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卷讲评“五部曲”

2009-12-24李奕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试卷讲评总结激励

【摘 要】试卷讲评是高三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一是做足讲评准备;二是突出讲评重点;三是变换讲评模式;四是发挥激励作用;五是进行考后总结。

【关键词】试卷讲评 准备 重点 模式 激励 总结

进入高三,紧张而有序的复习备考工作随之展开,各种大考、小考、摸底考模拟考随之而来,试卷讲评也就成了高三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试卷讲评课堂内容相对较为单调,教师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注意讲评方式,则很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教学体会,以期获得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做足讲评准备

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加强试卷讲评的针对性,首先必须对整套试题的情况了如指掌,教师要广泛收集得分信息,对比答题情况,统计好各个考点的得分和失分数据,有时甚至要具体到哪几个知识点失分较多、学生的强项考点和弱项考点是什么。通过这样的统计分析,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对失误考点采取补救和巩固措施。在仔细对比答题情况时,可以选取所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抽样统计,随机抽取两个班的20份试卷比较同一个题的得分情况,找出班与班之间的差距,及时了解两个班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明确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复习工作制定相应的措施。

二、突出讲评重点

试卷讲评要克服“从头讲到尾”和“就题讲题”的低效率讲评现象。在讲评试卷时,要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题的丢分点上,讲到考题的赋分点上,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考试丢分的原因大多是一些非智力因素,例如审题不清,书写潦草,答题不规范等。因此,在讲评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失误的原因,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得分意识。导致考试丢分的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答题不规范,思路不清晰,要点不全面,特别是到了第二轮复习,更应该强化学生的规范答题意识。所以,在讲评试卷时,应该重点讲解答题方法和答题模式,以诗歌鉴赏的题目为例,考试时学生丢分的原因有很多,或说明不到位,或分析不透彻,或要点不全面,或条理不清楚。讲评时要针对这些问题,以板书的形式,把规范的完整的答题步骤进行演板,具体到每一个步骤赋了多少分,让学生明确哪一个步骤丢了多少分。通过教师的示范,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规范的答题方法,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学会知识的迁移、拓展和运用。

三、变换讲评模式

传统的试卷讲评都是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但是一味地由教师介绍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效果未必就很好。讲评时可以变换讲评模式,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我们考过这样一道试题,要求考生写出《蜀相》中通过写景表明诸葛亮身后寂寞的句子,很多学生在考试时不假思索地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在讲评试卷时,我只作了一个要求:请全班同学大声地把题目朗读一遍。读完题目之后,丢了分的学生恍然大悟,意识到了丢分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强化学生的得分意识。此外还可以请学生来介绍答题的思路,彼此分享解题的经验。这样既可以避免一堂课教师一讲到底,又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效果也较好。

四、发挥激励作用

充分发挥试卷讲评课的激励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讲评课上,对于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要加以表扬,鼓励他们戒骄戒躁,不断进步;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不能过分地批评和指责,而应该帮助他们恢复信心,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同时也可以采用师生谈心的方式,面对面地沟通交流,了解学生考试失误的原因,针对学习现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鼓励他们突破弱项,提升强项。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希望,要让学生相信,没有做不好的事,态度是关键,只要有耐心和恒心,就一定能够进步。

五、进行考后总结

试卷讲评课后要求学生做好考试小结,总结考试得失,针对薄弱的知识点“对症下药”,调整复习策略,同时要求学生整理每次考试做错的题目,这样既可以方便复习和查阅,又可以避免重犯错误。

可以说,成功的试卷讲评课不但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知识漏洞,而且也便于教师找到教学中的缺漏,制订改进措施,加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李奕萍,江西省南康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试卷讲评总结激励
浅谈高三化学试卷评讲课的有效性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观察及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关于中考作文的一点建议(一)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如何上好高三物理试卷评析课
提高试卷讲评效率,打造“轻负高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