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关注做人基本道理

2009-12-18

环球时报 2009-12-18
关键词:霍夫道德欧洲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尹明斯

欧洲人常说,“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在欧洲,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不向孩子灌输道德准则,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从心灵深处感受、体会和理解道德。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就非常重视德育了。”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德国儿童教育学家霍夫教授说,进入本世纪,欧洲学校的德育教育有了新目标和形式,一是学校专门开设的德育课,但这类课程称为“社会”或“公民”等;二是在历史、地理、宗教等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这些学校的德育教育没有统一的制度、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通过其他学科加以发展,比如在地理(环境问题)和历史(发展与忍耐问题)等方面渗透和体现。霍夫教授说,欧洲德育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或争当舍己为人的英雄,而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自律如何融入社会。其核心道德观有:尊重生命、平等、诚信等。学校的德育教育一直上到中学毕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欧洲的道德教育有一个重要特点——“小处入手、感染学生”。学校注重从历史、地理等方面培养孩子的民族意识,学校并不空喊口号,而是让孩子从家门口开始,认识所在城市的景点、路名等,再延伸到大好河山。与中国孩子小时候所学的自己的国家地大物博不同,德国学校进行的是“危机教育”,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德国地盘小、资源缺乏,只有发奋努力才能有竞争力……以此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据记者了解,实际上,欧洲各国都从各自的国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教育:法国通过名目繁多的博物馆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波兰学校带孩子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等历史遗迹,培养孩子热爱和平;丹麦政府则利用安徒生童话进行德育渗透。另外,欧洲学校还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欧洲学校还讲求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每隔一段时间,学校就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德育情况,并商讨下一阶段的计划。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在家进行德育训练。此外,欧洲国家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社会上建立各种相应机构来保证实施科学的德育教育。比如,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设有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德育自我教育基地”,还配有一支完备的青少年社会德育志愿者队伍。▲

猜你喜欢

霍夫道德欧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当之无愧的“冰人”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当之无愧的“冰人”
道德
裸身征服珠穆朗玛:世界最牛“冰人”的火热壮举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