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岳》教学诊断

2009-12-16

江西教育B 2009年10期
关键词:望岳泰山技法

刘 祥

【课堂再现】

这是全国“名师班”学员所上的一节汇报课,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杜甫早期诗歌《望岳》。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泰山风光的图片,并以画外音的方式简介有关泰山的知识。随后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作者杜甫的相关资料和《望岳》的创作背景,要求学生从屏幕展示的内容中获取重要的信息。

在进入新课后,教师首先安排了诵读指导。学生边听录音边在书本上为生字正音,并在课本上用斜线划分诗句节拍。接着,教师让学生交流诗作中需要注意的读音,归纳五言诗的节奏规律,并思考“配乐朗诵是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调诵读”。随后,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3个学生朗诵,在简要点评后强调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接下来,全班齐读一遍课文。

为了让学生对该诗有整体感知,教师在进入诗句赏读环节后提出了4个思考题让学生讨论:诗歌描写了泰山的哪些景物?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诗人笔下的泰山的特点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古诗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学生细读文本,逐句赏读全诗。重点要求学生找出诗作中用得好的词句,并要求学生能说出这些词句好在何处。接下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对诗歌鉴赏的相关技法进行了归纳。

在新课总结环节,教师先回顾赏读时留下的一个悬念:“哪一个字最能概括泰山的特点?”在学生概括出的高、绝、秀等3个特点后,教师围绕“高”,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表格,突出《望岳》中的山高、心高、人高的深刻内涵。接着,师生就“如何学习古诗”这一主题,把整节课的教学流程系统回顾一遍,并将其作为学习古诗的必然步骤进行交流。随后,教师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背诵《望岳》。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归纳学习古诗技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晓诗意;想诗境,品诗句,悟诗情;诵诗文。

在结束新课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段跟泰山有关的精美散文。

【教学诊断】

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任何一个文本,在没有收入教材之前,其最大的属性应该属于文学,而当它进入课本之后,文学的属性,就需要服务于教材这一特殊属性。作为整个初中教材体系中的一篇课文,《望岳》所承载的教学目标,应是具有鲜明学段特色的目标。这一目标,绝不会涵盖整个中小学学习的所有阶段应该学习的知识,只应该是与八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相适应的、具有极强针对性的两三个子目标。如此,回头看这节课的设计,便可发现问题所在。从表面上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似乎很集中——教给学生赏读诗歌的方法。然而,这一总目标可以切分为一系列子目标。仅就上述案例而言,就涉及了如何划分诗歌节奏、如何诵读诗歌、如何筛选最重要信息、如何赏析诗歌意象、如何分析诗人情感、如何品读诗歌语言、如何赏析诗歌中的动词形容词、如何联想想象、如何知人论世、如何把握借景抒情技法等十个方面。也就是说,这节课教授给学生的,大体上已包含了从小学到高中这12学年诗歌鉴赏教学的所有内容。在一节课中从这么多的角度给八年级的学生传授诗歌鉴赏的技法,这样的设计显然是不妥当的。

【矫正策略】

如何设计《望岳》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流程,才能真正实现该文本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呢?笔者建议,要在明了年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学会“舍弃”。这是因为,首先,八年级之前的其他学期作为重点训练过的古典诗歌诵读技法必须排除出去,比如诗歌节奏划分等,小学阶段一定已经训练过。其次,八年级学生无法理解的,也必须排除出去。比如知人论世、意象分析等。这些属于高考考点的内容,显然应该留到高中阶段学习。这样,剩余的就是筛选重要信息、分析诗人情感、品味诗歌语言、炼字炼句、联想想象。这几点,都可作为《望岳》的课程内容。但并不是说这些都必须成为《望岳》的课程内容。因为即使在八年级教材中,也绝不仅仅是《望岳》这一首古典诗歌。我们还可以把这几方面课程内容,分摊给八年级的数首诗歌,让每首诗歌承担其中一两个内容即可。如《望岳》,其阔大的胸襟、宏伟的抱负极具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只抓住这一点展开。其余的,则可一概舍弃。这样的舍弃,表面上看似乎没有把《望岳》这首诗歌分析透彻,但这无关紧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原本就不应该以完整赏析具体文本为核心目标,而是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赏析的技能。(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中学)■

猜你喜欢

望岳泰山技法
望岳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望岳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