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2009-12-07吴相银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意识探究

吴相银

【摘 要】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来之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可以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已经非常明确地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面前。

【关键词】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转轨?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学校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所以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当前,课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所以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注重实践活动和思维训练的结合。要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教学中,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开设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学生讲课(教师助教)、辩论会、故事会、即兴演讲、小报比赛、短剧表演、小制作、小小通讯员等等。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还可以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育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生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立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只偏重于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为主,采用教师提问学生答课堂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惰性状态。长期以往,有的学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恰当遭同学嘲笑,对自己能否提出问题也产生疑问。针对这些现象,首先教师应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消除课堂上门紧张感、焦虑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足车全质疑问难的勇气,逐渐改变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答”为“学问”。一旦学生报出了问题,无论质量如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作出合理的评价。教师要把学生的提问,特别是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视作珍贵的礼物,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満足感,从而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大胆提问。其次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让学生相信自己能提出问题。教师要经常启发诱导他们积极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代化教学方法,提供多种的观察。操作、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时机,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转变师生观念,确立主体意识

强化素质教育,必须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失重、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局面,还主体地位给学生。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教师就要进一步明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励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完成特殊的认知过程。换句话说,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服务。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及个性差异,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在备课中才能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地想一想,这篇课文学生哪里能够读懂,哪里难以读懂,哪些内容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在课堂上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阅读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习惯、情感等才能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

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识着学生主动参与自身发展,以达他们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因此,教师应采用各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如动员报告法、讨论座谈法、树立榜样法、随时教育法、旁敲侧击法、鼓励法等,加强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四、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动机,要激发创新意识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发展和形成各种能力的必要途径,探究能力本身也是创新素质之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既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又要立足于课外探究性活动,从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等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内在动力。 当前,实施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探究、创新的学习习惯。而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必须首先树立其探究意识。所谓探究意识是指个体对未知事物或现象欲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驱动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科学地进行各种探索、研究和创新的心理前提。因此,要有效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探究意识的树立,在增强其探究能力上下功夫,将探究素质的提升贯穿于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国家大力提倡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人才等手段来强化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陈桂香《转变教学观念•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http://www.zxls.com/Article/Class163/Class173

2、罗 梅《教改中如何把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体现于“面向全体”》中国教育网

3、董存生《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http://www.jsslszx.cn/xuekijiaoy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0

4、李小华《素质教育》中华论文协会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意识探究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设问引导探究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