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山走出又走进大山的神医

2009-12-21肖允岐

贵阳文史 2009年5期
关键词:行医医术病人

肖允岐

她从大山中走来

二零零九年阳春三月的一天,青山林黛美丽多姿的贵阳,给刚刚走出龙洞堡国际机场的中医药专家何秀蓉的心情增添了几分亲切和愉悦。她背包理装着一个红灿灿的烫金本本,是她的优秀获奖论文证书,这是她这次美国之行最大的收获。三月十三日至三月十五日。她在美国加州圣弗兰西斯科(旧金山)参加了二零零九年美中第三届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论文集里印着中英文对照刊发的何秀容(联名何晓玲)所撰写的《中草药湿敷治疗烧伤临床疗效分析》论文,同时获得了优秀论文奖。在金光闪闪的获奖证书上。有这次研讨会美方主席江林博士的亲笔签名。

四十多年前。一个从四川省西充县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小姑娘,既没念过中专,也没有读过大学。今天已是年逾花甲,风朴朴载誉累累的中医药界名人了。她今天,能登上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的辉煌殿堂,这其中有多少刻苦,多少艰辛,多少坎坷,又有多少喜怒哀乐,在医海药海人生中,走过了四十多个春夏秋冬……

何医师的父亲是家乡当地有名祖传的中医师,不仅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更有一颗济世为民的心,何老先生的行医祖训是:济世为民,救死扶伤,有钱要医,钱少也要医,无钱更要精心医。幼小的何秀蓉从懂事时起,嘴里就经常念叨父亲行医的祖训。她读书放学回家,一放下书包就默默地看着父亲给患者治病的手法、用药及处理的全过程,有时看得着迷,有时还认真查看父亲那些厚厚的医书和医案。对一些药方、药性及疗效,多有过目不忘,熟记在心。她边读书边偷学父亲的医术,十二三岁时就能辨认和记住千种中药了。

1959年,她才十三岁,父亲去成都办事,不在诊所。可是诊所突然抬来了一位重病人,病人曾经是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症、半身瘫痪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多方求医无效。经人介绍得知何家诊所医治疑难杂症名扬在外。家人抬着患者翻山越岭走了数十里山路,来到何家诊所。年幼的何秀蓉想,我默默向父亲学医多年,难道我就不能担起何家诊所救死扶伤的重任吗?她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对病人家属说:“父亲出差不在家,我跟父亲学医多年,你们信得过我,我相信我能治好患者的病”。病人家属看她信心坚定,同时也出于无奈,就同意让这位十三岁的小何医生把病人“死马当做活马医吧”,由她施展医术了。何秀容把父亲平时治病那一套过程熟练地运用到这位瘫痪的志愿军身上,又是给病人拔火罐、煨中草药、敷双腿、推拿按摩。几天过后。病人身上起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水泡,年幼的何秀容壮着胆子查阅父亲的医书找答案。而病人却觉得可能是用药和治疗起了作用,收到了利水除湿的功效。经过二十多天的投药、治疗和护理,病人身上的溃烂处逐渐结痂,肌肉开始新生,两腿也渐渐有力了,在有人帮扶的情况下,开始走路了。此事让她内心总结出治疗风湿病症、行走障碍的病人用药后、排毒的自然表征,治疗用药的关键在于如何渗液、收敛、消炎,促进肌肤蜕变新生、修复、生肌。她的这些总结为她日后在行医的理论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父亲从成都回来,看到这一切,目瞪口呆,惊异半天说不出话来,这个小姑娘竟有这么大的胆子。经他仔细审核了何秀蓉的施治医案和全面了解复查患者的病情后,看到治疗效果甚好,大加赞赏。

从此,父亲更加珍爱秀儿,手把手地传授祖传医术,放手让她接诊、应诊,独立行医。经过几年的历练,何秀容在医术上有了很大长进,在用药上,不用对照图谱,就掌握了1000多种中草药的药用价值,能准确掌握各种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及用量加减等技能。她不仅熟练地攻下烧伤科、骨外科、风湿病的治疗要领和程序,还对神经科、妇科和小儿科也多有建树。更重要的是她遵循父亲的教诲:“病人至上,金钱是身外之物,给人健康无尚光荣。”这对她日后树立高尚的医德、广积善事,有钱无钱都治病,诚信对人,忠实纳税等高尚品质,都成为她行医的心中理念。可是何秀容的母亲却抱怨她父亲,没能让孩子多读几年书,过早地叫她进入医界。这时的何秀容在乡下已经小有名气了,她内心里也开始规划自己行医生涯的进程。从此,何秀容也给自己立下了人生格言:热爱生命,诚实做人,真实做事。于是她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重新武装自己的医药学头脑。她想起古代的李时珍、华佗、孙思邈等等医药学大家,不也是没有上过什么大学吗?他们能成为医圣、医仙,我为什么不能学而成功?做一个药中求霸。普救众生的名医呢?可是人生事事难料,何秀容正在踌躇满志,欲展翅飞翔的时候,一件突然让她意料之外的事发生了。她所在的义和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她为乡里的妇联主任。一个十七岁的小姑娘,要担当万余名妇女的领头人,这在全县、全省也是第一人。她是舍掉事业去乡里当官呢?还是官命不受。潜心行医呢?父亲是当然支持后者。她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想到当了妇女主任,也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过程,在做好妇女工作的同时,也可以给人看病。是自己增长才干的一种选择。

潜心钻研药中求霸

二十岁的何秀容,她脑子里装进了中医学院的半个大学教程。这一年,她与本乡一位比她大六岁的现役军人喜结良缘。几年后,这位青年军人成了北京某通讯团的军官。何秀蓉作为一名随军家属,带着她那些烧伤、骨科、中医药理论等等有关医药书籍进北京。北京,名家名院之多,让她不辞辛苦地向社会名医求教,抽出时间还义务为丈夫所在部队的官兵及家属看病,经她医治的患者效果都很好。时间长了,有了名气,找她看病的人也多了,她都热心帮忙,不收任何钱物。从而也提高了自己。正当她快要到了而立之年,那是1976年,她丈夫转业到了贵州开阳磷矿任电视台台长。何秀蓉带着女儿来到开阳,开了一家诊所。由于她的医术功底深厚,没多久小小的诊所就火了,在开阳更是名声在外。

何秀蓉已过了不惑之年,这时她就想在医药领域,发挥她继承祖传的医术,对烧烫伤和疑难杂症的医治方面,开辟一片新天地。1992年,她带着二儿一女来到贵阳,在威清路开设了“骨伤烫伤专科门诊”。从此,又重新走上了她雄心勃勃、充满艰辛的创业之路。她在专科门诊除精心为患者治病外,还以祖传秘方为基础刻苦钻研,由她组方的一种伤科药“伤科灵”得到了省卫生厅的批准文号。(待续)

责任编辑:罗万雄

猜你喜欢

行医医术病人
谁是病人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漫画中国历史之立志行医的华佗
论医术与医德的“轻重”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
非法行医罪中的主体问题认定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