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墨味儿香

2009-12-30

江西教育B 2009年12期
关键词:油印香味儿油墨

曾 志

从懵懂学书到“好为人师”,几近四十个春秋,其间许多往事渐渐模糊,怎么也清晰不起来,唯有那油墨的清香却总是萦绕在脑际,难以忘怀。

我的中小学学习生活是轻松愉快的。那时没有几门功课,薄薄的两三册课本透着淡淡的幽香,老师还没开讲,我就把书翻完了。作业不多,平时也没有什么考试。语文老师给了我一项额外的任务:每天早餐后,有一节朗读课,老师会拿来一张报纸,让我向全班同学朗读他选好的文章。后来,就让我自己从报上选文章朗读。日复一日,我渐渐地对报上散发出来的油墨香味儿有点迷恋了。

到了期末,说是要考一下。上世纪70年代,中学期末考试只是由科任老师自己命题制卷,学校统一时间进行,不像现在那样有板有眼,组织严密。但是为了考出好成绩,我们还是去窃取了试题。记得那次我们三五个调皮蛋悄悄钻进教工宿舍低矮的扶梯楼下,几双小手拿着树枝,拨弄着一团团黑漆漆的东西,紧张而又兴奋。木楼板一有响声,几个人就互相示意,屏住呼吸,不敢作声。待听到“吱呀”的关门声,我们又手忙脚乱地拨弄起来。好不容易将一团黑东西铺展开来,拿起来左瞅右瞧,瞅不清那上面的字迹。在摇摇晃晃的破课桌上,有一个方形箱子,斑驳的黑点几乎要覆盖箱子黄褐色的底色,这就是当时的油印机。我们学着老师的样,将展开的黑乎乎的蜡纸贴入箱子内的纱网上,拿起滚筒推一下,白纸上就出现了模模糊糊的字迹。然后,几个人一溜烟地钻入后山的树丛里,油墨味儿香透了全身。

期末考试考了好成绩,可代价是母亲指着墨迹斑驳的衣服数落了半天。

下个学期,我们几个人想故伎重演。可是老师长了心眼,将用过的蜡纸点上一把火。无奈的我们只得在树丛中忽闪着几双大大的眼睛,望着蓝色的火苗摇曳,口中诅咒着老师的鬼精。

不久,老师和学生忙着“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有指示说要“开门办学”,于是学生们三五成群被分到各个生产队,白天和社员一起到田里打农药,拔杂草,晚上帮助出批判专刊。

木板楼梯下的那个油印机的箱盖上落满了尘土,寂寞地呆在阴暗的角落里,油墨味儿也渐渐地淡去。

时光荏苒,转眼进入80年代。我早扔掉了拨弄油墨蜡纸的树枝,拿起了粉笔,当起了老师。

“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喊得震天动地,竞争的时代到了。教学要改革,考试要标准化。课堂提倡精讲多练,可是资料匮乏,只有几本订购的业务杂志,学生拿什么练?好不容易在书店里找到一本辅导资料,可学生又买不起。老师们得自己动手刻钢板,杂志上、资料上精选来的题目,一道道刻到蜡纸上,编印成练习卷。

学校空出一间房间,钉上了“油印室”的牌子。那个尘封的褐黄色箱子也扬眉吐气了,不用龟缩在那低矮的扶梯楼下。油印室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挤满了一屋子的人,走廊上还有老师在排队等候。为了抢时间,常常有老师争得面红耳赤。

“一台油印机不够。”老师们哇哇叫。校长说:“再添置两台。”

为加快油印速度,叫来学生帮忙。老师推滚筒,科代表在一旁边数数边翻纸。“当当”“当当”,上课铃声响了,练习卷也刚好印完。科代表卷起练习卷跑进教室分发。老师一路小跑进房间拿粉笔和备课本,匆匆忙忙进教室,两手乌黑,一身油墨香。不留意间擦擦汗,揩下鼻涕。一节课下来,身上落满一层粉笔灰,脸上、手上、衣服上到处都有油墨,师生中不少人成了大花脸,彼此指点着,笑弯了腰。浓浓的油墨香味儿溢满校园。

新世纪开始,国家实施“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都配备了多媒体,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我也拥有了自己的电脑,看书、写文章、拼组试题,敲敲键盘、轻点鼠标就可以了。油印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也光荣退役了。

面对浩瀚的网络世界,我不停地启动搜索。速食性的阅读味同嚼蜡,只有当我捧起沉甸甸的书本,拿起油墨味浓郁的报刊来,才感觉阅读世界又是如此的斑斓和鲜活。

科技使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更加高效,然而我想办公可以无纸化,教育却不可以无油墨香味儿。(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教育局)■

□本栏责任编辑罗贤良

E-mail:jxjylxl@126.com

猜你喜欢

油印香味儿油墨
油印产生原因及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封三
香橡皮擦,危险!
油墨基本情况概述
愿你迷路到我身旁(二)
《修辞学发凡》油印本的发现及其学术价值
柔印Uv 油墨市场展望
油印本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