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品牌就得严格要求

2009-12-18

环球时报 2009-12-18
关键词:产品质量摩托车厂商

贾 文

去过越南的人大都知道,摩托车是越南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不过,对中国旅游者而言,摩托车带来的除了方便以外,还有一丝莫名的伤感:越南大街小巷里出现的摩托车不是本田就是雅马哈,鲜能见到中国的品牌。

其实,如果时光能倒回几个年头,看到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景象:每10辆摩托车中,至少有七八辆是中国品牌。仅仅几年,中国产品为何会在家门口的市场被日本品牌打得一败涂地?问题的症结在质量。为抢占新兴市场,大多数中国厂商把注意力集中在价格上。至于质量,不少厂家认为自己的产品虽算不上尽善尽美,但在国内已得到了绝大多数消费者认同。越南经济水平还比不上中国,只要价格有吸引力,消费者岂能拒绝?

中国摩托车败走越南早已成为历史。要避免历史重演,需要吸取教训的除了生产厂商,还有习惯于容忍某些民族品牌质量缺陷的国内消费者。

同样是产品质量有缺陷,中国不少消费者对外国品牌和民族品牌的态度却有着明显的差异。一旦外国知名品牌商品出现质量缺陷,消费者大多会反应强烈。他们在购买时往往花了大价钱,有人甚至是带着崇拜的心理购买外国品牌商品,对商品的期望值很高。因此,一旦商品有质量缺陷,哪怕只是细小的毛病,消费者也是极为不满,没有像样的说法誓不罢休。

与此相反,大多数国产商品不仅价格较低,而且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期望值也远远低于国际知名品牌。不少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国货时,潜意识里就认为民族品牌商品质量低于国外品牌属于正常现象。即使发现了质量缺陷,只要不影响商品的基本使用功能,消费者也就容忍了。消费者的态度反过来又对厂商产生影响:既然消费者对质量没那么在乎,厂家就没有必要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上花那么多功夫。

正是消费者对质量缺陷的忍耐甚至纵容,民族品牌在国内市场缺乏必要的压力,缺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的动力。除消费者外,部分媒体和地方政府对扶持民族品牌的狭隘理解又进一步弱化了厂商的压力和动力。其实,扶持既包括积极鼓励,也包括严格要求。扶持不等于对问题视而不见,不等于对缺陷随意掩盖,不等于借弘扬民族品牌之名,行地方保护之实。

严是爱,宽是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民族品牌。倘若当初国人对民族品牌摩托车的要求严格一点,倘若能多几个消费者跟产品质量有缺陷的厂家较较真,就不至于形成中国消费者好打发,越南消费者更好打发的错误逻辑,中国摩托车也不至于在越南市场轻易败下阵来。我们完全有理由对民族品牌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国内市场的“棒打”之下培育出有实力的民族品牌。否则,它们就会在国际市场的“杀威棒”下与发展机会绝缘。▲(作者是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摩托车厂商
开摩托车的闪电小鸡
某电子企业电源转换器质量改善研究
图侃天下
从香蕉接手LPL看电竞的转折
有心与无意
产品质量调查——原载美国“安迪·辛格漫画网” ▲
好玩的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