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近代磁州窑绘画大师王凌云的艺术风格

2009-12-24刘天英

文物春秋 2009年5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

刘天英

【关键词】近代磁州窑;青花绘瓷;王凌云;艺术风格

【摘要】清末民国时期的磁州窑,由于氧化钴材料的引入,产生了北方青花——磁州窑(彭城)青花,并取代了原来的白地黑花装饰绘画技法。以王凌云为代表的绘瓷艺人运用深浅不同的青色在瓷胎上绘制花鸟、山水、动物、人物等传统文人画题材,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绘画艺术成果。王凌云以其精湛的绘画技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引领着磁州窑青花绘瓷艺术逐步走向成熟,成为磁州窑的一代绘画大师。

清末民国时期,在磁州窑主要烧造区的彭城,由于新的绘瓷材料氧化钴(洋青)的引入,绘瓷题材和技法随之发生改变,出现了青花绘瓷,这是继宋、金、元时期的白地黑花后,磁州窑(彭城)绘瓷史上的又一个高峰[1]。青花绘瓷把中国水墨画的绘画特点运用到瓷胎上,将氧化钴调水后在白色瓷胎上绘画,笔墨淋漓,层次分明,色彩淡雅,呈现出像在宣纸上绘画一般的艺术效果,令人耳目一新,美不胜收。由于氧化钴发色稳定,使用方便,绘瓷成本低廉,色调文雅,很快被制瓷业主和绘瓷艺人接受,磁州窑青花很快取代了原来的白地黑花装饰绘画技法,北方青花——磁州窑(彭城)青花也由此应运而生。绘瓷艺人们在涂有白色化妆土的瓷胎上,运用深浅不同的青色绘制山水、花鸟、动物、人物等文人画题材,如鱼得水,自由自在,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绘画艺术成果,其中又以王凌云最具代表性。

王志轩(宣),字凌云,据研究人员最新调查,为邯郸县河沙镇西王庄人,生卒年不详,62岁病故。他自幼喜欢画画,青年时随当地民间艺人学习彩绘庙宇、纸扎等民间艺术。为了画业进步,他曾到北京拜师学画,期间应师友之邀到彭城南响堂石窟寺彩绘壁画,并在瓷乡彭城结识了画行行会知名人士付老子和彭城陶瓷业首富冯百万。辛亥革命期间,北京政局动荡,因谋生困难,他再度来到彭城,以绘制青花瓷器为生。在此期间,他先后收了几个徒弟,传授绘画技艺,并以“静乐轩”为画行雅号,弘扬磁州窑绘瓷艺术,促进了彭城绘瓷艺人之间的互相学习与交流,使磁州窑整体绘瓷风格很快得到提高,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兼工带写的青花绘画风格。

从邯郸市博物馆近几年征集到的千余件这一时期的瓷器和民间收藏的王凌云的纸本作品来看,他的绘画题材宽广,有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画面格调高古,造型准确,用笔灵活,飘逸神韵,无疑是当时磁州窑绘瓷界的领军人物,其艺术成就别人难以企及。他的作品题款多有“仿南田老人之(笔)法”,“仿名(明)人之(笔)法,画于南窗之右(下)”等,从中不难看出,磁州窑兼工带写的小写意青花绘画艺术手法颇受“明人”和“南田老人”笔法的影响。

“南田老人”为清初画家恽寿平的雅号。恽寿平,又名格,字正叔,江苏武进人,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晚年号南田老人。他首创了兼工带写的小写意花卉绘画技法,与“四王”和吴历并称清初六大画家。著名的“常州画派”宗法恽氏,被称为清代花鸟画正宗。他开创的这种笔法秀逸、设色明净、格调清雅的绘画风格,被称为“恽体花卉画风”,其主要特点是:一,不用纯墨,而全用色彩加入水分和脂粉调和,然后直接用毛笔来描绘所要表现的花卉,使之既真实又生动,达到形似与神似紧密结合的境界和效果;二,扩大绘画题材范围,除了人们常画的梅、兰、竹、菊、牡丹、荷花之外,还有芍药、天竹、芙蓉、玉兰、月季、鸡冠花、秋海棠、石榴等几十种,别人不画的花卉、果实,南田也画;三,构图章法以折枝花卉为主,极少选取全株的形式,而是挑选最生动传神的一两枝、一两种,来充分表现这些花卉的色、态、光韵,使之尽善尽美[2]。这种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清代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说:“近日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户户正叔……。”毋庸置疑,清末民国的磁州窑青花绘瓷匠师们也是其受益者。

随着对磁州窑绘画大师王凌云的身世与绘画艺术研究工作的日渐深入,其绘瓷艺术和作品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认识与喜爱。他的绘画艺术风格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小见大的折枝花卉。王凌云在继承传统笔墨绘画的基础上,用毛笔蘸取氧化钴绘制青花瓷器,运用兼工带写的绘画技法与中国画独特的折枝体式,所绘多为梅花、牡丹、荷花、松、菊花等,通常选取一两枝或一两种花卉来表现其形态,突出了以小见大的情趣特点,所绘作品生动、自然、传神。画面表现除线描勾勒之外,创新了“点写”画法,一笔见阴阳,这一特点在绘制花卉时尤为明显(图一)。

王凌云之所以学习与继承南田老人的折枝花卉和兼工带写的绘画风格,笔者认为:一是受陶瓷器皿上绘画面积的限制,只能画小构图的折枝花卉,以小见大,表现出花卉最精彩的部分;二是由于在瓷胎上绘画不能过多润笔渲染,只能采用兼工带写的方法,快速用笔,一气呵成,达到笔简意赅的艺术效果;三是兼工带写的绘瓷方法所呈现出的画面艺术效果符合大众消费者的欣赏习惯与审美情趣,因此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

二、氤氲厚重的山水画。王凌云用洋青绘制山水时,线描勾勒与没骨晕染技法并用,画近景山石、树木多用线条勾勒,用深浅虚实不同的线条反映物象的质感变化,中景、远景山石多用没骨晕染技法表现,或虚或实,咫尺千里。如收藏于邯郸市博物馆的王凌云绘制青花山水方瓶(图二),运用散点式构图,山势险峻,峰峦层叠,树丛浓郁,线条空灵,笔墨娴熟,干湿浓淡相宜,形成了苍老而又清润的艺术特色。瓶上多数山水画面采用勾勒与渲染并用的技法,前面近山用深浅不同的线条勾画,后面远景及坡石用浓淡不同的大块青色点染,层次分明,气象万千,生动地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氤氲变幻和大气磅礴的艺术效果。

三、活泼可爱的动物画。笔者见有王凌云的纸本动物画四条屏,品相完好,四幅画名称分别为“贪欢图”、“六合同春”、“教子升天”、“太师少保”,每幅上均有王凌云完整的题款和印章(图三)。动物采用撕毛的画法,衬景坡石和树木用淡墨勾点,动物与衬景均略施淡彩。整幅画构图完整,笔法细腻,施色淡雅,动物之间神态各异,顾盼有致,追逐嬉戏,无忧无虑,一派祥和之气,有呼之欲出之感。从这幅纸本动物画四条屏可以看出,王凌云不仅花鸟、山水画的技法高超,绘画动物的技法也十分精湛,除了形象逼真、生动外,更能结合动物的自身特点而赋予它们鲜明的个性,因而他笔下的动物不仅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且是经过艺术创造、赋予了思想感情的动物形象。

四、形神兼备的人物画。从目前所见磁州窑青花瓷瓶上的人物画和藏家收藏的纸质藏品看,王凌云的人物画题材多为抚琴牧鹤、琴鹤相随、吹箫引凤、赵卞入川、陶潜赏菊、羲之爱鹅、林逋爱梅、敦颐爱莲等人物故事,且继承了意笔人物的画法。清末民初的意笔人物画基本继承了元、明的传统,但笔法比元、明时期活跃而且富有生气,技法上相当熟练,笔力遒劲,潇洒自如[3]。王凌云是清末民初冀南画界的多面高手,他强化了元、明以来文人画的传统,在对形式美的追求、个性与情感的发挥以及新意趣的开拓上,都做了创造性的努力,其人物画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绘画的透视学,人物表现及场景配置变化多端。如“书中有黄金”青花人物掸瓶(图四),以人物为中心,将人物与场景处理得自然得体,整个画面用笔恣肆,不拘绳墨,笔力雄劲,线条流畅,形神兼备而不同流俗,将诗的意境与书法之技巧融合于勾勒之中,造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他笔下的人物画用笔高古,意境奇趣,气度不凡,力追古法而自出新意,画风独树一帜,为磁州窑意笔人物画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王凌云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运用新材料氧化钴在瓷器上绘制花鸟、山水、动物、人物等传统文人书画题材,创造了新的瓷画绘制风格,不但使人耳目一新,雅俗共赏,而且为磁州窑的发展增加了活力与后劲。他凭着自己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绘画艺术,引领着磁州窑青花绘瓷艺术逐步走向成熟,不愧为磁州窑的一代绘画大师。

摄影:李付山

————————

[1]磁州窑兴盛于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日趋衰落,考虑到彭城一带窑场与传统磁州窑烧造的延续性,所以对这一带的窑场仍称磁州窑。

[2]a.程大利:《中国画名家经典画库:恽寿平》,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 b.贾德江:《中国历代大师名作丛书:恽寿平画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

[3]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责任编辑:许潞梅〕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浅析玉成窑器物的艺术风格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赏析话剧《暗恋桃花源》的艺术风格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当代诗词“实验体”流派与艺术风格的建构
白居易与苏轼怀古诗艺术风格之比较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