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经济 年中“把脉”

2009-12-27卓勇良

浙江人大 2009年8期
关键词:把脉月份浙江

卓勇良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肆虐的局势,2009年上半年,浙江工业走出负增长,服务业表现良好,交出了一份还算不错的答卷。然而,浙江经济虽然回升较快,仍可能持续处于低位运行状态。

若干重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

■2009年一季度,浙江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3月份各项经济指标比前两个月均有好转,触底迹象明显。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消费市场稳步发展,服务业表现良好。这是否意味着,最艰难的时期正在过去?

■就浙江自身状况看,若干重要指标仍非常不理想。但从国内外市场竞争角度分析,也出现了工业回升较大,外贸出口降幅较小,以及企业财务状况好于全国等特点。由此可以认为,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格局下,浙江经济仍有若干较强表现,显示了民间企业的内在活力。

■2001-2008年浙江经济增速从全国第6位跌落到第22位。而2009年一季度末,浙江GDP增长3.4%,排名全国靠后,创下了新低。浙江工业增速自2004年6月至今持续下滑,被认为是浙江近年来的罕见低谷。您怎样看待处于低谷状态的浙江?

■浙江工业增长速度2007年初跌入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而在2008年,更是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2008年,浙江当月工业同比增速,与全国差距最大的是8月份,落后于全国6.7个百分点,连全国的一半也不到。进入2009年,1-2月累计增长速度为负8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这很可能是除了1990年的若干个月外,浙江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坏”状况。

令人宽慰的是,2009年3月以后,浙江工业增速大幅回升。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9年3月当月增速比1、2月份累计增速回升7.2个百分点,全国则仅回升4.8个百分点;4月份,浙江回升12个百分点,全国则下降1个百分点;5月份,浙江回升2.8个百分点,全国仅回升16个百分点。由此导致浙江工业增速与全国差距大幅缩小。3月份浙江落后于全国9.3个百分点,比上月缩小2.4个百分点;4月份落后于全国71个百分点,比上月缩小2.2个百分点;5月份落后于全国59个百分点,比上月缩小12个百分点。

我们分析,浙江工业之所以今年1、2月份下降较大,很可能具有主动收缩因素。3月份以来回升较快,一方面表明浙江企业对市场比较灵敏,另一方面表明浙江企业的内在竞争力并没有较大削弱。

口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行业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浙江的出口外向型企业较多,是否会受到更为严重的打击?

■浙江出口也和全国一样,今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态势,但下降幅度小于全国平均水平。考虑到春节因素,整体观察1—3月份累计出口,浙江为负增长17.6%,全国则为负增长19.7%,因此尽管均为负增长,但浙江出口增速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而在4、5月份,浙江出口则有更好表现,4月份出口增长速度比全国高35个百分点,5月份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6月份仍然比全国高22个百分点。这里虽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但确也表明浙江出口在逆势之中,仍具有一定竞争力,从而能把出口下降幅度控制在低于全国2-3个百分点的水平上。

浙江出口的相对较好表现,一方面很可能主要得益于浙江以中低档次日用工业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即得益于危机中的“土豆效应”。如浙江鞋类出口仅下降15%,服装出口仅下降3.4%,家具出口仅下降83%,纱线及其制品出口仅下降14,9%。但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浙江制造具有较强的对外竞争力。

■2009年6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2.9%,降幅较1-2月份缩小14.4个百分点。根据您的了解。浙江工业企业的情况如何?

■虽然浙江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也是负增长,但负增长的幅度相对较小。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今年1-5月份,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为负92%,列全国第9位。然而,考虑到同期浙江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仅列全国第24位,同时国家4万亿元投资对浙江拉动较小,因此,这是—个还算不错的数据。

这里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浙江企业大量向省外投资,而产值数据通常仅限于省内,导致省内产值增长位次较低;然而利润数据采取合并报表形式,包括了在省外取得的收益,导致利润增长相对较好。二是危机面前,浙江一些企业主动收缩,这对产值影响较大,但对财务数据影响相对较小。

浙江经济当前最紧迫问题是投资回升乏力

■浙江经济的持续深度回落。使得浙江在国内经济竞争中呈现颓势。发展浙江经济,当前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其中最为紧迫的又是什么?

一浙江的省内经济当前问题较多。其中主要有:工业增长速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仍在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大幅下降,地方财政收入下降等。然而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最紧迫的问题,还是在于投资回升乏力,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增长率明显偏低。投资回升乏力不仅导致投资对于省内经济拉动较小,更严重的是将弱化今后一个时期的竞争力。

■如何理解投资增速这个指标对浙江竞争力的影响?

■2005年以来,浙江已连续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落在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下,形成了投资增长速度逐年走低趋势。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05年128%,只有全国平均的49.2%;2006年13.4%,只有全国的54.7%2007年11.1%,只有全国的44.8%;2008年1(24%,只有全国的40.8%。如果个别年份投资增长较低,则对全省经济不会有较大不利影响,而整整4年投资增长大幅低于全国平均,则已严重削弱了浙江经济的国内竞争力。

■最近这半年,国家出台的经济政策,力度之大,实属罕见。浙江经济是否从中受益?

■2009年上半年以来,全国投资增长明显加快。1-6月累计,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达到33.5%,比上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表明中央政府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开始奏效。而浙江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仅为13.5%,反而比去年同期降低33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表明中央政策对于浙江投资并未具有较大拉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省内仍然缺少必要的投资信心。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问投资不断扩大,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因。在拉动浙江经济方面,民间投资的力量有多大?在多方政策力推之下,浙江企业家是否会重振信心?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民间对省内投资增长较低。由于没有找到省统计局这方面的数据,我们可以从制造业投资中观察到这一状况。2009年1-5月,全省制造业投资仅增长12%,我省制造业以民营企

业为主,这大致可以理解为是民间投资。虽然这一数据已比4月份回升2个多百分点,但与全国私营企业投资同比增长328%的状况相比,显然严重偏低。

对于这种局面,不能笼统说民间投资信心不足。2009年6月底,全省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9%,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这就在一个方面表明,浙江经济总体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投资信心,很可能存在着信贷资金的大量外流。

所以说,当前投资偏低,很可能仅仅是浙江企业对省内投资较低,而对省外投资则有可能仍然较高。如青年汽车在萧山和下沙投资建设的同时,今年初签约天津制造基地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山东基地的济南和泰安两大工厂均已于今年6月底投产;北京基地也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支持。又如杉杉集团计划在河北投资100亿元,建设廊坊科技谷,2009年一季度新投入1-3亿元。再如我们在合肥了解到,目前安徽来自于长三角的投资,一半出自浙江,安徽方面普遍反映浙商在当地投资活跃。

国内经济触底回升,浙江经济具有持续低位运行忧虑

■2009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之势未减,而中国经济却被普遍认为将率先复苏。回顾过去的半年,您认为中国的经济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如4万亿元投资计划,是否产生了实效?

■我们新近收到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的邮件,高度评价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表现。

RIETI的文章指出,进入2C09年以后,中国宏观经济显示出经济萧条已经触底,开始转向复苏。文章分析指出,第一季度中国CDP同比增长61%,虽然低于2008年第四季度的6B%,但考虑到2009年第一季度比闰年的2008年少一天(2008年为91天,2009年为90天),那么按照更接近实际状况的“日平均”计算,第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长23%,呈上升趋势。而且,工业生产的增长率(与上一年比)以1-2月的3.896为谷底,3月为83%,4月为7.3%,5月为8.996,出现反弹。

而从国内实际情况看,4万亿元投资计划收到明显效果,工业加快回升,尤其可喜的是,占全国城镇投资近1/5的私营企业投资,同比增长也达到了30%多,表明全国民间投资信心也正在恢复。

■浙江是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大的省份之一。您刚才提到了,国家的经济扶持政策效果显著。与此同时,浙江省也加大了政府投资。在这样的强力支持下,浙江经济的走向如何?

■在全球和全国经济向好背景下,近期内,浙江经济很有可能仍将低位或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下方运行。其中主要是浙江工业相对于其自身而言,虽然将出现明显回升,同比增长速度会有一定上扬,然而相对于全国增长格局以及浙江历史上曾有过的较快增长,仍将具有较大差距,持续呈现一种相对低增长格局。对此有以下4点分析。

发达国家进口需求恢复滞后。危机使得欧美和日本消费者不得不捂紧钱包,这就出现了“紧缩消费”趋向。所以即使其国内经济出现回升,而在危机激发的“理性消费”增强情况下,欧美和日本消费者不可能立马就像危机前一样,开始大量购买中国商品,至多也仅是“适度消费”而已。

制造业投资不足导致的增长乏力。连续4年多的投资低增长,导致浙江制造业近几年固定资产增长,与全国状况相比,起码少增长近1/4,使得省内制造业增长乏力。

产业结构不适应全国经济格局。浙江以日用消费品生产经营见长,然而在当前全国消费升级、经济增长型式由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转变中,国内经济增长对于浙江经济增长拉动相对较小。

新兴产业缺少足够的支撑力。近几年,浙江的网络经济、文化创意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发展较快,然而这些产业尚为弱小,缺乏对于浙江经济的较强推动。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浙江经济的这种相对低增长,对于浙江全局发展的影响,将会保持在某个有限的水平上。因为这种低增长并不必然意味着浙江企业的低增长,以及浙江人均收入增长的较大下降。这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一低增长,主要是由于浙江企业强化了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优化布局导致的,省内现金流仍将具有相应增长,服务业仍将具有一定发展。当然,这种状况将导致统计等方面出现一定的困窘。

建议:设法推出对全局有振聋发聩作用的重大政策举措

■作为浙江经济的一名资深研究人员,您能否对浙江经济的发展提些建议?

■做好过紧日子准备。虽然浙江经济相对低增长对全省经济社会不利影响尚不至于较大,但对于政府收入增长,却会有直接的较大不利影响。因此,当前对于政府负债、政府的建设项目、政府的民生承诺,都应该提前有一些通盘考虑。

优化中央与地方的治理关系。浙江缺少这方面主动权,建议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抓紧向中央反映浙江困难和今后的不利局面,希望中央在行政权限、政策优惠、项目布局等方面,采取一些有利于浙江的措施,毕竟浙江是会下金蛋的好母鸡。

做好“功夫在诗外”工作,设法推出对全局有振聋发聩作用的重大政策举措。就浙江而言,当前最重要的是激发民间企业在省内增加投资,然而这方面直接的政策空间和相应的作用都非常有限。所以更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功夫在诗外”的工作,当前关键是做好两件事。一是着力提升政府服务,以危机为契机加快政府转型,大力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再一个就是政府抓紧推出重大改革发展举措。温家宝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可是信心必须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建立。只有给民企以黄金,才能真正启动浙江民间对于省内的投资。所以说,党委、政府应抓紧推出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具有重大震撼作用,对于政府转型具有重大改革意义的政策举措,从而让民间切实感受到政府决心,建立和强化对于省内投资的积极预期,真正在省内投入真金白银。

猜你喜欢

把脉月份浙江
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12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社会把脉
把脉网络剧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2月份国内煤炭需求依然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