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

2009-12-25晏艳阳

金融经济 2009年11期

晏艳阳 金 鹏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要以完善的区域金融市场为支撑。本文将分别从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区域金融尤其是银行的稳定性以及金融运行环境的角度,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估,找出制约区域金融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发展;区域金融中心オ

对区域金融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在区域金融发展稳定性方面,申焕章等(2004)和殷兴山等(2005)建立了金融稳定评价体系,对区域金融稳定性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方面,陈哲明、彭耀辉(2006)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总之,区域金融理论发展日趋成熟,这也为我国各地的区域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本文将结合前人(殷兴山,孙景德,徐洪水(2005)和陈哲明,彭耀辉(2006))提出的区域金融理论,分别从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区域金融尤其是银行的稳定性以及金融生态环境的角度,深入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的现状,找出制约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长株潭区域金融发展现状评估

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的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将从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区域金融的发展情况和区域金融运行环境现状等三个方面,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

(一)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区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区域金融的发展,它是区域金融发展的背景,因此,在分析区域金融现状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必要的。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评估物价的稳定程度和产业结构,判断本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处于稳定健康发展状态,测度区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地方政府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的能力,通过考察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判断区域实体经济对区域金融发展的互动关系,从而了解区域金融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得出:长株潭具有良好的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整体上政府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的能力较好,但在结构上,政府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2年以来,长株潭城市GDP增长率呈上升趋势。2003年下半年以后,GDP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6%以上,2005年到达了最高点25.6%,受到国家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2006年小幅下降,但并没有改变其上涨趋势,2007年GDP增长率上涨为22.4%。其次,在2008年的前三季度,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3170.75亿元,增长14.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9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41.2%。长株潭地区已发展成为战略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和投资洼地。长株潭地区实际利用外资19.23亿元,实际利用内资292.50亿元,分别增长21.5%和7.5%,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62.9%和32.2%。这说明了,长株潭城市群具有很强的经济增长动力,同时也反映了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

长株潭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较好,但与武汉和郑州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2007年,在我国中部的主要城市中,长沙的地方财政收入约为262.52亿元,高于合肥和南昌,但次于武汉和郑州,处于中等水平如表1。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方面,虽然长株潭城市群的总体预算收入高于中部地区的其他城市,其中,长沙市的财政预算收入仅次于郑州,远高于中部的其他城市,但是,株洲和湘潭的预算收入远低于其他城市,这反映了长株潭城市群在总体上政府具有较好的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的能力,但是在区域结构上,政府承受区域金融风险的能力较弱。

在产业机构方面,该地区大中型企业密集,重化工业、加工工业和信息产业优势明显,长株潭地区拥有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1个省级开发区和50多所普通高等学校,聚集了全省90%左右的科技人员和80%以上的科研成果,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占到全省的60%以上,全省具有第一位优势的产业在此密集度高达61.5%。长株潭地区的近围条件也极好岳阳是湖南的石油化工基地和湖南唯一的对外开放港口;娄邵是湖南的能源工业基地,原材料工业也颇为发达;衡阳是湖南的有色金属和盐化工基地,且又是联络广东的枢纽。这些城市在长株潭周围形成了一个补充圈,专业分工紧密协作。总之,长株潭地区已成为湖南现代二工二业化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动机和增长中心”

(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发展情况

1、长株潭城市群银行业稳定性较好

银行业在区域金融中扮演着主角,它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融资渠道,对区域经济领域中的资金进行配置,为各种类型的企业提供丰富便利的金融服务,如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咨询等。考虑到收集各个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比较困难,所以本文采用GDP贷款比指标从正面来衡量银行的贷款效率,利用存贷比指标来衡量整体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置情况,从而确定银行业的稳定性状况。

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1年以来,湖南GDP与长株潭的贷款总额比的波动范围在0.85和1.3之间波动。2003年GDP贷款比到达了最低点0.85,之后,GDP贷款比逐年增加,不过,GDP贷款比曲线较为平坦。由此可以看出,银行信贷对GDP增长的效率较高,而且银行信贷对GDP增长的效率逐年小幅增长。这也为长株潭一体化创立了有利金融环境。

图2 长株潭GDP贷款比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在资金配置方面,长株潭银行业的资金较为充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稳定性较好。从图2可以看出,近年来长株潭地区的总存贷比一直在1.05以上,而且在,2003年以后存贷比逐年上升,基本保持在1.2-1.3的水平上,在2005年到达了1 .22左右。这说明了长株潭地区的银行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较强,该区域的金融机构的整体稳定性较好,这为长株潭未来区域金融中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2、机构网点扩张迅速,但金融体系仍须完善

经过多年努力,长株潭地区已成为众多金融机构的聚集地,其金融机构数目占全省相当大的比重。长沙“金融街”日益成型,株洲市,湘潭市积极创建金融生态模范城市推动金融机构不断壮大,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湘扩张迅速,如2007年浦发银行在株洲建立营业网点,2008年招商银行在湘潭开设支行。

与国内成熟的金融中心相比,长株潭地区的银行金融机构分布面比较广,比较密,从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出金融业发展的迅速,但金融机构数量还较少,规模有限,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应当汇聚数量众多、规模较大的各类金融机构,资金融通快速、灵活,款项结算及时便利;票据贴现、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信托投资、租赁、信息咨询及保险等金融形式灵活多样。与中部六省比较长株潭的金融机构数目虽然稍占优势,但缺乏跨地区金融机构的总部、数据中心或结算中心,其金融影响力有待提升,例如,与湖北省相比,武汉具有跨区域的金融协调机制。此外,一些新型金融机构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在长株潭都还是空白,难以满足多层次、多类型的融资需求。

3、金融市场结构单一,难以满足融资需求

2008年我省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展态势较好,市场融资额都有所增长。各银行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经营效益,都纷纷推出了金融创新品种和开发中间业务。但由于中部地区缺乏外汇交易市场、证券交易市场、期货市场等相关金融市场,使得长株潭城市群的金融市场组织结构相对单一,地方金融市场建设尚未成熟,如小额信贷机构、信用担保公司等地方性金融机构缺,使得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依然困难重重,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工具选择范围非常狭窄,融资需求受限成了制约了我省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一、农村金融需求满足受限

农户的融资需要主要存在于生产与生活的资金缺口,主要集中在购买化肥、医疗、子女入学、建房等短期融资上。随着农户的市场交易范围扩大,农户的住房、医疗与教育投资以及生产需求将是拉动我省内需的重要推动力。但是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存在贷款难和放贷难两个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农村金融需求很大不部分难以满足。如图所示,2008年6月湖南短期农业贷款只占全省短期贷款的22%,难以满足大部分农户的贷款需求。宜因地适宜的开发适合农户的金融产品,继续推进小额信贷政策在农村的执行。同时湖南近年来中长期贷款的增幅缩小,制约了农村的长远发展。

第二、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需求受限

近年来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在拉大,而目前制约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融资渠道不畅通,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据统计,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每年需新增投资120亿元以上,其中企业自筹资金约30亿元,招商引资资金约15亿元,银行贷款资金约20亿元,资金缺口在50亿元以上,主要集中在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由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一般创业风险比较大,缺乏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因此获得银行贷款难度较大。

其次,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融资渠道单一。目前,湖南风险投资的政策法规、退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风险投资机构寥寥无几,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比例很低。被调查企业反映,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和银行贷款,来自资本市场的资金仅占6.6%。

此外,金融担保机构数量少、成本高,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目前,全省共有担保公司106家,注册资金20.48亿元,但正常运作的不到30家,绝大部分公司注册资金在500万元到2000万元之间,担保能力有限,而且担保成本较高,普遍在15%左右,企业难以承受。

(三)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运行环境的现状

区域金融运行环境主要体现在信用环境的优化和信用制度的建设,湖南省征信体系建设起步较早,信用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信用制度尚在初期,缺乏优质信用服务机构。

通过信用体系的建设,湖南省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2006年9月,人民银行总行选择湖南省作为开展金融创新综合服务试点的唯一省份,首要的内容就是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开展试点工作的唯一省份,湖南省以三库一网一平台一中心为依托开通省信用信息系统,为经济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任务,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奠定了基础。目前,这个数据库包含了全省260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和6750万人口的信用信息和基础信息,涵盖并归纳了计生、民政、教育、社保等方面。其次,成立了两家本土信用管理机构,友谊信用评估公司和湖南信用信息管理公司(湖南大学信用中心),主要为企业信用评级。目前,人民银行系统“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月均查询量已逾6万余次;湖南“公民信息数据库”,月均查询量达17万人次;湖南信用网月访问量已超过100万人次;湖南工商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关守信与失信企业的记录广受瞩目。

但值得指出的是,长株潭目前的优质信用评级机构数量不多,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加剧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并影响企业融资效率。缺乏优质金融咨询服务机构。导致信息资源屏蔽,金融服务质量不高,市场进入、退出机构不畅通,市场失行为比较严重。

二、结论及对策

总体而言,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区域金融的稳定性较好,有利于区域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但区域金融市场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如金融市场结构单一,农业和新型工业化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等。这些问题制约着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对策。

第一、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中心的规划和建设,提升区域金融中心形象

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和新型工业化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增长作为支撑,而高速的经济增长是离不开发达完善的金融体系的。构建长株潭区域金融中心,为进驻区内的金融机构及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良的工作、生活环境,是迅速吸引金融机构进驻,汇聚金融资源,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上海的浦东区、广州的天河区。这不仅可以完善中部的金融市场,通过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金融业务,消除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瓶颈,还可以通过交通、通讯、传媒等部门把金融中心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扩散或传播到我国中部地区,带动中部地区其它产业部门的超常发展,进而消除了地区之间长期存在的经济差异,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的经济健康、持续的大幅增长。

第二、营造和谐区域金融运行环境

良好的区域金融运行环境是区域经济和金融得以迅速发展的基本保障。针对当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运行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金融法制环境。针对区域内存在保护金融债权的法制缺陷,一方面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与保护银行债权相关的《破产法》、《担保法》的落实,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另一方面强化司法公正,防止企业借破产而转移资产、逃废银行债务。

二是要完善征信体系,改善信用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长株潭城市群要不断地完善征信体系,建立健全的信用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培养城市守信的社会氛围,优化区域金融的运行环境,借助于良好的信用环境对资金的巨大吸引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才能取得巨大的发展,并带动和支撑着湖南省经济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 欧阳禹,申焕章,黎和贵.区域金融稳定问题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4).

[2] 张强,王忠生.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J] .求索,2008,(7).

[3] 吴大庆.长株潭区域金融中心构想[J] .武汉金融,2008,(3).

[4] 殷兴山,孙景德,徐洪水.区域金融稳定评价体系与实证研究[J] .上海金融,2005,(03).

[5] 申焕章,黎和贵.关于区域金融稳定的思考[J] .金融会计,2004,(11).

[6] 肖建国.区域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南方经济,2004,(8).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8ZDB130。オ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统计学院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