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历史教材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2009-12-08朱立娜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09年20期
关键词: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朱立娜

【摘要】 最有效的历史学习应在遵循认知规律与历史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对教科书所涉及的两方面内容、两大类知识进行结构性重组,使学习者根据认知结构的重组线索来提取知识;根据历史阐述的文本来获得并丰富历史认识;再根据新情境中的练习来掌握历史。

【关键词】 重组教材;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历史教科书有一系列的历史叙述,它简略地有选择地呈现了历史事实,依照历史本身的因果发展逻辑加以表述。历史事实和历史研究的理性成果构成了教科书的主体,形成了一个史料与理论的结合体。但教科书对历史及其历史研究的呈现,毕竟只是提供了一个历史学习的文本,它不完全是依照学习认知规律来编排的。因而如何有效地认知历史,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还须从人的认知与思维规律来整理教科书这一历史学习的文本。

一、理论依据

就历史认知的思维规律来说,首先我们面对的是基本史实,思维的目标基本属于陈述性知识,学习者要尽可能连贯、细致而准确地将历史事实梳理清楚,抓住历史事实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关系。其次我们面对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和历史评价等理性的认知对象,思维的目标基本上属于程序性知识。学习者要以历史事实的辨认为基础,展开多角度深层次且又忠于历史的分析和比较,从而建立起历史的因果本质关系,形成历史的理性思维。这一程序性知识从历史学科的特征来看,是在历史阐述中表现出来的,因而可以认为是一种阐述性知识。

由于前两个方面主要还是面对教材,是教材内部的思维关系,是史料与理论的关系,就历史认知而言,这两个方面主要还是两类知识的习得和转化,学习者还需要将两类知识加以提取并在新情境下运用。因此我们的学习还有第三个目标:将教材上的两类知识内化成自己的历史思维。它需要通过历史思维的测量来实现。这一测量包括历史事实的辨认程度、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的理解评价程度、历史材料的处理水平以及认识历史现象的理性深度与广度。这一测量其实就是一种知识迁移。通过知识迁移逐步获得历史智慧和历史思维能力。

本着以上认识,我们认为最有效的历史学习应在遵循认知规律与历史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对教科书所涉及的两方面内容、两大类知识进行结构性重组,使学习者根据认知结构的重组线索来提取知识;根据历史阐述的文本来获得并丰富历史认识;再根据新情境中的练习来掌握历史。

二、对历史教材的灵活处理——重组

历史教材是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研究成果有选择的叙述,它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我们重组教材是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历史学习文本,它既要符合历史规律,又要遵循认知规律。依据我们对历史学习的本体性思考,教材重组后的历史学习文本可以由三大模块构成。

1、知识陈述。它将教科书中的基本史实整理成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它由知识体系概述和知识序列两部分构成。前者重在整体把握,勾勒本节教材的主要知识,并注重前后联系,使其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框架。学习者可以借此感知学习目标,并激活原有知识。后者重在条块梳理,通过编码和编码后的信息提取,概括历史事实。它对于学习者整合相对分散的历史知识、周到而合理地概括历史知识、体会这种学习方法都有启发意义。

2、知识阐述。它将教科书中的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和历史评价(包括小字部分的重要内容)提取出来,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既帮助学习者理解理性的历史,又构建有联系的知识整体。此外,它还将尽可能地把教科书中的思考题纳入阐述的视野。它是包括知识、理论和方法在内的一个整体,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探询,揭示历史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它在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实际需要与可接受性的同时注意到了适当的拓宽与加深。

知识阐述表达着历史认识,蕴涵着历史运动的规则,反映着某种认知加工的方法。因此,它实际上是程序性知识的两个亚类——智慧和认知策略。知识阐述同时还是历史教材重点和难点集中解决的阵地。所以“知识阐述”是重组教材的中心环节,是历史学习文本的中心板块。它对于学习者深入领会历史事实、培育历史思维能力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即启发的作用和策略性的作用。

3、知识迁移。它重在创设情境,测量学习者对两类知识的提取与运用能力。它既注重所学基本知识,又包含较深层次的理性知识。从测量的题型来看,可以由选择、材料处理和问答构成。教材的史料要尽可能纳入其中,并援引教材以外的一些史料来进行组合。问答则要考虑到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一部分的历史学习文本将反映学习者的认知与思维结果。陈述性知识通过变式来巩固,阐述性知识通过史料的考察和判断、通过问题的阐释来理解并进一步向着智慧转化,从而更深入地把握历史知识、理论和方法。

总之,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样“辅助材料”,是我们一级一级向上走的“扶手”,但有时为了少摔跤,走得更稳、快一些,有必要重组教材,让教师们改变教学方法,孩子们改变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课程与教学论》韩清林河北人民出版社

2 《中国通史纲要》丁季华 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 吴洪成河北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