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用5m测点间距提高鹰厦线曲线圆顺度

2010-01-08王春光

海峡科学 2010年10期
关键词:工务段铁道部间距

王春光



改用5m测点间距提高鹰厦线曲线圆顺度

王春光

南昌铁路局永安工务段

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行车安全高于一切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旅客对乘坐客车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针对鹰厦线山区铁路特有的曲线多、半径小这一特点,为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尽可能提高旅客乘坐的舒适度,不断提高设备质量越来越重要,保证曲线安全、提高圆顺度乃提高整个设备安全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文提出了改小曲线测点间距,加密检查缓和曲线正矢的措施、曲线尾零桩变整桩的检查方法,从而提高线路曲线圆顺度,并就相关评定验收标准提出参考意见。

鹰厦线 测点间距 曲线圆顺度

鹰厦铁路地处福建山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成的,是当时我国少有的几条山区铁路之一。由于设计标准低,小半曲线多(仅永安工务段管辖内K290.3-K509.0共218.7公里正线上共有484条曲线,其中半径小于或等于300m的小半径曲线就多达306条)、坡度大、圆曲线长度短(圆曲线长度小于20m的多达48条),特别是有的圆曲线长度仅有1m多一点,整个曲线基本上都是缓和曲线,而缓和曲线的线型在用每10m一个测点、20m弦量取正矢的情况下,很难拨圆顺,如何适应当前既要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又要保证绝对安全的高要求,是我们鹰厦线工务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改小曲线测点间距,加密检查缓和曲线正矢,向车间和班组给出计算公式和评定标准,对提高鹰厦线曲线圆顺度有着重要意义,是以设备质量保安全的重要途经。

1 改用5m测点间距的原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规定,曲线正矢用20m弦测量,为提高曲线圆顺度,各局又自定了量取正矢时,同时量副矢的做法,既在一弦一量的基础上改为一弦二量。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副矢的计算相当繁琐,特别是缓和曲线桩相邻点的副矢,是根据桩的位置而应用不同的公式计算得到的。

如:缓和曲线尾(HY或YH)附近测点副矢,当副矢点n′落在缓和曲线上时(如图1),

n点的副矢fn′ 的计算公式为:

当副矢点n′落在圆曲线上时(如图2),n点的副矢fn′ 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f△、f圆分别是缓和曲线递增量和圆曲线计划正矢。

测量副矢时要以曲中(QZ)为前进方向,量取某一点到前一点的分中点的矢距才是这一点的副矢,在前半段曲线时副矢点在正矢点的前面,在后半段曲线时,副矢点在正矢点的后面。测量时方向一般人容易搞错或用错公式,得出错误的结果。若以<20m弦线测设曲线就可以不算副矢,同样达到目的,相对来说,容易的多了。

如某曲线半径R=400m,曲线全长L=72.120m,两端设等长缓和曲线l=30m,采用每5m一个测点,用10m弦测量,一头整桩,一头零桩布置,则:

表1 各测点计划正矢计算

2 曲线尾零桩变整桩

采用一头整桩一头零桩布置测点时,由于曲线尾哪头桩不和测点重合,给现场检查和测量都带来了很大麻烦。如上表,一是不好计算(要乘3次方),二是不明白的工班长容易按最后一个测点为准来标记和进行超高递减(如表1,有的人就是从第15点起进行超高递减的)。因此,有必要在曲线尾把零桩变成整桩来检查缓和曲线正矢。

如表1,HZ=14.424,即缓直桩在14~15测点间,距14点为0.424×5=2.12m,距15点为2.88m,以此处标记为0点,向曲中方向每5m一点重新标记测点,直到YH=8.424处为止,同时,曲线正矢标记与曲线头0~6点相同的数值,这样,方便了检查,也使得正矢和超高和曲线头一样,全部写在一起,现场的工班长也不会弄错了。

3 曲线正矢偏差管理值的修改

测点间距改小后,由于测点数量增加一倍,圆曲线计划正矢减少四分之三,这样,正矢的变化幅度将是原来20m弦情况下的八分之一,《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 .7.10条规定的曲线正矢偏差管理值就不适用了。因此,给出5m测点间距下的曲线正矢偏差管理值如下:

表2 曲线正矢作业验收容许偏差(鹰厦线 永安工务段管内)

注:曲线正矢用10m弦在钢轨踏面下16mm处测量。

表3 曲线正矢经常保养容许偏差(鹰厦线 永安工务段管内)

注:曲线正矢用10m弦在钢轨踏面下16mm处测量。专用线按其他站线办埋。

4 结束语

改小曲线测点间距,零桩变整桩,使曲线的检查变得简单、方便,得到了现场同志的认可。特别是在鹰厦线这样一个小半径曲线多、个别还是圆曲线长度不足20m,计算困难的情况下,更显得优越,对提高曲线圆顺度作用明显,事情由复杂变为简单才是最好的管理,以设备质量保安全才能体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第29号).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 张正江,张汉良.线路工(高级)[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4] 李红冰,李铁红,梁宝玉等.线路工[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工务段铁道部间距
浅谈工务段大数据分析室的应用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浅析铁路工务段安全管理规范化的研究
关于强化道口安全管理的探讨
算距离
同网络结构上的连接处过小和假间距的工程处理方法
2012年1—12月货运机车车辆运用指标
不知疲倦的“关工牛”:记沈阳铁路局桦甸工务段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殿民
2012年1 — 9月货运机车车辆运用指标
“文本间距”与文学翻译审美理解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