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地方高校专业建设

2009-12-10鸿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22期
关键词:市场需求青年教师专业

林 鸿 姚 筠

[摘要]文章通过对地方高校专业建设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探索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以期寻求地方高校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提高地方高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 专业建设 市场需求

[作者简介]林鸿(1977- ),男,陕西西安人,赣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工业设计教学研究;姚筠(1978- ),女,陕西铜川人,赣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工业设计教学研究。(江西赣州3410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02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投资体制逐步由单一的政府财政拨款发展为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式,高等教育走向了市场化。有竞争就有压力,面对压力,地方高校必须积极寻找对策,构建起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学科,以此提高办学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一、当前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中面临的困境

1.办学经费不足。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增加教育投资是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根本措施,各级政府、社会各方面和个人都要努力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要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①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地区不平衡问题,加之地方高校教育发展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大,造成了各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一部分是地方财政拨款,另一部分则是学费、校办产业创收与社会捐集资等,还有就是银行贷款。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在地方高校中,地方财政能够完全和基本到位的分别只占7.14%和58.3%,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的财政拨款不能到位。而学费、校办产业创收与社会捐集资情况也不容乐观,许多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而无力支付高额学费,拖欠学费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音体美特殊专业,由于收费高,有1/3以上的学生欠缴学费;一些地方高校由于不具区位优势,其校办产业创收很少,杯水车薪;地方高校与中央部属高校相比,知名度低,也鲜有来自于外界的经济支助;一些地方高校由于生源不足,影响力不大,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少,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的不足,一方面影响了其在教学设施设备上的投入,无法有效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学校科研的发展和高级人才、紧缺人才的引进,专业学科建设只能在较低水平上徘徊,难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生源质量不高,师资结构不合理。自高校扩招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就是生源质量。以往地方高校与部属院校一样,都是以精英化教育为主,培养各专业的高级人才,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量学生涌入高校,带来了生源质量的下降。较之部属院校,地方院校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在生源质量存在问题的同时,一些地方高校的师资结构也有待改进。表现为:(1)青年教师多。自高校扩招以来,教师的数量以每年几万人的速度急速增长,大量的青年教师在未接受正规职业技能训练的情况下匆匆走上讲台,以往那种需要2~3年的助教经验才能上课的要求已经成为历史。青年教师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质量堪忧,这一问题在一些新兴专业,如物流、动画设计等表现最为突出。(2)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中年教师少,难以通过传帮带的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的发展。(3)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以及高级职称的教师在一些专业中所占比重小,甚至没有。

3.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高校的扩招,“输出”就成了问题,毕业生就业被广泛关注。国际劳工组织于2006年10月发布的《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报告》就指出,由于各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教育发展的速度不一致,尽管接受了相对较好的教育,但是当代青年的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

现代经济学理论将失业类型划分为摩擦性失业、总量过剩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三大类。其中,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或生产技术转变太快,劳动者的技能不被市场需要所引起的一种失业。高校扩招后出现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现象并不仅仅是就业机会不多造成的,而是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是“结构性失业”的表现。究其原因,是由于许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没有或较少考虑到社会需求,与社会需求脱节,跟风照搬,专业设置没有特色,特别是没有与当地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二、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的对策

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指导下,地方高校可以从自身所处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具有特色的专业发展模式。可以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解决经费、资源上的不足,以实现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结合市场需求,多渠道筹资。办学的经费问题不能忽视,不能突破经费“瓶颈”,地方高校教育状况的改善是很艰难的。为此,我们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还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开拓更多的经费筹措渠道。现代经济发展表明,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不仅可以替代自然资源,缓解资源短缺,而且能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新的物质资源以弥补原有资源的不足。地方高校可发挥其学科特色与优势,与当地的一些企业联系,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开发新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例如,在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围绕某些课题开展教学,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师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承担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等任务。当然,也可以自己建立品牌,开发产品。

2.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为推进专业建设,地方高校要改善师资结构,积极引进人才,形成一支以硕士、博士为主的教师队伍。要加强对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在形式上,要求他们获得有关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在实质上,要求他们既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又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方案,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青年教师送到更高层次的高校进修深造,或将高水平的专家学者请进学校,指导青年教师。另外,地方高校还可以从社会的生产、服务一线聘任少数兼职教师,不求所有,只求所用。同时,要加强宣传,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对于在校生,学校既要帮助他们克服一些心理障碍,更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设备;要把专业技术精、知识面广、负责任的教师放到一线,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设部分与市场接轨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

3.结合市场需求设置特色专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教育自产生起就承担了解决社会需求的责任,地方高校能否有效地为经济发展服务,能否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一个关键问题。经济发展决定就业形势,就业又会影响高校的专业设置。因此,在专业设置上,既要有发展的眼光,又要考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灵活多样地开设专业方向,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此外,专业设置还要考虑到目前的产业结构及劳动力结构,要了解各类产业对人才在数量、质量上的要求和产业发展的前景、趋势,就要注重专业领域的实际要求,并能对未来准确把握与预测,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社会发展。

三、结语

地方高校教育的发展要顺应社会的变迁、市场的需求,同时也要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重视学生核心能力与基础能力的培养。专业建设要注意相对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形成多样化的、各具特色的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模式。只有构建起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学科,地方高校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Z].1993-02-13.

猜你喜欢

市场需求青年教师专业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A Private Practice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2018年一季度中国理财市场需求潜力地区排名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