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交际教学研究

2009-12-16

江西教育B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语篇交际语言

张 富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在人类交际中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语文教学的途径并非只有一条,指导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语文交际实践中学习语文,必然是直接而不间接、简便而不繁难、高效而不高耗的第一途径。

一、教学过程与交际过程相统一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一个过程,正确认识和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正是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的保证。语文教学从前重“语言记忆”,如今重“语言解说”,均与“语言交际”相脱离,因而导致不少人虽能对书中语言背诵如流,虽能说出、写出静态语言含义,但走上社会却不能用它熟练地交流思想,传承文化。坚持教学与交际过程相统一不仅可避免上述弊端,还可以使学习语言的进程大大加快。交际有对象、有内容、有场所、有目的,教学也必须重视这四个要素。

1.重对象,学生既当接受者又当表达者。交际过程是一个多重矛盾的统一体,最突出的是交际双方互动性。交际是交流,不是交给;是对话,不仅是说话;是对文,不仅是作文。把教学变成对话、对文的过程,一步到位,减少中间环节。首先,教师用“讲问文”与课文和学生交流。交际始于表达者,授之于接受者。教师首先当表达者,把对课文的精讲和提问组合成一篇“讲问文”,表达时一气呵成。如教《音乐巨人贝多芬》,宣布课题后,略去“开场白”,直接作“讲问文”,拉开交际的序幕:贝多芬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他的音乐成就无人可及,他和苦难作斗争的精神令人崇敬。本文记述了他耳聋之后在家里会见客人的情形。文章开篇写来客欲拜访他,女佣显得很为难,为什么她会感到为难?由于客人的苦苦要求,女佣还是把客人领进了他的工作室。面对耳聋打击,贝多芬不向厄运低头,从工作室的情形就能看出他仍在坚持工作。这个工作室有什么特殊?……学生耳听脑记,不作记录不翻书,听后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其次,学生用“答问文”与教师、同学交流。交际是交际双方互为表达者和接受者,学生换位当表达者:用一段段准确、通顺的话作答,并组合成篇(不说题目,答案里反映题目要求),不定框框,让大家各抒己见。“答问文”形成后,先说给自己听,再说给全班同学听(教师指名2~3人上台说,结合评讲,纠正差错),后在“四人组”或“两人对”上轮流说,接受检查(不达标的要重说),最后各自作书面“答问文”。对话、对文都要求脱本脱稿,独立完成。一次活动可在一堂课里完成,也可在两节课上连排完成。

交际使课堂教学任务具体化,学生在限定时间里完成:带着任务听好话;带着问题读好文;回应对方说好话;回应对方写好文。学习要求数字化,即对话、对文包涵多少个相关问题,遗漏、回答不完善各多少。

2.重内容,师生围绕课文对话对文。交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存在着适合双方交际的内容。交际内容往往受到接受者心理需要、身份特征、接受能力多方面制约,否则接受者就不愿接受、不认真接受。一篇篇选文,无论是记叙、议论、说明,哪一种文体都是最规范的语言,是作者借助语言工具交换信息、沟通感情的一种物质材料,是当然的交际内容。教材,如果只作为教师讲解语言的例子,在学生心中便会成为一种静态语言、备用材料;如果把教材作为交际的内容,围绕课文进行对话、对文,在学生心中就成了一种动态语言、现用材料。教学的立足点、学生的注意力是放在课文的句子或大段上,还是放在句段之间的小层上,这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作用的发挥,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一篇课文一般包括三四段、十来层、百十来句。一篇课文少则五六层,多则十一二层。一层集中写一个内容,比大段的内容单一,比句的内容丰富。层的区位优势明显,拆层是句,连层成段、成篇。对话、对文以层为单位,一层一问答。

3.重场所,为人人交流创造条件。交际离不开时空及特定的背景,需要适合交际的场所,并受场所的制约。目前的教学形式主要是大班(“一对多”)。从交际角度考虑,光有这一形式是不够的,还需要小组(“一对数”)和对子(“一对一”)形式。学习小组是大班的“细胞”,将原来十几人的大组缩小为前后两桌的四人组交际场,强弱搭配,以强带弱,共同进步。或组建两人对子交际场,“一对一”的基本交流形式,也为弱势学生“请”上一位不离左右的良师益友。大班由十多个“四人组”、二十多个“两人对”组成,从而满足了每个人对话的需要,对班级组织起着扬长补短的作用。当然,大班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作用,交际也需要这种“一对多”的交际形式。

4.重目的,学会交际提高素养。目的是活动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对活动具有定向作用,它给活动指明努力方向,也为活动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各种考试也对这两方面进行检查。不少人认为要正确运用应先正确理解,于是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理解,大讲解”的满堂灌之中,然而理解的目的并未达到。语言只有在交际中才能真正理解,交际是接触、熟悉、运用、体验、理解、积累语言的综合过程。我们应看到语文素养不是外加的,是离不开听读说写的,是学习者在大量语文实践中形成并在语文交际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以对话、对文为基本内容的交际课,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文,而且有利于提高语文素养。

二、口语交际与书面交际相统一

事物都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或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口语与书面文虽各自独立,但彼此依存,如能合二为一,便可收互促互补、难度降低、事半功倍之效。

1.语与文并重连动。语与文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文本于话”,文对语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但是如果没有文就会极大地延缓社会的发展,阻碍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文弥补了语受时空限制的不足,没有文虽然也可以学习语,借助文则能更迅速、更精确地学好语。所以,叶圣陶先生提出“听、说、读、写要并重”,“要把听、说、读、写四个字连起来”的主张。听说读写是四种不同的语言活动,使用耳口眼手四种不同的感官,具有吸收表达语音文字四种不同的功效。因此要坚持口语与书面文双重交际。其特点是:第一,一体化。一、三步是口语交际,二、四步是书面文交际,把两种形式整合在一个框架里,语与文共存、共依,就能产生共振、共成作用;第二,简约化。这既是阅读教学,也是写作教学,同时还是口语教学,一是即皆是,一成即皆成,学生不用四面出击,疲于应付;第三,自动化。上课即听,听后即读,读后即说,说后即写,中间不停不换车,开直通车,“一教一学”发展为“一教一系列学”。

2.语为文开道解难。从产生过程看,语早文晚;从个人学习经历看,学语在先,学文在后;从语言掌握情况看,学文较难、较慢,学语较易、较快。因此,要以听说为读写开道。读文是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乃至创造信息的活动,读前听教师作有提示、有讲解、有问题的“讲问文”,调动了他们读文的积极性,培养了问题意识,增强了对问题具有自觉的敏感性。有人认为阅读只是念一念而已的“虚”过程,加进了问题解决后便“实”了起来。其实,说与写之间有很多共同因素可以相互迁移。说话可“张口就来”,写文一般人就难以“下笔成文”,因为写文要求语言更合乎规范、逻辑更严密、条理更清楚。学生在作书面“答问文”之前,安排口头“答问文”,既可充分利用迁移,又能起着“试写”的作用。其二,要以听读说层层铺垫解写之难。写文是现代人的生存方式,是信息社会个体或集体进行信息交换的形式。一个人学会了用笔头表达意见、观点、经验,乃至情感、感受,就能让他人让社会都接受这些信息,人们再利用它生产或派生出更为有益的信息或行为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可是一些人当需要运用书面语言时却提不起笔,只能站在文字交往之外,这是人生的缺憾!交际教学把写文安排在第四步,一、二步从两种渠道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难题,第三步进行写文“预演”,层层铺垫,解写文之难。

3.语文间互促互补。语、文之间,听、说、读、写之间,有着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同时也存在各自的短缺,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联合作战,就能互连互促、互借互补。以听促读说写。学生首先听“讲问文”,由于是带着任务听,注意力高度集中,不仅训练了听力,同时起着导读作用,知道如何读一篇文章,本次任务是什么。通过听还明确了说和写的内容,该对哪些问题作出回答。以读促说写听。由于带着问题读,在限定的时间里迅速抓住了文章中心,按照一连串问题捕捉读物一连串信息内容,把该体会的体会好,该思考的思考好,该记忆的记忆好。在完成读本身任务的同时,把要说、要写的内容都“读”出来。读还对听进行检查与反思。以说促写听读。活动由求进转向求出,将内部语言外化为有声语言。这种说不是信马由缰,而是按具体要求去说,并接受检查。说的过程涉及多方面,既为写辅平道路,又是对听、读的承接与发展。以写促听读说。听读说一路走来,发展成“白纸黑字”,学生有了成就感。写似乎是最后一套工序,实际上只是学习链上的一环。写得好坏实际是听读说得好坏的反映,在前进路上不断“回头看”,必然有利于“向前走”。

语与文互借互补,包括借形补声,借声补形;借“成语”快,补“成文”慢;借对文严,补对语宽。

三、提高学(进)效率与提高习(出)效率相统一

学习一体两面,一面学进,一面习出。既要提高学也就是进的效率,又要提高习也就是出的效率。

1.乐进乐出。学习一词在《礼记·月令》里的解释是:“学,效;习,鸟频频飞起。”学,从书本上、从教师口头上获取间接的知识、经验;习,从个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学重要,习更重要。我国传统教学十分注重学习的实践运用价值。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康有为指出:“人与人相去之远……则全视习。”人的性、情、知识、能力之间的所有差异,都是因为他们所受的习染和对学习运用情况的不同。实践证明,学生成绩的好与差,出校后发展的快与慢,将来事业成就的大与小,和学有关,但主要在习,通过习能使“性相近”的人发生转化,显现出“习相远”的实质来。学是进,通过耳听眼读,把语与文信息输进大脑,只有入脑才真正完成了学的任务;习是出,通过口说手写,把加工过的信息输出,闻其声,见其形,才真正完成了习的任务。如果重进不重出,放弃出这条重要的学习途径,就成了半拉子不完整的学习。进而不出无法反馈,不知进得怎样,他人更无法评价、帮助。我们要教育学生乐进乐出、善进善出,并形成一种习惯,课外听读之后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内容,多问几个为什么,自问自答,又学又习。

2.大进大出。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要大量进出,也就是整体进出,把语篇作为进出的基本单位。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的统一整体。整体是一种能的系统,或能的综合体,或能的结构,不管多么复杂,它都如同单个部件一样地运转。语篇的篇幅自然大于词句,但不能误解语篇全是长篇累牍,它既包括千万言的“长篇”,也包括七八百言的“中篇”,还包括三五句二三百字的“短篇”,短小精悍的一席话、一篇文更叫人喜闻乐见。使用语篇比使用词句做单位难度大,对学生帮助也大。能使用语篇的一定能使用词句;能使用词句的,不一定能使用语篇。我们应急学生之所急,帮学生之所需,帮助其利用语点学习好语篇。人们学习和交际的时候,边听、读边思考,边说、写边思考,并把思考过的内容储存在脑子里。这种思考是自己和自己商讨,使用的是内部语言,语点就是被压缩的内部语言,可将几十、几百字的一层一篇内容压缩为三两个字。学,将语篇压缩为成串语点,使信息传递、加工、管理变得简便起来。习与学相反,将成串语点扩充为语篇。只有语点明确,表达才能清楚。如果语点模棱两可,表达必然含糊不明。语点之间的顺序也特别重要,如果杂乱无序,表达必然颠三倒四。语点还要熟悉,语点越熟悉,内部语言生成就越快,语流就连贯、畅达。

3.快进快出。古代人们就认为简单性是一条自然原理,应坚持简捷的途径行为,“能以较少者完成的事物若以较多者去做却是徒劳的”。然而,现在教学分阅读课,形成“布置预习——解题、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正音、解词——分段读讲——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布置作业”的阅读教学过程;分写作课,形成“命题、指导——起草、修改、誊正——批改、评讲”的写作教学过程;分口语交际课,形成“讲知识和范例——命题、启发——听说训练——小结”的听说教学过程。过程被复杂化,内容被琐碎化。交际课是一种综合课型,是一条“先听读求进——后说写求出”的以简驭繁短程线。最大的值用无限的时间去除,效果等于零,学习要处处算时间账,努力提高时间效率系数。学习上的任何收获,都是学习时间与学习行为相结合的产物。提供了学习时间,学生无学习行为,时间就白白浪费掉。行为又有积极和一般之分,时间和一般学习行为结合,产生一般的学习效果;时间和积极行为结合,便产生高效益的学习结果。学习时间也就分别成为:名义学习时间、一般利用学习时间和充分利用学习时间。我们要教育学生充分利用学习时间,走快中求好之路。进行某项学习活动,虽然减少了一些时间,但压缩的大都是名义学习时间,教师可组织更深入的学习、更系统的训练。同时,快节奏中,学生多种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

4.尽力进尽力出。学生学习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教师要通过加强学习评价,引导他们尽力进、尽力出。一要因材施教,设置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按现有程度将学生分成高、中、低不同的评价级,对个别特强和特弱者以级为依凭去判定其学习任务完成好与不好。这样就可进入“努力——成功”、“成功——努力”的良性循环,避免因“成功不用努力”“努力难成功”挫伤学生积极性的现象出现。评价级引导师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分数。同样一个分数,张三得了很可能是个好分数,是成功之举,进入了“最近发展区”;李四得了很可能是个不好分数,是失败记录,退出了现有发展区。二要因时施教,帮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因时施教的“时”是指跳摘而出现的“好时”,也就是进步时、成功时;也是指蹲摘而出现的“差时”,也就是退步时、失败时。学生的书面交际(“答问文”)分级处理,“同级相比,一分为三”。超出一般的,视为跳摘;低于一般的,视为蹲摘;属于一般的,视为站摘。对跳摘者进行公开表扬、肯定,对蹲摘者在课下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口头交际未达到程度级要求者要重做。因时施教构成“肯定肯定否定”、“一抓再抓不停抓”、“突破突破再突破”的教育链,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让人人都跳起来摘果实,超越昨天、超越自我。(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政协)■

作者简介:中学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研究会学术委员。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光荣称号。长期坚持进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验研究,其教学经验被誉为“张富教学法”。发表文章120余篇,出版专著4部。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猜你喜欢

语篇交际语言
情景交际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