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乒乓球课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009-12-12张志哲

新一代 2009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

张志哲

摘要:乒乓球运动是广大青年学生十分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其自身所具有的激烈性、娱乐性和紧张性等特点,对学生的竞争意识、适应能力等个性特征的形成具有特殊促进作用,并对个性健康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立足于高校乒乓球课,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专家访谈法,从新时期大学生对高校乒乓球课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出发,了解高校乒乓球课的培养目标,重点解决高校乒乓球课对大学生的个性及能力的培养的问题。

关键词:乒乓球课;大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25-01

我国的教育战略正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发展学生的个性。新世纪高等教育与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高等乒乓球课程教学的改革也正是围绕这一宗旨,逐步从原来的纯技术传授为主导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在实际乒乓球教学操作,渐渐趋向于兴趣的培养、个性发展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高校乒乓球课程及教学应努力放在激励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上,只有引起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学习兴趣他或她才会自觉的、主动的进行学习,才能经常参与乒乓球活动,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树立终生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乒乓球运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黑龙江工程学院06、07级在籍学生100人(男62人,女38人) 。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体育活动影响健康的认知。通过调查统计90.2%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对健康有影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也比较明确。但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不是很高,主要的原因是“学业重”。根据调查07级大一学生每人平均每天上课6.3个学时,06级大二学生平均为5个学时(按每周5天计算)再加上社会活动,所以没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这样的理由很明显站不住脚,

(二)乒乓球课对大学生个性的培养。通过调查统计,大多数学生认为乒乓球运动或乒乓球课对人的个性养成和能力的培养是有促进作用的,通过乒乓球课堂的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同学们更想在身心上得到很好的调节。

首先,同学们在乒乓球运动中尽情的游戏、运动和竞赛,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别是通过比赛,在身体的直接参与下,其思维活动和机体活动密切结合,随着乒乓球运动的节奏,与对手进行争夺,与自己进行挑战,体验着乒乓球运动进攻与防守、胜利与失败、竞争与合作的情感。使人的个性、自信心、情绪控制、意志力、进取心和自我约束等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形成。

其次,乒乓球运动为完善学生个性创造条件。乒乓球运动的对抗性决定了活动者要以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表现出坚韧不拔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如果在一段时间里,肌体反复多次的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最后,乒乓球的的大众化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比如社会举办的各类乒乓球比赛等,使青少年通过乒乓球走出了校园,走进了社会。他们不仅通过参与乒乓球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还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

(三)培养力争上游、自我突破的精神和勇敢顽强的品质,是乒乓球课程的主要目标。为培养出专业素质高的人才,毕业后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良好的体质是保证。乒乓球运动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他不分男女,不受年龄的限制,是一项集体活动,通过学习和比赛,可以培养人的力争上游、自我突破的精神和勇敢顽强的品质。

三、结论

(一)乒乓球运动在我国是一项开展极为广泛深受大学生喜爱的项目。只要我们能够重视引导学生,不断研究这一项目的特点和它的多功能性,使学生热爱乒乓球运动,使学生在参与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培养竞争能力、享受乒乓球运动的乐趣和培养欣赏能力。

(二)乒乓球比赛是在紧张激烈的对抗下进行,他要求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运用复杂的战术、快速合理的技术动作与对手激烈的争夺每一分。通过这种磨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态,使学生有较好心理调节能力。

(三)通过乒乓球课中的基本战术学习和运用是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发挥想象力,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有效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潘国斌.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健身效应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

[2]贾 辉.运用体育教学发展学生个性[J] .山东体育科技,2001,(3).

[3]孙 伟.高校体育中培养大学生个性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

[4]邓永明、姜玉泽.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努力拓展无人机飞行能力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