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2009-12-07任飞云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法探析思想品德

任飞云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关系。然而人们发现,在迄今为止的绝大部分教学中,这种师生双方的关系是建立在“不平等条约”基础之上的。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学中只存在一群被叫做“学生”的年少者和一些被称为“教师”的年长者,他们的关系就是受教者和施教者的关系,此外别无其他关系。因此,教师总是带着社会赋予自己的与职业俱来的特权,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以种种神圣的借口心安理得地压制、强迫、役使学生;许多被剥夺了自主性、伤害了自尊心的学生,对教师抱有反感甚至怨恨,师生关系时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

教学改革归根到底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其实质是学生观的更新,怎样看待每个学生,是否相信他们的学习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是否帮助他们发展个性、发挥潜能、实现价值,这显然是教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 笔者认为其中重视和研究师生的心理效应,已历史地摆在每个“思想品德”教师的面前。所谓师生的心理效应,在这里主要是指师生肝胆相照,心心相印,教师只有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课堂才能步入一个相容而和谐的世界,教学才能成为一种赏心悦目、富有创造性、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活动。

一、关爱学生

只要学生受到教师的热爱、关心和帮助,他们就会有所发展,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以人道、平等、民主作为基础的,具有爱的品格。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在教育过程中,爱始终激励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关爱学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不能把学生仅仅看作是考试的机器、分数的符号,而要把他们作为一个个独立的、完整的人来看待。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理解学生,对学生充满爱,才能换回真诚。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阐述的观点都应认真倾听,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简单、幼稚,观点多么可笑、荒谬,言辞多么尖锐、激烈,教师都要耐心适度地进行解答。教师要注意及时肯定学生经过努力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潜在能力。与此同时,应给学困生以更多的偏爱,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提供和设计一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有上进的机遇和希望。

二、思想相通

笔者在与学生接触了解的过程中,常常碰到这样一种怪现象:问一些学生感觉最难学的学科是哪一门,答曰“思想品德”,若问最易学的学科是哪一门。回答还是“思想品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无论哪一种心理,最后导致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不想学。我认为,要想从根本上克服这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其关键就在于了解学生心理,思想相通。教师与学生思想中存在的矛盾、困惑、冲突越贴近,教学的吸引力就越大。西方有句谚语:“你可以强把马拉到水边,但你不能强使马喝水。”这就是说,只有学生想学,才会真正学好,学习既是一种行为参与,也是一种情感心理体验。为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位置换到学生的位置上,或者把学生的位置换到自己的位置上来思考,在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学习频率、明了“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真味。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思想的了解与关心。对学生的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要努力创造条件深入到学生思想深处,关心和理解学生,为学生认识社会、观察世界,提供更全面的认识角度和空间,努力架设师生间的思想之桥,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实现和谐的统一,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三、适时出错

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是最辩证、最灵活的科学,也是一门最复杂、最多样化的艺术。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讲的每一句话、传递的每一条信息,都必须是正确的。然而,教学的艺术性又要求教师上课要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心理等许多变项来灵活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如能适时错学生之所错,故意布设陷阱,诱使学生“上当”“中计”,从而使学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上当”“中计”后幡然醒悟。这种“醒悟”境界,常常是正面培养所无法达到的,在“醒悟”中,学生就会变得更加聪明,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时有意把矛盾的主要方面讲成主要矛盾,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这样,学生既分清了两个易混概念,又从心里感到高兴,满足了需要。事实正是如此,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可见,这种训练方法运用恰当,不但不影响教学的科学性,反而会显示出一种教学艺术技巧,从而起到特殊的作用:可以激疑促思,体现民主;唤起注意,集中精力;活跃课堂,调节气氛;引起重视,加深印象。但使用时必须注意,第一,要有一定的目的,并根据教学内容,抓好时机。第二,最好偶尔为之,不宜常用,更不能滥用。第三,一定要使学生识破“错误”,并知道这是教师在错学生之所错,而不是教师真的“错误”。

四、乐中学习

教学的永恒主题是让每一代学生轻松愉快地占有前人的文明成果,并以此作为他们创造新的历史的起点。而历史的文明成果在教学中首先以科学知识的形态出现。教学中教师想办法使学生充分享用人类巨大的文明成果、保持自由欢乐的情绪,把学习转换为愉快的审美享受,把“苦学”变换为“乐学”,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只有当学生在学习之外,有充分的自由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并且学习本身也成为他发展个性的一种活动,并从中能感受到自豪和乐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效果才会好。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活动过程,不应该只是讲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它更需要在师生认识思维活动中有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更需要重视师生心理效应。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必须走进学生心中,倾听学生的呼声,在科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辩证地处理好师生情感,艺术化地使教学双方感情畅通交流,产生和谐的心理效应,让学生在学习中由“不重视”“不想学”的情感转移并沉浸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情感氛围中,真正领悟学习的内涵,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方法探析思想品德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课堂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新课改后的分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公共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高校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探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