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市气象应急保障体系现状及建设对策

2010-01-18邵碧嘉陈剑峰朱兰娟潘文卓

浙江气象 2010年4期
关键词:气象部门气象局预案

邵碧嘉 陈剑峰 朱兰娟 潘文卓

(杭州市气象局,浙江杭州310051)

0 引 言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呈增多加重趋势,如禽流感、矿难等安全生产事故,强雷电、大风等自然灾害,特别是2008年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影响之大、危害之巨,历史少见。在杭州,所受自然灾害90%以上是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所致。灾害性天气频繁,如台风、暴雨洪涝、灰霾、森林火灾等都给杭州市防灾减灾和“平安杭州”建设构成严重威胁,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气象作为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和保障的重要部门,加强气象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对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也相当紧迫[1]。

1 杭州市气象应急保障体系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需求的牵引下,杭州市气象部门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气象应急保障工作实践,并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机制、落实装备,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外,在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杭州市气象信息服务中心已经挂牌成立,并与杭州市气象台合署工作。

1.1 应急组织体系基本形成

在杭州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杭州市气象灾害应急保障组织体系,分为领导小组、应急保障中心和各气象台、站3级。杭州市气象局成立气象应急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气象灾害应急保障的指挥协调,领导小组下设气象应急保障中心,负责具体日常的气象应急保障工作。

1.2 气象应急保障工作日趋完善

通过各部门的努力,目前已制定出台了《杭州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体预案》和《杭州市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杭州市防冻抗雪应急预案》、《杭州市防汛抗台应急预案》、《杭州市森林防火应急预案》等44部针对自然灾害、社会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在这44部市政府专项预案中,明确气象部门职责的多达29部,使气象应急保障服务与相关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之间建立联动的有效衔接。根据各类预案的要求,气象部门也对内部应急工作机制进行了完善,专门组织编制了《杭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气象应急保障服务预案》和相应的工作手册[2]。目前,该系列预案已经纳入到日常气象业务流程之中(见图1)。

但是,在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不可忽略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针对气象灾害的基础工作薄弱,思想认识不足,责任落实不明,人员配备欠妥,应急联动滞后,部门合作生疏等,这样既会影响日常业务运行,又难以满足气象应急保障服务实战需要。

图1 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保障工作流程

1.3 气象应急需要的现代化装备基本完备

目前,杭州市气象局已拥有能独立承担野外作业的移动气象台,即应急移动气象监测车和气象应急指挥车。应急移动保障系统主要由车载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地面移动气象站、卫星通信、视频会议、供电保障、导航、预报业务平台等组成,不但能监测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雨量等常规地面气象要素,还能探测从地面到3~5 km的低空风向、风速等[3]。

在监测系统方面,除已建成的151个和即将新建的109个自动气象站外,还建有大气电场监测系统、闪电定位系统、多普勒天气雷达、EOS-MODIS资源卫星接收系统、L波段探空雷达系统、FY-2D静止卫星工作站等各类重要系统,能够不间断实时监测天气的演变,及早发现异常天气。

1.4 气象应急保障业务系统建设初显成效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杭州市气象局引进和研发了一大批业务应用系统:Micaps3.0天气分析系统、台风预报业务系统、MM5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应急响应大气污染模式系统等,另外开发了各种灾害性天气预报方法。

目前全市气象部门都已经建立了手机短信、电话声讯、LED电子显示屏等预警发布平台,特别是手机短信预警平台已经在台风、暴雨、雷电、地质灾害等预警防御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和社会公众有效防灾争取了宝贵时间[4]。

尽管这些软、硬件设备已在实际应急保障中初显成效,但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尚存在应急体系科技支撑力度不够的问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化水平有待加强;应急监测信息网络和信息分析系统尚不完备;应急科技整体水平不高,专业人才匮乏;日常管理,装备设施购置和通讯网络建设等专项经费配置还不足等问题。

1.5 组织参与多次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

为了增加气象应急保障人员的实战经验,检验杭州气象应急服务车的实战效果,2008年3月4日,杭州气象应急保障卫星通信指挥车远赴丽水,进行森林火灾气象服务长途实战演练;在2008年第7号台风“海鸥”登陆之前,杭州气象风廓线雷达应急车协同浙江省气象局应急车,远赴福建霞浦,进行台风中心各气象要素的现场探测,为更好地了解台风、预报台风积累经验;2008年11月14日,杭州市气象局参加了在余杭区长乐林场举行的近年来全市较大规模的森林消防扑火演练技能竞赛。“杭州地区应急响应大气污染模式系统”首次亮相,为演练成功提供气象保障;2009年5月25日,杭州市气象局连同萧山区气象局参加了杭州市政府组织的防汛抢险演练。卫星通讯车、风廓线雷达车与气象应急服务人员并肩作战,为演练活动提供了准确的现场天气实况和演练期间天气预测信息。

通过一系列的应急实战演练,较好发挥了杭州市气象局应急保障现代化设备的功效,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有效的气象应急保障队伍,充分展示了杭州气象应急服务能力。

图2 杭州市气象应急保障体系架构

2 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针对气象灾害的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杭州市气象应急管理保障管理体系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全民参与”的原则[2],形成一支队伍、一个机构、一套预案、一副装备的运作模式。

2.1.1 健全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组建应急保障专家组,建立专家信息库,发挥各类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在信息研判、决策咨询方面的作用,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另一方面,利用现有的500多人的乡镇气象协理员队伍,加大群测群防力度,形成村—乡镇—气象局上下联防机制,更好发挥他们在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传播以及灾情信息的收集上报等方面的作用。

2.1.2 完善机构设置

市本级气象局各部门间紧密合作,开展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应急保障服务。各级气象台、站负责气象灾害发生期间的气象信息收集、整理和传输,向所在地有关部门提供气象预报服务工作。

2.1.3 完善预案流程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制定的相关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一套适合杭州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落实“准确、及时、优质、高效”的服务要求,确定气象灾害保障应急机制工作流程及人员,一旦出现灾害性天气的征兆,气象部门相关人员必须以应急预警服务为中心,全程跟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组织做好各项工作,尽最大努力将气象灾害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发布。

2.1.4 巩固业务技术保障

在现有预警信息监测平台和各类发布渠道的牵引下,利用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巩固气象灾害应急的业务技术建设。

一是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平台建设和维护。依靠气象综合现代化建设的助推,构建起信息资料监控、网络监控、设备监控多效合一的平台。气象部门要以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核心,加快综合气象监测网建设,完善预报业务系统。以数值天气预报技术为核心,大力开展精细化预报业务,显著提高天气预报的密度和精度,增加预报项目,扩大服务范围。

二是扩大移动应急装备配备范围。对于目前杭州市气象局的两辆移动应急车,一方面要完善已有的通讯设施和装置,保证其正常运作,为应急保障争取更多的时间;另一方面要着眼新产品的开发研究,把从现场采集的视频、图像资料转化为可在更多渠道应用的新产品。

三是加强科技研发,推进气象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完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软平台建设,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灾害应急机制,提升全社会接收和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和水平。围绕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应对的总方针,强化气象科技创新的组织管理,建立持续、稳定的气象科技投入机制,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4]。

2.2 加强协作与联动,全面提升突发公共事件气象辅助应急保障水平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工作是一项从技术支持、决策指挥、到实际保障等复杂而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因此,要全面提升气象部门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辅助保障的水平,就必须加强部门联动,完善各类信息共享。

2.2.1 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应急管理机构协同行动,各级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各司其职,专业队伍和社会团体密切配合,全面落实突发公共事件防灾减灾责任制,建立起一套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的共享平台。

一方面,气象部门尽力为其他部门提供的气象资料共享(见表1);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其他部门提供相关的应急保障资料。比如:对于森林火灾现场的火情,大雾、冰冻期间高速公路路况视频,主汛期主要河道水位等等信息。同时,以杭州地区应急响应精细化大气污染模式系统的项目为铺垫,加强与安监、环保部门的合作,完善对污染和烟雾扩散的小尺度和精细化研究,建立起针对污染源性质的特征数据库,共同应对火灾,危化品泄露,有毒气体扩散等突发公共事件[5]。

表1 气象部门所能提供的应急保障救援保障服务及相关资料

2.2.2 加强演练,全面强化气象应急保障实战能力

一是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联合演练。把气象灾害应急演练,纳入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演练。气象部门应协同市林水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城管办、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农业局等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开展气象应急演练,结合各部门的技术优势,把气象、环境、水文等资料充分利用到日常演练中去,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厉行节约。

二是开展内部应急业务流程演练。定期组织从事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岗位的有关管理和业务技术人员进行内部应急业务流程的培训,把气象灾害、预警知识、应急处置知识以及工作管理等纳入总体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的培训内容。

3 结 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象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灾损及其影响越来越严重,应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尤其是气象部门的高度重视。

杭州市气象应急保障体系的构建,主要从气象灾害本身的应急保障和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辅助保障两个方面进行。从队伍建设的方式,机构设置的形式,预案流程的运作以及软、硬件平台构建等方面来强化应对气象灾害;通过完善灾情监测,加强信息资源共享等方法来做好杭州市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辅助保障。为推进杭州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

[1] 茅临生.建立完善科学防御台风体系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气象保障——2007年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报告(摘要).浙江气象,2008,29(01):1-2.

[2] 王国华,宋 健,何爱芳,等.杭州城市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建设基础及对策研究.2007.

[3] 方 芳.气象应急移动车载服务系统综述.电子工程师,2007,33(6):76-79.

[4] 唐敏康,赵 玲.城市灾害应急救援管理探讨.中国公共安全,2007(08).

[5] 陈 跃,王 琳.构筑综合减灾体系 打造“平安杭州”——21世纪杭州城市综合减灾战略研究.2004.

猜你喜欢

气象部门气象局预案
黑龙江省气象局组织参观黑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
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气象部门增值型内部审计新模式初探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英国
2018年全国气象部门政府网站测评研究
加强新时期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思考
英国气象局预测今年全球“热力不减”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紧急预案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