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念转变,搞好物理教学

2009-12-08张文奇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09年20期
关键词:新教材新课标交流

张文奇

从二零零八年下半年开始,河南省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新课标教学。为保证新课标的顺利实施,二零零八年暑期,在全省范围内中学教师大都进行了网上培训。我也有幸参加了培训,这次暑期培训,对我触动很大,或者说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我觉得新课标和原来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变化,说得更确切些新课标从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方面站的高度比原来的教学模式更高了。从二零零八年下半年到现在,在这半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颇多。我觉得要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理念转变十分关键,理念的转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改变过去的一言堂模式,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首先,每堂课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或者思考时间,或者小组自主研讨时间,这可以说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磨练。通过给出时间,或阅读、或思考、或研讨可以把学生带入一定的物理情景中,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让学生不但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其次,在讲解某些问题时,不管是概念、或是现象、或是实例,不能是老师说评书模式,而应当让学生参与进来,老师怎么讲的,学生又是怎么认识的,学生懂了么,真懂了么?可以让学生多谈一下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让不同的学生谈,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进步的平台。再者,在课堂上突出少讲多练。课堂上老师可以左右走动,可以前后巡视,也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这个“动”不是让学生运动,而是让学生“动手”,真正做到眼到、心到、手到。通过自己的“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种对知识的全新的体验。这个“动”的方式有很多中,譬如说最常见的学生演版,演版之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改正;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演示一些现象;让学生动手做一下简单的实验;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去做一些小制作等等。我觉得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新课标不论是教材还是教法方面都显著不同于以往的地方。教师可以多开动脑筋,多钻研教材,多创设一些让学生“动”起来的机会。有些教材上有现成的,有些是要老师创设出来的,这就和老师的经验及知识的知识积累及对每堂课投入的功夫有关了。

二、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实行新课标教学以后,“探究”这个词成了焦点。老师上课、评课“探究”成了老师们经常谈论的话题。确实,“探究”是新课标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色,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的一个必然体现。过去学生主要以被动的形式学习知识,今后将强调科学探究在学习中的作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样不但可以学到科学知识,练习操作技能,而且能够进一步激发对于科学的兴趣,懂得认识未知事物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探究活动能深化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益。探究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物理为例,内容上可以是探究一个物理规律,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习题的解法,可以是一个现象等等;形式上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不分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竞相发言,最后老师拨开层层迷雾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在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老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探究是否能起到预期的效果,老师的引导相当关键。同样,学生在学习中还应该积极地参与交流。学生在学习时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很难做到全面,通过交流和讨论则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许多学生和老师在一起交流讨论,每个人可以谈出各自的观点、想法,然后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而且还在讨论中学到了别人不同的观点,注意到了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而丰富了自己的认识。另外通过交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有去了解别人和被别人了解机会,进而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

三、结合新课标教材特点,上出物理课的特色

新课标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有很大不同。 首先,新教材伸缩性大,老师可以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学生更容易通过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更多地让学生感知和体验自然界规律性的东西,而不是仅仅会解决某些所谓的类型题。譬如说抛体运动,原来教材很明确,高考只考试平抛运动和类平抛运动,斜上抛、斜下抛就不用看,不考。学生对平抛和类平抛掌握的很好,也能够求解很多相关的问题,但是这里对抛体运动的处理方法却强调的不够,学生没有学到根本性的、方法性的东西,学生掌握的仅仅是知识的局部。现在就不同了,新教材更强调的是处理抛体运动的方法,也就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材也没有限定哪些要讲,哪些不需要讲,老师完全自由,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来决定讲多少。我觉得,只要处理问题的方法掌握了,什么平抛、斜抛,不都可以解决了么。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新课标教材比老教材站的高度高了,对学生长远的发展更有益。 其次,新教材趣味性更强,创设了更多可以让学生感知知识发现过程的情景和方案。譬如说,研究平抛运动时,教材上给出了三种可行的实验方案,实验不是“死”的了,变活了,这与老教材大不相同。教材给出的实验方案是可选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另选方案,这可以有效地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教材给出的实验参考方案用到的器材普普通通,学生实际生活中都可以找到,

通过这些实验方案,也拉近了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再比如说向心力公式的验证,新教材的处理就比老教材的处理更对学生的成长有益。新教材通过圆锥摆来验证向心力公式,圆锥摆比原来的向心力演示器能更多地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发现过程,也能更多地带给学生学习的乐趣。

要上好一堂物理课,其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教师的知识容量,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的素质等等。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转变理念,勇于创新对搞好物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犹为关键;教师转变理念,勇于创新也是对学生长远发展负责的必然之路。

猜你喜欢

新教材新课标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