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模式初探

2009-12-18聂强大

南北桥 2009年9期
关键词:双证融通物流管理教学模式

聂强大

【摘要】本文从“就业岗位群”角度对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 双证融通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意义

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已经成为各职业技术学院的热门专业之一。由于实用型、操作型或技能型物流人才是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职业技术院校应该从物流行业的岗位需求出发,去确定培养目标。物流行业是现代社会覆盖最为广泛的行业,相关岗位遍布各个行业,包括制造业、流通业、专业物流公司及国际物流公司等等。

因此,研究探讨物流专业岗位群的分布,提倡学生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上岗,以此制定实施恰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十分迫切。

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分析

2.1 岗位群概念

作为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性人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面向职业岗位(群)任务需要,构建“基于技能培养, 面向岗位群”的能力本位为主的课程体系。

2008年,笔者调研了江浙地区的21家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及155名从事物流工作的往届毕业生。从结果看,目前物流行业的就业岗位非常明确, 职业岗位群非常清晰,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等国家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已经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基于岗位群的高职物流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分析

从笔者的调研结果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如下:

2.2.1国际物流方向岗位群:

A. 报关员岗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规定,海关总署组织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本岗位须持证上岗。

B. 报检员岗位: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报检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本岗位须持证上岗。

C. 国际货运代理岗位:《国际货运代理资格岗位证书》由国家外经贸部(现商务部)于2002年初正式推出,要求用三年的时间,通过培训使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经过考试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并推行持证上岗。

D. 国际物流管理岗位:国际物流师(CILS)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技能鉴定中心和全国商务职业资格考评委员会参照世界发达国家的有关做法,按照国际惯例推出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2.2.2第三方物流管理方向岗位群:

A. 物流经理岗位: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统一物流职业经理(简称CPLM)考试,联合颁发职业资格认证证书。

B. 物流师岗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过对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级别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

2.2.3外资企业物流方向岗位群:

A. 物流与运输管理岗位: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简称ILT)是世界上最早的物流与运输专业组织,其所设计的职业资质证书标准和短期培训课程在很多国家被广泛采用。

B. 国际采购岗位: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简称CIPS)具有近八十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世界上领先的专业采购与供应机构,是国际采购与供应链行业的研究与职业教育认证的中心。CIPS采购与供应职业道德标准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行业标准,被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所采用。

2.2.4其他类型物流方向岗位群:

A. 企业物流操作与客服岗位:2006年开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全国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实行了统一鉴定,鉴定合格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颁发全国通用的“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B.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物流经济管理岗位: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参加考试并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由人事部统一发放合格证书。

3 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3.1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笔者认为应该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各岗位模块能力要求来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强化培养学生的物流职业技能,实行模块化教学;同时重新编写教学大纲,推行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一体化,并通过课程内设计大量的案例分析、情景扮演、任务驱动,来体现高职教育的应用性。

3.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2.1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讲授课程可以不再以求体系完整、教师应尽可能地扮演“材料供给”的角色,旁征博引,向学生介绍各种实际工作方案,提供各种分析问题的思路, 推荐各种参考文献。

3.2.2推进校企合作,“2+1”办学模式

即前两年学生在校学习,完成职业素质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第三年则进入企业直接面向真实的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一步获得职业技能,以期在毕业时能做到就业与社会的要求无缝接轨,实现高职教育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2.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除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等之外,还应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即要具备“双师”素质。因此, 高职物流专业师资队伍中应大力建设具备物流企业实际经历, 对物流一线情况非常熟悉, 能将实践经验带到课堂上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 结论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按照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除此之外, 必须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提高、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整合、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开展等内容的配套改革与创新, 才能真正实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柳和玲.物流管理专业集群式模块课程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2]王微微.高职管理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7,(7).

[3]欧阳文霞.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初探[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6).

[4]关远见.从岗位和岗位群的区别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理想化[J].成人教育,2006,(9).

[5]杨泉良.岗位群对高职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要求[J].番禹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物流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刘思辰

猜你喜欢

双证融通物流管理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基于“双证融通”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