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元素在“南洋风格”绘画中的呈现

2009-12-09林保德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11期
关键词:形象精神

林保德

摘要:本文探讨在20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华人对新加坡美术发展的影响,诠释中华五千年文化对新加坡美术尤其是“南洋风格”绘画思想内涵的熏陶与圆融作用,以当时华人移民及商贸往来,解读华人的南洋情结对新加坡美术发展,及“南洋风格”绘画所产生的文化效应。

关键词:南洋风格 南洋风情 形象 东方元素 精神

一、绪论

新加坡美术发展具有微妙的历史与文化因素,源自东方与西方两大文化的影响,使新加坡美术具有了东西方文化哲学的思想内涵。新加坡的文化基石源自南洋原住民美术元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与文化进程中逐渐酝酿了具有东南亚色彩的南洋风情形象,此形象在往后中国画家南来写生及交流中,孕育了具有南洋色彩的新加坡绘画风格。

南洋朴实的民风、婀娜多姿的人物形象,构建了具有民族精神的南洋乡土绘画,东方艺术的理念与精神元素更激起了华人画家的爱国精神,以及对中华文化情操与美术教育的热衷。厦门美术教育家林学大在1938年创立了东南亚第一所艺术学院——南洋美术专科学校(Nanyang Academy of Fine Arts),简称南洋美专(现为南洋艺术学院),成为当时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美术教育的重要学府,为当时南洋地区培育了很多美术人才,被誉为新马艺术家的摇篮。新加坡美术发展与教育基石源自南洋风情的内涵与元素,并形成“南洋风格”绘画的精神源泉,南洋绘画元素的探索与研究,以刘抗、钟泗宾、陈文希、陈宗瑞、张荔英、叶之威等为代表。

二、南洋风情与中华情结

移民的文化历史背景致使新加坡美术发展呈现多元性,构建了极微妙的历史与生活元素,而新加坡则承袭了两大文明的精神与内涵。同时东南亚原住民文化因客观因素演变,形成具热带情调的南洋风情,而具有东南亚色彩的生活习俗,酝酿了南洋风情形象。此形象在往后的美术交流中孕育了“南洋风格”绘画基础,以及20世纪五十年代新加坡画家的南洋风情写生佳话。华人画家陈宗瑞、陈文希、刘抗、钟泗宾等,陶醉于对南洋风情的描绘,发展了具有南洋特色的东南亚典型绘画形式,构建了南洋地区特有的绘画风格,称为“南洋风格”绘画(Nanyang Style)。

中国绘画大师徐悲鸿自1919年起多次拜访新加坡,完成了许多伟大的绘画创作,响应救国抗日的号召,卖画筹款为中国的抗日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徐悲鸿在南洋写生期间沉醉于南洋岛国的风土民情,缔结了南洋情结,对南洋乡土的热爱,成为往后文人雅士对南洋文化的论述话题。

来自厦门美术专科学校的林学大,在集美校友会的协助下创办南洋美专,成为厦门美专的海外延续,这在当时被视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向海外延伸的表征。

林学大对新加坡美术教育的影响深远,其对美术的热爱形成一股探索南洋美术精神形象与内涵的浪潮,是中国传统儒道学说在南洋的释蕴,此文化精神孕育了南洋的美术教育及艺术发展。林学大的艺术执着与中华情结,促使多位华人艺术家拜访新加坡,南洋美专成为当时海外艺术家到访南洋的重要聚点,从抗战救国到改革开放,多位中国绘画大师先后在南洋美专执教及讲座,徐悲鸿、刘海粟、程十发、黄胄、王乃壮、范曾、尹积昌、吴冠中、方力钧等对南洋美专及新加坡美术的交流影响深远。此乃实际意义上的全面性艺术互动,是东方元素的延伸。

三、新加坡美术发展与东方元素的释蕴

东西文化与南洋元素的影响致使新加坡美术发展呈多元性,西方美学理论框架逐渐形成,推动东方精神内涵诉求应运而生。在多元民族及宗教社会,这种思想哲学更体现出其包容性,因此“南洋风格”绘画的东方元素思想观与中国五千年文化浩瀚一致,体现了其博大与永恒。南洋美术的精神内涵除了原有南洋“土生”元素外,东方精神哲学理念的隐喻,也是“南洋风格”绘画的重要元素,此元素乃东方哲学思想的延伸。“南洋风格”绘画深受中国传统“道”学说的核心思想的影响,其思想构建源自事物的基础原创性,不受外界时空与潮流的影响,是朴实的纯真精神。因此,“道”的精神哲学是研究“南洋风格”美术发展的重要精神指引。从“道”的精神哲学理念基础为起点,以宇宙自然的循环作息,天地与人的自然关系,对客观事物演变以自然的形态释蕴,探讨艺术向度与美术格局。

中国元素的形成蕴含于每一个华人的生活作息中,中国哲学思想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化,在华人移民社会涵盖了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理念,形成华人在异乡生活求存的精神源泉。南洋画派的形成,南洋风情的存在,“南洋风格”绘画的构建,基本上出自于同一个哲学概念,因此新加坡美术的发展与形成是“南洋风格”绘画的升华,源自东方元素的圆融作用。

“南洋风格”绘画是南洋地区美术在多元种族文化背景与东方元素的融合作用的成果,其理念体现了早期华人移民对祖国文化的追求。在探索归属感的艰辛历程中,内心思想与客观环境的对立与磨合,形成了南洋美术的基石,形成本土文化的雏形,此过程具有客观环境与主观环境因素的互动。在战后脱离殖民地统治的南洋社会中,政治及宗教种族的敏感性更进一步催化了东方元素与南洋原始文化的融合。“南洋风格”绘画与美术的本土化色彩更显出其重要性,具有新加坡美术和马来西亚美术的理念风格的产生,足见东方元素释蕴影响的深远。

四、结语

南洋风土民情对新加坡美术发展的基础构建有重要的意义,“南洋风格”绘画的构建与形成孕育了新加坡美术发展框架。东西文化与南洋元素的影响致使新加坡美术发展形成多元性,中国哲学思想及南洋伊斯兰教文化释蕴了新加坡美术的精神源泉,传统价值观及儒道精神形成新加坡美术与教育发展的思想内涵。在多元民族及宗教的社会,这种思想哲学更体现出其包容性,因此“南洋风格”绘画的东方元素思想观与中国浩瀚的五千年文化相一致,体现了博大与永恒。

南洋美专在抗战的背景下成立,表现出林学大对艺术的执着,及中华情结与民族精神在新加坡的延伸。对于日军的侵略行径,林学大深感痛恨,对于新加坡的沦陷,南洋美专的停课,虽无奈但仍下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体现出林学大的执着与认真,这种精神源自中国五千年的传统价值观,是儒道精神与内涵的延续。

中国八大美院之一的四川美术学院在抗战时期成立,当时四川是抗战的大后方,创校时期徐悲鸿奔走各方。四川美院与南洋艺术学院有着共同的历史因素及时代背景,中国艺术大师徐悲鸿劳于奔波,穿梭于中国与新加坡两地,为艺术与抗战树立了精神楷模,这是中华文化与精神的延伸,同样也是“南洋风格”绘画及新加坡美术东方元素的一种体现。

(作者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生、南洋艺术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钟瑜.南洋美术系列之三:南洋美术之父——林学大.南洋美术.总25期.

[2]林学大.本校创办经过的回忆.学大.南洋美术专科学校,1986.

猜你喜欢

形象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都精神
拿出精神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开创硬汉派侦探小说先河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