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酒

2009-12-25石克生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09年12期

石克生

“天上人间酒最尊,非甘非苦味通神。”这种非甘非苦的液体,就是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其名称代代传承下来,谓之酒。酒始制作者何人?有上天造酒说、有猿猴造酒说、有仪狄造酒说、有杜康造酒说,我终未找到定论。酒起源于何时,也云者不一,但如果以《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史记·殷本记》中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正统记载,表明我国上古时期就开始了谷物酿酒,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酒的生产发展到今天,有了很多种类,常见的就有白酒、红酒、黄酒、老酒、啤酒。但说这白酒,因酿造工艺不同又分为特曲、大曲、老窖、佳酿;因配方的不同又分为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因浓度不同又分为高度、中度、低度、超低度。酒的品牌更是五花八门,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而今涌现出了许多知名品牌,什么茅台、五粮液、宋河、酒鬼、二锅头等,商店里琳琅满目,电视里扑面而来,天下究竟有多少品牌,酒仙未必知晓。

酒虽不像粮棉那样为民生之天,但其在浩瀚的商品世界中却是与人们的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物质之一。且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曹操,也不论“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还不比“把酒问青天”的苏轼,单看看如今天下的酒店、酒吧、酒馆、酒楼和大大小小酒的专营店,以及酒走进千家万户的普及率,就足以说明,从古到今这天地间的芸芸众生大多数都与酒有染,即便是天生不善饮者,也很难与酒“清白”。因对酒精过敏的原因,我原本不沾酒,但在某县工作期间,当地按照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研制开发出了具有10多味中药成份的21度超低度白酒“汉白明月酒”,因其采用绿色谷物酿造,色泽鲜亮、口感适中,且有改善心脏功能、缓解心绞痛之功效,我还是在品尝之中不知不觉突破了“戒”线。酒之诱惑可见一斑。

酷爱酒者对酒感情的表达方式不一。许多人尽管对酒情有独钟,但只会喝不会说,更不会以酒言情、以酒言志。而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则多以酒抒发胸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白了饮酒是享受生活的标志,是人生的境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表达了在那壮士一去不复还的生离死别之际,唯一的满足是醉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道出送别挚友的最好慰藉是劝酒。《月下独酌》中“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则把爱酒的情与理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代戎马大将许世友更是对酒厚爱有加,坦言:“许世友就是许世友,活着不能不喝酒。”

酒,对饮者,对制售者,对生活,对社会都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成败得失。

酒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历来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酒在接人待物、联络感情、协调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君不见,职位不管高低,家不论贫富,人不分贵贱,地不讲南北,在婚丧嫁娶、寿辰贺宴、接风洗尘、节日聚会、开业庆典、夸官高就、升学参军……或俗或雅、或简或繁,都免不了觥筹交错,这种排场热闹如果没有酒,该是多么的平淡、乏味与无趣!

酒在人们生活中确有一定作用。且不说它能入药,“一杯端阳雄黄酒,何惧夏来百虫侵”;也不说它能去湿、防寒、和血、提神、扩张血管;更不论它能烧鱼除腥、加饭增味、贮粮防虫,单讲它的社会功能是如何的“神通广大”——酒可联谊,那新老朋友一入酒席,呼兄唤弟,酒杯一举,礼仪、情义、友谊,一切尽意;酒可攻关,谈项目、签协议、调节关系,酒桌上拍板已属平常;酒可壮胆生威,壮士出征,男儿远行,常以酒壮行,李玉和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纠纠、武松痛饮18碗威震景阳岗、鲁智深醉打镇关西,都成为千古美谈;酒可浇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更愁”;酒可布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群英会蒋干中计、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鸿门宴,都是酒为中介;酒可激发灵感,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酒后文思泉涌,写下了千古绝唱。杜甫的“醉里以为客,诗成觉有神”、苏轼的“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杨万里的“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皆道酒之功力……从古到今,因酒生出的佳话美谈,引出的典故传说,成就的经典名作,可谓数不胜数。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酒杯中也有双刃剑。误人之四物的“酒、色、财、气”,酒列其首;伤人身的三把刀子“娇妻、朝酒、五更茶”,酒为第二。古今中外因酒而误事败北者亦是举不胜举。张飞因报仇心切酒后鞭打士卒招来杀身之祸;袁绍大将淳于琼醉酒失鸟巢导致官渡之败;宋江醉酒浔阳楼题反诗招来牢狱之灾;殷纣王“酒池肉林,长夜之欢”成为荒淫暴戾的代表作。当今时光已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可酒的负作用仍在突出地显现着。酒能影响国家宏观经济,虽然酒的生产可给国家创造可观的税收,但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注册的酒厂就有3万多家,年产各类酒近千万吨,消耗粮食近300亿斤;全国酒民有8亿之众,每年喝掉的酒比一个西湖的水还要多。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度里,这不能不是一个堪忧的社会问题。酒可伤身,那高度白酒放在杯里点燃即着,经常超量放在胃里,焉有不伤身之理?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每一杯过量的酒都是魔鬼酿成的毒汁。”据有关资料载,每喝一两高度白酒,肝就得忙碌不停地消化、代谢酒精46小时。酒可败坏风气,“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酒可使人失节,多少人酒后百态,舌头不打弯,走路S圈,说话不着边。酒可引发祸端,多少司机因酗酒而害人害己,多少人因醉酒触犯法网。我曾工作过的一个县,一名干警酒后拦出租车,出租车司机见其烂醉拒载,该干警一枪结果了司机性命,酒醒后方知闯下大祸,投案自首亦与事无补。关于酒之利弊,以上已有述说。有人总结了喝酒可壮胆、交友、和事、燃情、解愁五大好处;还有人总结了喝酒可损身、害后、败德、废事、耗财五大害处。其实,成事在人,败事非酒,酒无罪,酿者亦无过。饮酒之趋利避害,核心是把握量度。“酒是微醉,花是半开”“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应是因人而宜的量度。当前,有些行业和系统为了防止公职人员纵酒误事,公布了禁酒令,明令工作日不准喝酒,不失为明智之尝试。

中国的酒文化丰富多彩,有清亦有浊。敬酒之文化大体有三种:有的地方流行“先喝为敬”,据说古人交往怕对方存疑酒中不洁,故先喝以解疑虑;有的地方奉行“碰酒为敬”,旨在传承相互平等;而有的地方则坚持“端酒为敬”,说明主人招待客人打点酒十分不易。现在有条件喝酒了,但敬酒不喝的文化留了下来。

与君子对酌,讲究酒量、酒风、酒德。酒量大小,因人而异,良好的酒风,体现了君子好酒、用之有度,君子爱酒、饮之有节。而酒后不失事、不误事、不乱节才是真正的酒德。

中国古代文学与酒有密切关系,从最早的《诗经》到文学巨著《红楼梦》,遍览古今名著,几乎都离不开酒。以四大名著为例,《三国》里曹操煮酒论英雄、关羽温酒斩华雄的大气;《水浒》中“生死之交一碗酒,风风火火闯九州”的豪迈;《西游记》中孙悟空喝干太上老君的琼浆玉液,大闹天宫的潇洒。而一部《红楼梦》中直接写饮酒场面的就有62处,有年节酒、赏灯酒、祝寿酒、贺喜酒、呤诗酒、接风饯行酒,不一例举。更有甚者,古典名著《金瓶梅》共一百回,几乎每回都写到酒。有些酒文化本末倒置,严重错位,像那“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宁伤身体,不伤感情。”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能培养;能喝白酒喝红酒,这样的干部要调走;能喝红酒喝饮料,这样的干部没人要。”此类顺口溜虽属夸张,但可见社风一角。

中国最独特最有生机的酒文化当数酒桌上五花八门的行酒令,最常见的有“五魁首”、“打杠子”、“有没有”、“逛公园”、“明七暗七”等等。行上酒令后,谁说话就要挨罚,更有较真者,往往因为一杯酒,就口出秽言,甚至动起拳脚,好友成了仇敌,酒醒之后,多懊悔不已。“鱼头酒”文化可谓地域最广,原来它是用来招待大媒的一种隆重礼节,因为鱼为吉祥之物,逐渐延伸到喝鱼头酒,标志着对这桌酒席上主宾的尊敬。为了劝酒,又有了“头三尾四酒”、“腹五背六酒”、“高看一眼酒”、“尾以重任酒”等鱼头酒的延伸。我曾不止一次畅想,如果我们每一位公民都能够把酒桌上劝酒的办法拿出50%应用到工作上,那么,我们的工作效率将会得到怎样的提高?全国将会产生多少生产力啊!

插图:何佩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