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字之差导致“被满意”

2009-12-15

甘肃教育 2009年20期
关键词:话语现实群众

文 雨

一个时期以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两种表述都经常性地出现在讲话中、文件里和媒体上,但却很少有人去深究到底哪种说法更恰当、更准确,因而造成两者长期并存的奇特现象。从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来看,显然应该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它提出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通过努力所要达到的目标,把人民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教育成败得失的标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教育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的特殊地位,也客观地反映了现阶段我们的教育还不能让人民群众完全满意这样一种现实。

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则把“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作了已然存在的现实,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教育已经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只要“办好”就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与它的本意却相去甚远,也与现实不相符合。其主要问题,在于它把“已然”和“未然”相混淆,使“人民满意”成为了现实而不是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果一定要用“办好”来表述的话,它的正确说法只能是:办好教育,让人民满意。退一步说,即使我们的教育已经是“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句话本身也是自相矛盾的,因为既然“人民满意”了,就已经达到“办好”的最高境界了,我们还需要怎样“办好”呢?难道还存在没有“办好”的“人民满意的教育”吗?

如果说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的话,那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则是新时期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而是否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和要求,不是领导说了算,也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由广大人民群众说了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政府行为的逐步到位,各项保障机制的逐步实行,教育整体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城乡差别、地域差别的存在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使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完全实现,教育公平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还不是很高,要使我们的教育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面对这样一种现实,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人民群众在我们不准确的表述中“被满意”。

这是一个不该出现的问题,也是许多人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在很长时期内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没有得到及时的校正。就在前不久的教师节,很多场合仍然在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虽然只是一句话的问题,但分析起来,其中透出的信息中隐含着一种居高临下、为民做主的官本位、权本位的观念,“被满意”和“被就业”、“被增长”等现象一样,反映了当下社会功利浮躁风气的盛行与政府部门责任意识的缺失和民本理念的淡薄,是不断膨胀的政绩冲动在话语体系中的体现。

这里丝毫没有故弄玄虚的意思,在我们现实的话语体系中,除去许多空话、大话、套话外,经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表达,充斥着我们的视听,影响着我们的判断。有一些虽然在语句上找不出什么毛病,修辞上看不出什么错误,但常常在已然和未然、愿望和现实之间模棱两可,语意含混。比如在一些讲话、报告、总结中,我们听不出哪些是已经完成的工作,哪些是刚刚出笼的打算;哪些是已经取得的业绩,哪些是尚未达成的目标;哪些是落到实处的成效,哪些是无从验证的推测;哪些是付诸实施的行动,哪些是写在纸上的空想:一概没有明确的界定,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牛马难辨。有时候仅仅是发了一纸公文,便用“极大地调动了”、“有力地促进了”、“有效地加强了”之类不着边际的词语来加以渲染;有些工作并没有多少实质性进展,便已“取得显著成绩”、“收到良好效果”、“得到广泛好评”……凡此种种,包含了很多想当然的因素,而听者又无从考查核实。正是这样的“经典语言”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话语体系中,吹起一个个政绩泡沫,使得政府部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大打折扣,在群众中的形象受到损害。文风体现作风,类似这样的表述方式,实际上和统计数字掺水造假没什么两样。而由于语言本身的宽泛和灵活,在文字游戏面前,人们很难像对具体数字一样凭直觉做出判断,更不容易让人对其产生警觉,因此,它的危害有时可能比掺水的数字有过之而无不及。

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话语体系,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要杜绝“被满意“之类的问题,还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的一些职能部门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弄清自己的职责所在,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认认真真研究问题,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就一定能够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猜你喜欢

话语现实群众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