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PS措施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

2009-12-31刘璐洋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研究综述

刘璐洋

摘要:随着WTO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关税等传统贸易壁垒逐步削减,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由的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SPS措施)对农产品贸易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本文从SIS措施的界定入手,介绍了3种理论研究方法和7种典型的实证分析手法,对中外相关研究作出比较和评价,并对未来SIS措施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SIS措施;农产品贸易;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09)08—0121—04

近十余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WTO/GATr在削减关税等传统贸易壁垒方面的成功,卫生和动植物检疫(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SIS)措施等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国际贸易中备受关注的一种非关税措施。据WTO统计,截至2007年1月8日,共有357件争端诉诸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其中引用SIS的案件19件,SIS措施和反倾销、特保措施一起成为影响农产品贸易的主要措施。

虽然我国农产品贸易在近十几年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农产品出口却日益受到SIS措施的严峻挑战。WTO有关资料显示,到2007年底,全球SIS通报量达七千多件,可能对中国产生影响的通报有五千多件。据我国商务部估计,2006年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 to Trade,TBT)对中国近90%的农产品及食品出口企业产生影响,年遭受损失高达90亿美元。由此可见,SIS措施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分析。

1SPS措施的界定

从保护对象上,SIS措施可界定为专门保护人类和植物健康的一整套规则,其中卫生措施与人类或动物健康有关,而植物卫生措施则与植物卫生有关;从管制范围上,SIS措施是与国内外农产品和食品有关的、在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管制措施;也有学者综合了上述观点,认为SIS措施是指一国为保护消费者食品安全、动物和植物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而对上市商品设立的强制性法规、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这些标准要求可能对其他国家产品进入该国市场构成限制和障碍。

保护角度定义和管制角度定义的差别导致了两类截然不同的实证分析方法,其中一类着眼于SIS措施对贸易的影响,例如关税等值分析法、引力模型分析法、调查分析法等;另一类则根据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包括贸易在内的一系列影响,例如成本一受益分析、一般均衡分析等。后者囊括了更多的影响结果,显然更加优越。但由于SIS越来越成为跨国贸易中争论的问题,因此SIS对贸易的影响更受重视。

WTO对SIS进行了更加详细的界定,进一步缩小了上述概念,指出鱼和野生动物、森林和野生植物的保护包括在SIS概念中,但对环境本身以及动物福利的保护则不包括在内。WTO 1995年颁布的《SIS协定》将SIS措施限定在以下几种情况之下:(1)保护人类或动物的生命或健康免受由食品中添加剂、污染物、毒素或致病有机体所产生的风险;(2)保护人类的生命免受动植物携带的疾病的侵害;(3)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免受害虫、疫病或致病有机体传人的侵害;(4)保护一个国家免受有害生物的传人、定居或传播所引起的危害。

简言之,SIS措施可理解为就是与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健康有关的各种影响国际贸易的措施的总和。

2SPS措施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理论研究

2.1基于微观经济学方法的研究

在标准和管制对贸易影响的研究中,多采用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可分为基于企业角度的分析和基于政府角度的分析两类。

在基于企业角度的研究中,关于SIS措施对企业产生的新增成本的研究较多。Oyejide等(2000)对SIS措施对企业造成的新增成本按照来源进行了归类,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微观层面上企业自身发生的成本,另一个是宏观层面的政府行为所带来的成本。Henson等(1998)则从成本产生的时间角度,把SIS措施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分为一次性成本和持续性成本,前者包括达到技术法规与标准的要求而需要在生产和检验检疫等环节进行强化或技术改造所导致的成本增加,后者包括产品进入市场后不断发生的长期质量控制成本、为验证出口产品符合某项标准所耗费的有关技术支出和为进行检疫造成周转速度下降以及因此产生的库存成本和运输费用的超额支出。

在对SIS措施的长短期影响方面,Oyeijde等(2000)指出在短期内SIS措施会对企业产生淘汰作用,只有边际成本足够低的企业能够继续留在市场上,且其出口量反而会增加,但SIS措施不会影响产出和出口供给。但也有学者认为短期内SIS措施对企业的影响依赖于世界价格的变动,如果短期内世界价格不变动,则出口企业不但出口量下降,出口效益也下降,SIS措施的影响作用非常明显;如果世界价格也上升,并且与该企业成本上升保持同步,则企业的出口量虽下降,而出口效益不变。从SIS措施的长期影响看,出口企业必须承担增长的平均总成本,供给降低,产品价格上升,但由于在SIS措施采取之前,出口企业在长期只是获得正常利润,又不能影响世界价格,因此继续生产并不划算,企业选择退出市场。

在基于政府角度的研究中,侧重分析SIS措施的战略性应用,以及SIS措施对于市场准入、国际竞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和福利的影响,分析政府采用SIS措施的功效利弊。许多学者认为歧视性的SIS措施可以被用来减少竞争,从而达到提高消费者成本、驱逐新的生产者的目的,非歧视性的SIS措施也可以产生歧视性的作用,如果遵从这些措施对外国生产者来说并非最优选择。因此,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最关键的问题并非确定某项标准或法规是否具有歧视性,而是判断其是否是单边条例。

2.2基于局部均衡法的研究

采用局部均衡方法的研究多重点关注SIS措施对于贸易流量、福利和商品价格的影响。有学者指出SIS措施的影响类似于关税,因此SIS措施的影响可以通过关税等值而求得;SIS措施会对生产起到外部性的作用,例如可严格生产过程、提高卫生标准,但是在很多时候SIS措施也作为贸易壁垒而存在,因此对于生产既有正外部性又有负外部性作用;SIS措施也对消费具有外部性,或者具有信号作用,有利于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增加农产品进口量。但也有学者指出SIS措施的实施会降低消费者信心,SIS措施的信号传递机制对不合格产品的信息也非常敏感,当进口农产品被发现不符合SIS要求时,政府和媒体的不利宣传报道必将削弱消费者的购买信心,进而减少农产品的出口。

2.3基于一般均衡法的研究

一般均衡分析能将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及溢

出效应加以区分,为测算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标准和技术对贸易和投资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相当广泛的研究框架。Oyejide等(2000)指出,在采取某项SIS措施时,它直接对均衡价格曲线产生影响,导致均衡曲线的运动,进而产生外部不均衡,这种外部不均衡又引起国内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变化。

3SPS措施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测算SIS措施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系统性量化分析不仅对贸易谈判有帮助,可以为相关国家在谈判中提供支撑,而且有助于政府对是否实施某项SIS措施做出科学的决策。这类研究分为七种。

3.1采用价格楔方法的研究

价格楔方法也称为关税等值分析。这种方法假定SIS措施可以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关键在于找到关税等值,也就是“价格楔”。该理论假设SIS对贸易的影响仅反映在关税上,通过比较某种产品主要出口国平均出口价格与进口国国内批发市场价格或某个参考价格的差异,获得关税等值的大小,进而将SIS措施折合成了一定比例的关税。例如,欧委会2001年采用该方法比较了每月美国的猪肉和禽肉以及欧盟的苹果和番茄的CIF价格和它们在欧盟市场上的批发价格,美国产品和类似产品批发价之间的差值被计算作为百分数形式的价格楔。

关税等值分析法被认为是一种将非关税贸易措施关税化的良好方法,但却存在以下缺陷:(1)该方法衡量的是一系列贸易措施的总体影响,而不能区分具体何种措施的影响;(2)该方法假定进口产品是完全替代品,这个假设过于苛刻;(3)该方法对数据的要求过高,一般可获得的数据是加总数据,无法反映产品在质量上的差别,即使可以获得进口国的边境价格(包括国际运费),但价格差仍不能完全反映进口产品从边境到国内批发市场的交易成本。由于数据的局限性,此方法只能在易于标准化的特定产品上使用,而在规模较大的研究中运用较少。

3.2采用存货方法的研究

该方法不仅定性而且定量地分析了国内标准法规作为贸易壁垒使用的重要性。该方法一般使用三方面数据:法规的数据、产品扣留频率的数据、工业国家原告反对歧视性法规的实践和向国际机构通知方面的数据。Disdier等(2008)通过存货方法,研究了OECD国家的SIS措施的覆盖范围和使用频率,发现欧洲国家在OECD国家中,SIS措施的覆盖范围最窄。

但这种方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定量分析方法,它只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的指标。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1)标准和法规因部门及产品的不同而异,不同的标准和法规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因此,将标准的个数或法规章程的页数作为代理变量来反映贸易限制程度并不是一个好指标;(2)SPS措施的数量或发生频率与贸易之间是否存在实质上的相关性仍是个未知数,因为它没有提供任何的SIS措施影响产品的价格、生产、消费和贸易的信息;(3)各国在边境对进口产品实施的扣留及延误数据,相对来说较为可信,但这类数据不易获取,世界上仅美国对外公布边境对外拒绝产品的数量和拒绝的原因。

3.3采用调查方法的研究

该方法通过询问参与者(一般是出口商)哪些措施对他们的行为影响较大,从而把对贸易有重要影响的标准和法规措施与其它措施相区别。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位置排序用在计量研究中。OECD在1999年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包括奶制品在内的55家企业的技术标准和审核程序对贸易的损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发现标准对这些企业的出口影响不大,而对特定产品的认证和审批延误对企业的影响却比较大。但是鉴于受访人的主观因素,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值得考虑,因此,在实践中仅仅作为其它资料缺乏时研究SIS措施的一种替代方法。

3.4采用引力方法的研究

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度量国家之间贸易流量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用于分析当地偏好(home bi-a8)和边界效应(border effect)。公式参照的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需要具体贸易伙伴之间连续多年的贸易流量、国家之间的距离及其它数据或信息(例如检验政策、历史文化等因素)。引力模型在当前对于SiX3措施的影响分析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段辉娜等(2007)运用该法研究了SiS措施对我国畜产品出口的影响,发现前一年的SPS通告数每增加1%,在其它变量保持不变情况下,中国畜产品的当年出口额就要降低约0.15%,可见滞后一期的SiS通告对中国畜产品出口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但是,这种分析方法侧重于分析SPS措施对贸易的影响,而不是福利的影响,因此常常忽略有利于纠正市场失灵但是却限制了贸易的法规。

3.5采用风险评估基础上的成本—收益分析的研究

这种方法将成本一收益分析引入了对政策法规作用的影响,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政策法规在减少外部型方面带来的收益和执行政策法规的成本,决定是否要执行某一政策法规。这种方法以其科学性和成本一收益分析的综合运用,成为界定和评价SPS措施的有前景的领域之一,将经济学考虑引入SPS措施影响的评估中,是该领域的重要创新。鲍晓华(2005)采用成本一收益分析将从进口风险产品中的贸易得利和任何与进口潜在的健康风险导致的损失相配比,判断一项SiS措施是否提高社会福利。通过研究,他认为在WTO框架下,进口国SPS措施的实施应该更多地考虑社会福利。

但是这种方法所涉及到的危害和经济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消费者在某种假想风险下的支付意愿难以确定。这也是该方法的一大缺陷。

3.6采用微观经济学分析法的研究

该方法引入了更加复杂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来分析某一政策法规的引入对市场均衡产生的影响。目前采用该方法进行的研究较理论化。主要涉及标准和法规对于企业竞争结构的影响和对消费者获取信息的影响。

3.7采用产业和多市场量化分析法的研究

这种方法通过综合使用上述方法,度量SPS措施对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同时研究法规对于贸易流量和福利的作用成为可能,可应用于大规模模型,有时可包含特定的具体化要求。董银果(2006)采用该方法,并引入遵从成本的概念,得出贸易小国面对所有进口商的歧视时的遵从成本最高,而贸易大国面临无歧视时的遵从成本最低,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国际标准是降低遵从成本和国际交易成本的最佳方案。

但是,由于模型建立在大量的计量参数估计基础上,工作量和数据量相当大,而且模型的分析框架在实践中难以把握,另外该方法也难以考虑SPS措施对收入及外溢效应的影响。

4简要评价以及展望

从现有的文献看,国外学者对SPS措施影响农产品贸易的研究起步较早,理论较成熟,著述较多,而且与贸易实践结合度较高;而国内学者对SIS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成果出现在《SPS协定》执行以后,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研究与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1)理论基础方面:国外学者对SPS措施形成的理论基础研究比较深入、全面,对SIS措施的形成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清晰的解释。而国内学者由于对SPS问题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研究上的创新不多。(2)研究方法方面:国外学者多采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多结合实际的量化模型,具有很高的贸易实践指导价值。尽管各种量化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研究将SIS这一抽象的措施加以量化,使贸易政策的评估更加可行。国内学者对SPS措施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而且采用模型较单一。(3)研究角度方面:国外学者往往围绕某项标准或具体的贸易争端,选取多个国家的数据进行详细的阐述,研究对于标准或法规的针对性较强,对贸易实践的指导意义较大。而国内学者大多进行一般性的分析,从产品的贸易出发,侧重研究SPS措施对中外在某一产品(或者一系列产品)贸易的影响。诚然,最近几年国内针对具体标准或者法规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绝大多数文献仍旧局限于研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能够将某一SPS措施的影响拓展到多个国家、进出口双向研究的文献非常罕见。

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关于SPS措施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1)加强理论基础研究,更加深入、全面地解析SPS措施形成和作用的机制;(2)尝试多种研究方法对同一问题不同角度的研究,多采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多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多进行实证研究,提高研究对于贸易实践的指导性;(3)拓宽研究视角,研究不应局限于对个别农产品影响程度的分析,应涵盖对总体农产品影响程度的测算。另一方面,我国学者的研究既要立足中国,又要展望世界,在加强中外贸易影响研究的同时,要把研究推向深入,即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农产品的影响程度进行对比分析。(4)增加考察某个或某类SPS案例成功解决的过程、原因,分析其经验和启示,对我国的贸易实务提出建议。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贸易研究综述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中巴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及其产业内贸易增长的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中韩FTA实施的效应研究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中国对俄农产品贸易分析及对策
碳关税对世界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探讨
浅谈中韩自贸区的设立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