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昌:绿水乡韵古城新

2009-12-09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11期
关键词:宜昌码头

赵 舒

水,是生命的源泉,城市诞生的摇篮。如果说长江在他处是滚滚东去的滔滔大水,壮烈如歌,那么到了湖北宜昌,这首《临江仙》即从黄钟大吕变成轻曼婉转的夜曲。它转了一个弯,找到一处静谧的港巷打上个盹,温柔缱绻的流水就这样造就了宜昌醇厚悠然的文化和细密绵长的日子。

宜昌,古称夷陵,是巴楚文化发祥地,素有“川鄂咽喉”与“三峡门户”的美名。葛洲坝、三峡工程等水电站点缀镶嵌在长江、清江等如织的水系网上,三国古战场等历史遗址,屈原、王昭君等古代名人文化,巴人遗风,土家族民俗风情,秀丽的神农架原始林区都像标签一样装饰着宜昌这本大书。

桨声水影忆当年

“江水至此而夷、高山至此而陵”,是为夷陵。从古至今,宜昌都是重要的交通要塞与物资集散地。峡江一带,纤夫桡工硬朗的号子,生生回响了数千年。巴楚文化的大气磅礴,峡江地带区域的重合交叉,码头除了接纳南来北往的旅客与货物外,还将各种文化融为一炉,形成海纳百川又独具特色的醇美特质。当时的娱乐活动也丰富多彩,沿水江畔九码头的杂耍摊,沙滩坪坝的小曲评弹,解放路的汉剧院与东门口的灯影子戏,大凡都存在老一辈的记忆里。

当年说评书的就在陶珠路那一块,时不时有清脆的唱词飘下来,绕在类似吊脚楼的茶居水阁的画梁中。任何一家茶居都是雕镂的窗棂,透着微甜的气息,硬木圆桌铺着细密的桌布。呷茶听书的三教九流抱起大瓦壶仰起颈猛喝,茶水从两腮淌下,仅为解渴。说书人在讲坛上一拍惊堂木,“诸位看官……”便是开始,《水浒》《说唐》《薛仁贵》在此重复上演。除了茶馆、酒楼,也有人在码头搭棚说评书,极为热闹。

自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辟宜昌为通商口岸,纯粹的码头文化中被涂上了一抹复杂的颜色。航运快速发展,时有“九帮三十六码头”之称。《宜昌开埠旧影》中讲到,当时洋码头与老码头相接,依次是招商局码头、大阪洋行码头、隆茂洋行码头、海关码头等。郭沫若在《初出夔门》中就有这样的文字:“宜昌的江面飘着万国旗”。

这一切给三峡人带来巨大的苦难,洋船入侵,强行夺走两岸渔坊,对长江上游经济的强烈冲击可想而知,传统木船无力与洋船竞争,船主倾家荡产,船工失业,两岸纤夫力夫的生活水深火热。即便如此,土生土长的宜昌人深爱着这片热土,他们依旧坚韧不屈地劳作在峡江与码头之上。民国初年,宜昌城大约有10万人口,其中靠码头吃饭的就有两万多,他们大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用血汗钱养家糊口,再加上来自各方的压迫榨取,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船工纤夫们沿江缓行,艰难走过历史岁月,直到今天,那峡江号子中依然流淌出民众不屈的坚强与韧性。

抗战中,在宜昌的码头,曾经出现过万人跪扶张自忠将军灵柩登轮的感人场景。宜昌沦陷后,民众抢运下大批人员、设备与物资入川,只给日寇留下空城,上演了一出悲壮的民族救亡之剧。三峡人对这段历史与蒲兰田君纪念碑(此君强行攫取了长江上游通行证)的感情一样,一直十分复杂。他们没有忘记那段痛苦与抗争的历史,也没有完全否定蒲兰田们开辟的轮船运输的功绩。历史与石碑的存留就是把功与过自自然然呈现出来,除了默默回望过去、守望今天,还要热切地期望未来。

青山绿水酿造的鲜活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若干个头衔勋章一般装饰着宜昌的华服。葛洲坝、三峡工程的建立,给宜昌带来振兴;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使宜昌站在了新的腾飞点。

除了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清江隔河岩工程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外,还有那些镶嵌在水利水电网上明珠一样的小水电工程体系,它们是宜昌水利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山区脱贫致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宜昌的中小河流水能总蕴藏量达到175万千瓦,超过1万千瓦的有香溪河、九畹溪、黄柏河等27条河流,套用当地一句趣谈:“咱们的长江啊,包括它的各个支流,一滴水从源头跑到下游,过那么多水电站,一滴水就是一分钱!”

醇厚水土浸透的鲜甜,属于原汁原味的日常生活。这里生活味道极其浓郁,丰饶醇厚的文化不再只是夹在史籍方志中的书签,它们变成了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巴楚文化的独特性与包容性与老百姓的生活浑然一体,融进一粥一饭、一言一行之中,不仅本色不失,还接纳了无数“他的”“新的”,图的是日常的便捷与舒坦、怡然与鲜甜。

慢慢地,这种鲜甜融入了欣欣向荣的旅游文化。有滋有味的城市生活引得游人流连忘返,本土美食包罗万象,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小面、热干面、萝卜饺子等几十个种类的“过早”食品,醇美鲜香;彭孝子为母卧冰求虾的故事,使你在喝下冰凉细嫩、滑糯清爽的“彭桂花凉虾”时,还能平添一份感动;过去卖糖人挑着大块糖饼走街串巷的场景不再,而今敲糖裹上雪白的糯米粉骄傲地站上了专柜台面。除此之外,以柑橘、核桃、板栗为代表的果品,以腊肉、腊香肠、腊蹄膀为代表的腊味,以豆豉、鲊辣椒、懒豆腐为代表的农家菜,都以其地道的风味招徕无数游人。

除了城市旅游,风情独特的景区也吸引了中外的观光客。宜昌市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2000年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列。境内共有9处国家级AAAA级景区,其中三峡观坝旅游区、三游洞风景区与西陵峡口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

翻旧立新的腾飞

宜昌是长江流域内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此地江山连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也是整个湖北最为精致的城市之一。说到城市发展规划,宜昌人明白居家过日子的实际,他们虽热爱传统文化,但更追求握在手中的那捧实惠的生活。老城变新城,仿佛只在眨眼之间,城区内跟不上新时代步伐的“旧物”几乎被涤荡一尽。早期宜昌,码头外隔着老城墙粗重的弧线,城墙古老而残缺,布满历代斑斑驳驳的伤痕。城墙里边,密密麻麻全是低矮的飞檐式建筑,以吊脚楼为主。老房子与老街一体,中间枝枝杈杈藏着幽深的巷子,那里有老宜昌人共同的记忆。

老街已所剩无几。在沿江大道上还存留一老巷子,虽不能说硕果仅存,却也是凤毛麟角。巷子叫邮政巷,因曾在此设立邮政局而得名,墨绿的瓦头、斑驳的大字显得朴拙而又温厚,蓊郁的参天古树屹立在巷子口。细巷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幽光发亮的青石路仔细从容地向深处延伸进去,润泽的墙面上铺满了青翠的爬山虎,绿叶之下当年刷上的“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大字依稀可见,墙的上端还挂着茶肆的红灯笼。邮政巷另一头的老阁楼都被拆除,砖混结构的楼房一座座拔地而起,又一座座被重新规划,老房子的居民现已分散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新城早就建起,老城立刻跟上脚步,成为新的新城。这里的风格统一,不再是新旧之间,而是新与新之间了。亚栈路被拓展成港口文化一条街,百年前的英伦风情在此再现。二马路与解放路之间矗立着天主教堂,圣诞节时人群攒动,要的是应景的热闹。过去荒凉的铁路坝换身活力四射的商业中心,夷陵广场、均瑶广场敞开怀抱,国贸大厦、东方杰座、宣化大楼如雨后春笋。城市环境宜人,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从解放前的棚屋,到公房时代的单元楼,从“房改房”时的私有宿舍,再到新千年以来整洁的现代住宅小区,花园别墅、空中庭院、高层板式等国际化、多元化风格的建筑走入宜昌人的日常生活。

儿童公园、东山公园、松湖公园,在铁灰的钢筋水泥中给人们带来葱茏的绿荫。宜昌作为园林城市,目前城区主要街头路段绿化面积己达25万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至10.53平方米左右,百里洲的梨花、牛轧坪的松柏等都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累累硕果。

宜昌这颗东方的明珠,无论怎么发展,无论如何现代,都是那么爱惜自己的羽毛。它走的是一条“清洁”无烟之路,除了占据一定比例的造纸与磷化工外,几乎全是诸如纺织类的轻工业、新型建材产业、绿色健康食品产业以及新医药产业等。当然,还有属于重头戏的旅游业与水电产业。

从磨基山上极目远眺,整个宜昌城尽收眼底。远处江面上,夷陵大桥、宜昌长江大桥、西陵大桥等珠链一样串在流水的脖颈上,规划完整的防护堤使江滩与聚居地分隔开来,近处大地上高楼直入宵端,商厦云集。这颗美丽灿烂、生机勃勃的现代都市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猜你喜欢

宜昌码头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开满桃花的码头
大块头和小不点
崇敬码头
湖北宜昌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湖北宜昌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湖北宜昌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前往码头
在码头上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