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媒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

2009-12-21石蓬勃白树亮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8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网民农民

石蓬勃 白树亮

早在上世纪20年代,我国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时候,就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上世纪20年代,我国提出了要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随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重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成为新时代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目前,虽然网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主观认识和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其角色扮演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

角色扮演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09年1月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其中农村网民达到8460万人,且网民规模依然持快速增长之势。这意味着网络媒体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

宣传报道。按我国相关政策规定,网络媒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采访权,只有登载权,所以理论七在宣传报道方面只能转载传统媒体的信息,但是在宣传报道实践中,网络媒体目前也开始组建了自己的采编队伍,扩展自己的信息来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网站的存储空间是无限的,所以很多传统媒体因为空间有限而无法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上传到网上传播开来,各项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方针政策,网络媒体都可以全部公布到网站上,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解读。比如人民网,有关新农村的新闻信息达到13996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中央精神、地方举措、建设成就、三农问题、观察与思考、《新农村》周刊和图片报道,从中央到地方应有尽有,这个是传统媒体根本无法企及的。

另外,新浪网、搜狐网等商业网站除了传播信息之外,还都开办了论坛、博客之类的专栏,给了普通网民发言的空间,其中也不乏与“三农”有关的内容。

信息沟通。网络媒体因为具有传统媒体根本无法比拟的互动性,在信息沟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比如人民网,除了发布各种关于新农村的信息之外,还建立了大量的新闻专题:有关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关建设中国新农村的、有关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有关城镇农村医疗体制改革的等,涵盖了各个方面。在这些专题中,网站都设立了可供网民发言、交流的栏目,方便网民随时留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除了网络新闻专题中设立栏目之外,网站还普遍在“论坛”频道中设立相关论题,号召网友对“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言,引来网民的大讨论,

还有,因为网络媒体为农村供求信息、技术信息提供了交流平台,所以,很多地方的农民朋友已经形成了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的习惯,比如《赣南日报》就报道《农民上网查技术信息在兴国成时尚》。

文化建构。因为网络是建立在“去中心控制系统”的基础之上的,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可以上传任何信息,所以在监控信息传输方面,具有天然的劣势。文化建构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提供娱乐。传媒现在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娱乐信息的提供是媒体获利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网络媒体。他们在大力传播着各种视频信息和网络游戏,其中有大量色情和暴力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新生代的年轻人造成的负面影响颇大,尤其是那些没有机会受到高等教育的农村孩子或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所以各级政府正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

存在问题

信息质量不高。考察以人民网、新华网为代表的新闻网站和以新浪网、搜狐网为代表的商业网站,可以看出,虽然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方针、措施都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了发布,并且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解读,但是相对于网络媒体整体空间。或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新闻信息,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息数量依然显得不足,质量也不高。

网络媒体因为缺乏“把关人”职能,无法真正对网站传递的所有信息都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管理,所以无法保证信息的质量,尤其是论坛中的信息。再有,网络具有匿名性,网民在网上发表言论的危险系数要远远小于现实社会和传统媒体,所以,网民在针对比较敏感的问题时,发言往往比较随意,甚至故意选用一些刺激性很强的言论,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某些问题时同样如此,这些言论并没有对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探讨和分析。长此以往就大大降低了网络媒体针对新农村建设言论的质量。

社会影响不好。网络媒体有关新农村建设的信息传播没有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在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影响的,还是传统媒体的那些报道和对于各种问题的解读。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网络媒体公信力的缺乏。这种现象的发生还是要归结到网络媒体审核机制的缺失上。虚假新闻多、低俗化现象严重是造成媒体公信力差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指导网络媒体发展方向的相关政策还不完善,保障网络媒体顺利发展的法律法规数量虽然不少,但级别很低,并且很多还相互冲突;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片面地追求发稿数量和轰动效应,一味地求新求快,导致虚假新闻的不断发生,久而久之,在网民中就会造成不良印象。

网络媒体目前的公众形象如此,就造成了它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报道和分析过程中传递的信息缺乏说服力。自然很难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完善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让网络媒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正面的强大作用。

加大政府投入。目前,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主体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地方出现了大量的种植养殖大户、购销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他们对于快速及时地获得相关经济经营信息、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益有着非常迫切的愿望和要求,而在满足这些要求方面,网络媒体有着突出的优势。政府也在不断地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比如浙江省就率先推出了“农民信箱”工程。这个工程是根据“数字浙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以用促建”的原则,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有的农技服务体系和运营商的网络设备,使农民能够借助电脑和手机短信进行网上交流的信息交流平台。正像政策的实施,不仅加强了政府、农民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形成了农产品网上中介,节约了办公经费,而且还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农业生产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问题。

兼顾社会效益。在兼顾社会效益方面,以新华网、人民网为代表的新闻网站做得更好。比如人民网,不仅积极贯彻“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而且在“传媒专题”栏目下还开设了专题“媒体如何报道新农村”,其中又细分为“报道动态”、“传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等子栏目,通过这种形式,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种信息有效地传递出去,有了农村网民的关注,网站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一定能够收获经济效益。

另外,网站还要注意,不仅要报道农民和农村,还要注意做给农民看的新闻信息,让他们通过网络媒体了解整个世界。

传媒业界进行的“三农报道”将原本被忽略的农村、农民、农业放大后展示在公众面前。在这种报道模式中,无论是对农民工遭遇的报道,还是直接针对农村的扶贫报道、农业典型报道等,农民始终是报道对象。农民之外的群体才是受众,农民被排斥在受众群体之外。作为报道对象,农民可以借助媒体来表达自身利益要求,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但是同时,农民的形象是依受众旨趣而设,农民命运的转折机会也是始终把握在他人手中。

反映固然重要,但是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更需要建设性的报道,也就是说更需要能够对实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的报道,“三农”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展示,更是建设性的意见。所以。网络媒体在沟通信息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发布一些能够改变农村落后观念意识的、充满理性力量的信息,让农民能够参与到信息的展示中来。

培养新型农民。目前,我国农业劳动者不管是在受教育程度、观念、技能等方面,还是在健靡状况、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还处于较低水平。劳动者素质缺陷和健康缺陷,造成的市场观念淡薄,风险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欠缺,就使得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发展瓶颈。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大力加强农民教育的思路和措施,将培养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的重点。

首先,要高度重视农民的思想教育。由政府出面,建立健全从上至下的农民教育管理监督机制。

其次,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教育内容。要针对当前农村实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网络媒体,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大力普及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再次,要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

网络媒体还要注意传播多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对精神文化层面表现出来的强烈渴求。网络媒体在传递文化信息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因为把关不严,网上的文化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针对这种情况,还需要各级政府能够善加引导,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将网络信息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本文是河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网络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Sz06022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网民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