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2009-12-12陈伟君

新一代 2009年10期
关键词:自主探索概念意义

陈伟君

摘要:数学概念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空间观念的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点、结合点、拓展点。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时应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为指导,重视概念的生成过程,重视概念的发展,通过创设“探索”的情境、架设“探索”的支架、煽动“探索”的火花、播撒“探索”的种子等途径把概念学习变为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索;概念;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42-01

现代教育观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学生自主探索而获得新知。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数学概念的教学设计,在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把学习主动权回归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和感悟概念的内涵,体验概念获得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使其终身受用。

一、创设“探索”的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让学生探索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依靠平时积累,又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师应设置有利于学生经历概念感知、体验、内化、接纳过程的数学情境,让概念学习成为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想“探索”、愿“探索”。

(一)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感悟。一位好教师,应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巧妙设计数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情境的创设应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不同,因此对概念的感悟时的基点和形式也存在着差异,建立数学概念的认识心理活动过程也就不一样,从总的方面看,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种。

二、架设“探索”的支架

学生对新知的学习离不开旧知的支撑,更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教学行为的价值更应体现在教学的组织和引导上,是学生获取新知的桥梁和纽带。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搭桥铺路,穿针引线。

(一)注重实践操作,提供“探索”的平台。实践是最好的感知。实践操作是一种运用知识和探究知识的综合性认知活动,它给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的环境和获取知识的桥梁。教学设计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分一分、算一算、摆一摆,从而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为抽象概括出新概念打下基础。

(二)组织合作学习,拓展“探索”的空间。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概念学习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经验存在差异,学生对概念的自主感悟中有时就会出现困难,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观点,澄清自己在概念理解上的模糊点,从而达到自悟与众悟的有机结合。

(三)巧妙设计练习,巩固“探索”的果实。学生对新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能完成的,需要经历“具体→抽象→具体→抽象”的多次反复实践。练习是学生将数学概念实现同化向内化转变的必经之路。巧妙的练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概念的理解转向概念的应用。

三、煽动“探索”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间不乏磨擦出学生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时点拨,让火花燃起来、亮起来。

(一)增强概念教学的开放性。这里所说的开放,是指在概念学习过程的开放,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多途径感悟概念的内涵,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增强概念教学的应用性。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把握探索的机会进行成功的创造,提高创新能力。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概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有力手段。

四、 播撒“探索”的种子

其实一个人的“探索”并不神秘,是一个人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的结晶。由于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各异,性格气质有别,思维方法、习惯不一样,使探索的方法往往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设计时,意识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在体验过程中感悟,在知识的运用中品尝“自我探索”的成果,让“探索”的种子在学生的脑海里生根发芽,这也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追求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严运华.“问题链”的设计与教学,广东教育[J].2006,(12).

[2]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杨开城.学生模型与学习活动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

猜你喜欢

自主探索概念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