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风险社会角度审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2009-12-27谢德永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期
关键词:历史地位风险社会科学发展观

谢德永

摘 要:近年来,随着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研究和贯彻的深入,人们开始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思考科学发展观本身,重新审视思考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意义。从对人类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出发,揭示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是充满全球性风险和危机的风险社会,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风险社会;实践;历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K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029-02お

1 对人类实践的反思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它构成了人类生活世界的真实基础。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是在实践基础上逐步建构和发展起来的,是人们物质活动的结果。人类的历史进程就是人日益走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历史进程。但是,人类实践的实际后果与其原初目的并不总是一致的,并非在任何时候实践的任何后果都对人类有利“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进程中,不仅存在有利于人生存和发展的自然人化现象,同时也存在着不利于人的反人化现象”,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实践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有积极的自由后果,也有消极的风险后果。这就告诉我们,风险是实践的内在特征,只要人类在活动,总会不断面对新的风险。实践的发展、扩大,不仅使实践的积极后果增加,也使实践的消极后果加剧;实践规模越是扩大,程度越是加深,人类面临的风险后果也就越是严重。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人类实践能力的增强,人类所而临的风险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以至于对人类存在本身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现实实践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标志人类进步高度发达的自由社会,也导致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根本威胁的风险社会。人类实践在实现自身终极目标的进程中走向了自身的反面,风险社会成为人类生存的悖论!

在全球化背景下,风险社会己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悖论现象。那么,人的个性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否还有可能?答案是肯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社会背景中人的所有实践活动及其后果都能融入这一干流。对人类实践的深层反思,是实现这一终极目标、最终扬弃风险社会的基本理论前提。这种反思可以从对实践后果的方法论反思和对实践目的的合理性反思这两大方面展开。

第一方面,是对实践后果的方法论反思。实践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个性自由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又带来了不利于这一目标的负面后果。实践不仅意味着则富的增加和自由程度的提升,同时也意味着风险与不确定性。实践的规模越大、涉及的范围越广,实践的风险也就越是增加。正因为如此,在具体实践特别是大规模实践前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盲日,不能操之过急。这涉及实践决策的科学化与合理化问题。

对实践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还涉及到一个利益问题,这就进入到我们要讨论的第二方面,即对实践目的的合理性反思。其核心问题是对利益分配的反思。从利益的视角而言,有两个方而的问题应予以考虑:第一,不同利益层次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集体与社会、国家之间,社会、国家与人类整体利益之间尚存在着各种利益差别。利益立足点的不同,不仅直接影响到实践方式的选择,还影响到对实践风险后果的评价。第二,长远利益与近前利益的合理定位问题。第三,当代利益与后代利益的分配问题,即代际利益关系的处理问题。这两个方面都关涉实践目的的选择与确定,最终都关系到风险后果的分配,亦即涉及到利益分配的合理化问题。

2 揭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意义

对人类实践的深层反思,全面、深刻地展示了科学发展观在风险社会背景中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理念,在内容上涉及众多的理论方而,但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决策的科学化与利益分配的合理化。这两个方面恰好正确地反映了我们在反思当代实践时提出的要求,或者说,科学发展观完全适应了对实践的当代反思的要求。

首先,对实践的方法论反思表明,实践决策不仅在态度上要慎之又慎,更要强调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不仅要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正面目标标,还要尽可能防范、规避和化解实践活动可能带来的负而的风险后果。当代风险社会的现实,进一步强化了这方面的要求。就是说,对实践活动本身要有科学的认知和把握,增强预见性。对实践活动把握的科学性越强,就越能够达到强化实践的正面后果,降低、防范实践的风险后果的目的。在这方面,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在于:一方面为决策提供基本的理论指导,要求实践活动要体现和贯彻彻底的科学精神,把科学作为实践的依赖性工具和力量;另一方面也为具体的实践决策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五个”统筹“的统一,这既是一种要求,又是方法论的指导。

其次,对实践目的的合理性反思表明。实践目的的确立是否合理,直接关涉到实践的风险后果及其分配状况。实践目的合理与否,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和处置利益关系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另一个核心思想便是强调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强调发展要坚持个人、集体、国家发展的统一坚持社会发展与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坚持近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坚持代际利益关系的统一。这些内容不仅提供了合理分配利益的观念指导,而且提供了合理分配利益的方法论。只要真正全面、深入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防范和化解实践的风险后果。在风险社会条件下,这一点有着更为重要和急迫的意义。

从人的实践生存论的视角来看,科学发展观是基于对人的风险存在状况深层反思而形成的一种发展理念。它反映了人的认识和实践的特征,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趋势。就此而言,科学发展观带有世界观的意蕴。在风险社会背景下,科学发展观作为规避风险、促进人的全而发展的发展理念。它不仅是对人类风险生存状况反思的产物,更是对当代风险社会理论把握的产物。正是风险社会的时代背景,全面展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意义。

消除利益的分裂与对立是跨出风险社会、扬弃人类生存与发展悖论的根本历史出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解决利益分配的合理化问题。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是在利益的分裂与对立历史地存在的前提下的发展观;如何最大限度地协调利益的分裂与对立,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防范和规避风险,是科学发展观着力追寻的一个中心问题。从这方面来看,科学发展观是风险社会背景下的发展理论,或者说是风险社会限度内的发展理论。最终跨越风险社会,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界限。另一方面,从对实践后果的方法论反思所展现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来看,科学发展观又包含着对扬弃风险社会这一人类生存和发展悖论的深层思考和探索。对实践活动的世界观层次的反思,包含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意义。

因此,只有把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批判、反思与最终消除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分裂与对立结合起来,即只有在弥合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分裂与对立的进程中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发展,才是人类摆脱生存和发展悖论的根本历史出路,这恰恰是在风险社会背景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王伟光.科学发展观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3]@王金福.从异化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对人的存在状态发展之路的马克思主义解答[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猜你喜欢

历史地位风险社会科学发展观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论风险社会下生态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角度的塑造
中央苏区医学教育历史地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