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陵市土壤盐碱化现状及改良方案

2009-12-31孙建敏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8期

孙建敏

摘要:通过对乐陵市土壤盐碱化现状和问题的剖析,阐述了盐碱地的成因和土壤的化学特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挖沟开渠,麦秸还田,种植耐盐作物,施加改良剂,深耕,平整土地,技术指导等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乐陵市;土壤盐碱化;改良方案

中图分类号:S156.4(2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09)08-0075-02

乐陵市地处德州市东北部,耕地面积8,1×104hm2,占总面积的81.2%,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土壤由于受地形、地貌、母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潮土、盐碱土两大土类,其中以盐碱土为主,占耕地面积的40%以上。面对人口的持续增长,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继续提高面临多重限制因子,化肥的投放对增产的作用已日趋减小,使得粮食生产面临严峻考验。因此,对乐陵市占耕地面积40%以上的盐碱土的开发利用成为必然。本文分析了该地区盐碱土的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方案,以期为该地区今后的盐碱土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及特性

乐陵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季风影响比较大,冬季盛行偏北风,降水稀少,寒冷干燥。春季交替出现西南风和偏北风,风日多而风速大,干旱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风,气温高而湿度大,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秋季是从夏季风向冬季风过度的时期,气温下降,降水减少,秋高气爽。年平均降水量590.1 mm,多集中在6—8月份。年水面蒸发量2 046 mm,是降水量的3.5倍。该地区气候干旱、少雨。由于地面蒸发作用,使含盐地下水随土壤毛细管作用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盐分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

为摸清该地区土壤盐碱化状况,特在盐碱地上进行了试验。本试验取了7个不同位置的土样,每个位置取500个试样。土壤的各盐分含量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土壤具有典型的盐碱特性。土壤中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类等易溶盐类及钠离子在土壤表层的含量已严重危害作物的生长发育,使其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同时这类土壤湿时粘重,土温较低,干时坚硬,物理性状极差。

2盐碱地开发治理技术

根据乐陵市盐碱地成因、地形、气候及土壤的化学成分,在试验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如下改良方案:

2.1挖沟开渠

根据盐碱地的分布特点,进行划区分块,沟渠相间排布,相互连接,并与河流的主干线相连。利用夏季雨水季节的自然降水,以水带盐把盐分排出,淡化土层和地下水。这样可以降低土层的含盐量,达到植物正常生长许可的盐分浓度的要求。同时,在少雨季节可以引用河水进行灌溉,既可以用来压盐,又可以缓解旱情。

2.2麦秸还田

盐碱地的土温较低,不适合种子的萌发和植物的生长,尤其是对越冬期的小麦。在冬小麦播种之前,麦秸通过晒干碾压后,均匀地撒到地表,经过翻耕,埋入土壤内。既可起到提高地温,保证种子的正常萌发,又可减少杂草和肥料损失。

2.3种植耐盐的农作物

本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适合种植两季。秋季可以种植耐盐碱的冬小麦品种,如德抗961等,夏季种植大豆或者高梁。实践证明,豆科植物和高梁有较好的耐盐碱特性。豆科植物还具有固氮作用,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还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有利于土壤的改良。

2.4添加改良剂

试验证明,将磷石膏、糠醛渣、沼气肥等添加到盐碱土上,能改变土壤结构,降低土壤pH值,调节土壤供肥能力,提高养分有效率,使作物明显增产,同时也可起到保护周边环境不受污染的目的。试验同时验证了多种改良剂搭配使用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改良剂。农民可以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合理选择搭配改良剂,以达到更好的改良效果。

2.5深耕,平整土地

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为地表层多,经过耕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压到耕层下边,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

2.6技术指导

各级政府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做好土地的治理规划和土壤盐碱性的监测,制定行之有效的盐碱地改良规范、指南,并派遣技术人员实时进行改良知识宣传和技术指导,并辅以相应的奖励措施。

3小结

改良盐碱土是一项复杂、难度大、需时间长的工作。每一种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同时各级政府应该建立相应的责任部门,做好监测和治理规划,出台行之有效的改良规范、指南,强化指导服务职能。法律、法规部门也应出台相应的条例,遏制滥用资源导致的盐碱化现象,促进盐碱地改良的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