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2009-12-25黄能中

教师·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新课程情境评价

黄能中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课程改革史上从未有过的生机。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在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里出现了“过分追求情境华丽,忽视情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评价重赏识激励,轻导向”等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

一、创设情境过分追求华丽,忽视了真实性和有效性

对教学情境的关注是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核心话题。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的确,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于是,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华丽的包装加上精彩的语言,再借助媒体的辅助,“情境”成了课堂的亮点。细细品位有些情境,总让我们有种异样的感觉。

这样情境经常见到:在我们学校召开的运动会,我班同学积极参加,我们班43名同学中有27名参加了运动项目,有多少人没有参加运动项目呢?教材中要求43-□=27。事实班上并非43人,而是45人。这样的情境创设就失去了真实性,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反而会影响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再譬如《有趣的图形》教学中,有位教师先用课件出示了一幅茂密的森林场景图。

师:小朋友们,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三个乖宝宝。大家想认识他们吗?

(在学生不知教师所指何物时,课件演示:荷叶草地上跳出一个“长方体”、草地上蹦出一个“正方体”、树枝中跳下一个“圆柱体”来。课件演示的同时,教师还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旁白描述。)

师:大家喜欢这些宝宝吗?

生:(集体大声地)非常喜欢!

……

我们不禁要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为什么要从森林里跑出来?学生真的喜欢这些莫名其妙的乖宝宝?这样的情境除了外表华丽花俏、吸引无意视线外,对于激发学生的有效兴趣、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毫无作用的。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探究的情感。教师在预设课堂情境时应避免“形式化”。要特别关注富有现实意义的、与教学内容具有关联的问题。把问题事实借助适当的载体呈现在课堂上,便能构建一种真实开放、动态生成的有效情境。

情景创设不应牵强附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可以虚拟,但在生活中要可能发生。尽可能真实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在真实可信的现实背景中,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主题意义的理解。

二、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失去了合作的实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验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提倡合作学习几乎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代名词。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学生合作探究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且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用于教学实践。

合作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个人智慧融入到集体中来,借助群体力量攻破难点。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生活阅历不同,文化底蕴不同,合作学习就是利用学生的这些差距取长补短,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事实上,在我们的课堂里,有的教师并没有真正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学生也并没有真正掌握这种方法。

在课堂中,我们发现合作学习存在许多误区。

1.优秀生的舞台,学困生的无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待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并且教师也希望这样。当老师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虽然能够勉强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当老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成了专门的发言人,更多的成为陪客和旁观者。这样一来让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2.教师准备不充分,临时凑合。课堂中呈现出来的合作学习只是同学们“合作”找出老师布置的问题答案在课本中的哪一页,然后派一个代表进行回答。显然,这样简单的任务根本无须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方式更多的应该是在当学生个人遇到难以独立解决的学习任务时应用,通过合作学习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教师缺乏精心组织,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合作而合作。当老师一声令下“开始合作”,学生马上动起来,有的学生连合作干什么还没搞明白,老师又说“停止”,学生立即恢复原状。当老师说“小组内交流一下”,每个学生马上都开始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教室里很热闹,可小组内谁也没有听清同伴的发言,有的甚至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不清楚。

4.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讨论时教师只是一味地“观看”,而合作学习变成了学生说笑、玩耍的机会;有的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于是就在这里看看,那里站站,有时干脆去干自己的事去了。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要遵循以下原则。一要选择好合作的时机。当学生的确遇到疑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去合作才会是有意义的学习。二要精心设计合作的内容。合作讨论时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范围。三要进行合理分组,精心设计。小组分工协作,轮流任职,交换角色,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增加小组的活力。四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注学困生。教师在听取汇报时不能操之过急,适时地为学困生提供操作、表达的机会。五要保证合作的时间。要让小组内的合作充分地操作、交流。六教师要适时地参与和指导。教师对重点难点要及时点拨,保证合作有效又有序地进行。真正让小组合作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绝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我们课堂教学的 “标签”。

三、课堂教学评价重视赏识、激励,轻视导向

课程标准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多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同时还强调:评价除了“欣赏”和“激励”外还有正确“导向”。

如今一些数学课堂上,每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后,我们常能听到“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你说得太好了!”“你真了不起”的表扬声,然后全班学生“啪啪啪”的鼓掌声,因此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有的还能在额头上得到一颗五角星,更有的还能得到老师准备的一份意外礼物。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教师已关注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情感,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的学习,注重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其实,过多外在的鼓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持久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赞赏太多太滥,评价将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将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

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出现了模糊评价甚至不评价的现象。学生对概念和方法理解不清或者出现偏差,老师不置可否,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错误,老师也不敢批评学生。一堂课下来,总是“好”声一片。往往由于教师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学生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把学生的学习引入了误区。

提倡“鼓励”不等于无度的无原则的表扬。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评价的尺度,不要过多过滥,。一旦学生回答和解题结果与正确答案不符,学生对概念和方法理解不清或者出现偏差,甚至出现了错误,作为一个教育者要适时进行导向。提倡“尊重学生”是指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不是尊重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并不是把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与优点一样发扬光大。

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需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扬起自信的风帆。尤其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但赞赏时应该有个“度”。而学生理解不清或者出现偏差甚至出现错误时,教师应正确地导向,否则便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面对新课程,教师要用一颗智慧的心,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其实施策略,不断总结发现。把新课程理念融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探究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新课程同行,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合作意识、自主能力、探究精神的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吴阳光)

猜你喜欢

新课程情境评价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