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新教材情境设置中的教与学

2009-12-07刘金豹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教与学案例材料

刘金豹

我们常看到一种现象,不少数学教师,处理教材十分熟练,以旧拓新, 畅如流水,深入浅出,但仍有一些学生状态欠佳,参与不够。其原因何在?在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需要之间存在差异,即教与学的匹配问题存在差异。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著名情感教育心理学家卢家楣教授也曾指出:学习兴趣的直接引发主要来自刺激的新异性和变化性。因此,在当今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构建学生的情感与材料间的匹配在数学新教材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能驾驭教学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材的。所以,优秀的数学教师在从认知角度处理教材之前,应力求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之呈现出乐于接受,乐于探索的状态,这样,学生表现特别兴奋投入,学习效果当然与众不同了。以下笔者仅就情境设置中的一些心得呈现给读者,以期达到共鸣。

一、从思维的交融中体现材料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学

案例:在讲解简易逻辑中的反证法之前,为了激起学生的强烈兴趣,更好地解决其它问题,可以先介绍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三个古希腊哲学家,由于争论和天气炎热而感到疲倦,于是躺在花园里一棵大树下休息,结果都睡着了.这时,一个爱开玩笑的他们的熟人路过,用炭涂黑了他们的前额,三个人醒来后,彼此看了看,都捧腹大笑,但这没有引起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的担心,因为这些人都以为是其他两个人在互相取笑.过一会儿,其中一个人突然不笑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前额也涂黑了。他是怎样发现的呢?你能想出来吗?

这自然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要他们互相讨论,分析全过程,从而归纳出反证法的定义及其一般步骤.

二、从现实生活中体现材料的普通性,使学生觉得容易学

案例:在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时引入:某公司每年在给员工增加薪水时提供两种方案:其一是每一年增加一次,具体方法是:第一年年薪40000元,以后每一年比上一年增加8000元;其二是每半年增加一次,具体方法是:第一年上半年年薪20000元以后每半年增加2000元.如果你是该公司员工,你认为哪一种薪水较高?

贴近生活的实例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为了得到科学的答案,必将尽力听讲.

三、从实际需要中体现材料的实用性,使学生感到必须学

案例:在学习数列求和的应用时,教师从当前人人谈论的购房问题切入:从国际发生经融危机以来,中国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也为进一步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各个城市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其中最为典型的为分期付款方案.若某人购房需资金总额为600000元,首付20%后由银行提供按揭贷款,若每月还款一次,分十年还清,假定月利率为0.25%,则每月还款额为多少?

象这种由成年人经常谈论的问题,学生必然耳濡目染,很想为部分成年人解决这个问题,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同时感到自己以后也必将遇到这个问题,学习积极性自然十分高涨.

四、从发展的眼光体现材料的前瞻性,使学生继续学

案例:在解析几何中学习有关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时,教师曾使用过这样一道例题:圆上到直线的距离为的点共有个。课后教师又布置这样的思考题: 已知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的点共有2个,则的取值范围为.

经过这样的拓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当然可以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五、从成功的体验中体现材料的挑战性,使学生想学

案例:在学习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应用时,教师出示这样的问题:将等差数列:2,7,12,……按顺序写在本子上,若每行写12个数,每页写20行,则2009写在第页,第行,第个位置上.顿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多数同学很快找到问题关键:看2009是第几页!

我们知道,数学教材的内容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并按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以演绎的形式编排的.它强调衔接的严谨,但缺乏生动活泼;他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上的可接受程度,但未必考虑到其呈现方式能由学生的求知需求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换句话说,教师要教的内容却不一定是学生想学的,形式较为枯燥乏味.但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材,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也就是力求解决教学中教与学的匹配问题,大有契机!

参考文献:

1.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2.湖北大学主办的《中学数学》

猜你喜欢

教与学案例材料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样板案例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