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性

2009-12-04

中国德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消极经历民族

章 乐

(一)对民族精神的把握不仅限于民族总体的角度,还应关注个体层面

1.民族精神的体现受年龄、气质的影响。学生年龄会影响到民族精神的量和质。所谓量是指民族精神所体现的范围。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仅仅把爱国精神体现为爱自己的家和学校;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就会把爱国精神扩展为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所谓质是指民族精神的内涵。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爱国可能是出于外部原因,如得到老师的表扬,成为好孩子等等;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爱国则可能是出于自己的内部原因,如对国家的深刻理解而产生崇敬。另外,儿童的气质特点会随着时间变化对儿童的道德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具有“胆汁质”特征的儿童更倾向于积极地、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而具有“粘液质”特征的儿童可能并不会把爱国挂在嘴边,而是在生活中隐性地表达。

2.民族精神教育的基点是具体现实的人。鲁洁教授认为,在生活世界中,“人”不是由符号、图像、逻辑所构成的抽象、笼统的存在。他既不是有着固定不变共同本质的“类存在物”,也不是离群索居的“唯一者”,他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活动的、具体的、通过知觉实际被给予的、能够在经验中观察到的“现实的人”。教育应该关注每一个具体现实的人,而不能是抽象意义上的人,否则只会导致教育缺乏有效性。民族精神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更需要关注每一个现实具体的人。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体验到了民族精神,并同时体验到丰富而积极的个人情感,民族精神才能真正内化于儿童心中。这需要我们在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帮助孩子建立日常生活与民族精神的联系,让孩子可以在自己的劳动、学习中不断地践行民族精神,并让他真实地感到自己是有能力践行民族精神的。

(二)民族精神教育应关注积极精神,也应克服消极精神

1.关注消极精神更利于民族精神的完善。任何一个民族必定有其优点和缺点。这些优点和缺点都会通过“集体潜意识”延续下来。而一个民族的长久发展,就在于这个民族可以不断地自我完善,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民族精神教育也应该积极发挥这个自我完善的功能。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积极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消极精神,并努力克服它。另外,如果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中华民族精神,会逐步养成学生真实的、包容的人格特征。否则,如果学校教育只强调积极精神,不让学生了解消极精神,一旦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了这些消极精神,便会难以适应并对学校教育产生怀疑,逐步形成虚伪的、狭隘的人格特征。因此,笔者认为,在民族精神教育中关注消极精神更利于民族精神的完善。

2.选择反面内容更利于民族批判意识的培养。正面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一个民族的优点,使学生产生民族优越感,这种情感可以直接激发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热爱。而反面内容却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缺点,激起愤怒、怨恨的情感,这种情感虽然不能直接激发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热爱,但是,如果得到教师合理而有效地引导,却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从反面激起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热爱。例如,在汶川大地震中既涌现出了谭千秋、苟晓超、向倩、袁文婷等英雄教师,也出现了“范跑跑”这样的反面人物。我们在进行抗震精神教育时,不仅应该引入前面这些英雄人物,也应该引入“范跑跑”这样的反面人物,通过对反面人物的分析,更容易培养起学生的批判意识。一旦让学生养成了这种批判意识,那么对于民族精神的完善将是十分有利的。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引入反面内容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生活阅历欠丰富、理性能力尚待发展的儿童来说,引入反面内容是要慎重的。

(三)民族精神教育的方式包括直接经历式体验和间接经历式体验

1.直接经历式体验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初级阶段。笔者认为,直接经历式体验,是人类获得体验的初级阶段。这种体验对于没有丰富生活阅历和理性能力、没有充分发展的幼儿和小学生来说,是相当必要的。因为他们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获得大量关于民族精神的感性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过要儿童真正能够获得这些感性经验,还需要教师以儿童的个人情感为中介,建立活动与民族精神的联系,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活动就是践行民族精神,自己也是有能力践行民族精神的。区分直接经历式体验和间接经历式体验,还要求我们在民族精神教育中,让儿童逐步学会理性思考,通过理性抽象那些感性经验,扩展感性经验的适用范围,并为今后间接经历式体验打下基础。

2.间接经历式体验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高级阶段。随着儿童生活阅历的丰富和理性能力的发展,就需要进行间接经历式体验。其一,人类的一切学习,不可能都是源于直接经验,否则面对如此多的内容,我们就无法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超越。民族精神教育也是这样,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学习不可能都来源于直接参与活动,很多内容是需要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思考而内化。其二,从直接经历式体验到间接经历式体验的过渡符合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规律。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和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形式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因此,随着思维的逐步发展,民族精神教育也应该逐步采用间接经历式体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责任编辑/赵 煦

猜你喜欢

消极经历民族
消极的后果
画与理
冰尜8级 经历风雨
MINORITY REPORT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经历与感悟
让自己发光
民族万花筒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