四,支持生鲜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保鲜技术集成示范化研究、推广与规范,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储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并制定以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兽医规范(GVP)、良好生产规范(GM)、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HACCP)、质量标准化认证(IS0)为基本原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规程,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第五,加强生鲜农产品冷链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包括建立有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具体运作、政府资金扶持并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督导、监测的信息平台;依托现代前沿网络技术,尽快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追溯信息系统,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备案制度;鼓励卫星定位、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农产品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效率。

图4 果蔬产业链与冷链物流示意图

[1]寇荣.城市蔬菜流通效率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网站,2008-09-13.

[2]洪岚,李力.我国乳制品市场结构分析[J].中国酿造,2008(6):31-34.

[3]谭向勇,魏国辰,等.北京市主要农产品流通效率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127-136.

[4]、[5]赵英霞.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48.

The Analysis on the Causes for the Inefficient Investment on the Cold Chain of China’s Fresh Agri-Food

HONG Lan
(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101149,China)

There are some causes for the lack of investment on the cold chain of China’s fresh agri-food.In terms of demand,the causes are the increasing output of China’s fresh agri-food,the improved citizen’s conscious of food safety,the increasing consumption demand on fresh agri-food,and the weak infrastructure;in terms of supply,the cause is the specialty of cold chain equipment.The specialty of cold chain equipment makes the enterprises to be very prudent while investing in the light of high risk,leads to the result of“the higher degree of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the more improved cold chain”,and the result of“the worse infrastructure while reaching the end of fresh industrial chain”.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should focus on the original market and the fresh agri-food circulation industry with lower degree of concentration,on the cold chain operation that is vertical cooperated between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in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and associations and on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fresh agri-food.The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should also focus on the investment on infrastructure required by the fiscal subsidy that invested to cold chain technology for keeping fresh,on the standardized production,and on the research of technology for keeping fresh and strengthening establishing a cold chain information system for fresh agri-food.

fresh agri-food;cold chain;investment

F252.24

A

1007-8266(2010)10-0033-04

*本文系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编号:2006BAD30B08)的部分成果。

洪岚(1967-),女,贵州省贵阳市人,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产品流通与物流研究。

林英泽

猜你喜欢

冷库冷链生鲜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生鲜灯的奥秘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善良不会被辜负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