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职前教育

2009-12-01

理论导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网络

李 莉

摘 要:网络时代对教师职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等带来了挑战,也为教师职前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了机遇。高等师范院校应把网络作为教师职前教育发展的立足点和支撑点,寻求现代教师职前教育发展的新视点。

关键词:网络;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职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7-0095-03

作为信息时代来临的显著标志,网络是一个集通讯网、计算机、数据库和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而构成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能随心所欲地将图、文、声等多媒体信息传送到设置好了的终端设备。进入21世纪,网络开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及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深入,同时也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在现代教育中的爆炸性渗入和迅速蔓延,对现存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教育模式、课程内容、教师职能和学生学习等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作用于教育过程,同时也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影响着教育本身。

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正在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由于传统的师范教育采取“学科专业、教育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混编模式”,师范生通过一次性的师范教育,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成为以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为主要任务的教师。这是社会发展缓慢和受教育者文化水平低下情形下的教师培养模式。转型后的教师教育是职前、在职培养一体化的教师培养模式,强调对教师职业发展全过程提供支持,要求师范生学科能力专长、基础知识宽厚、教育理论扎实、教学技能专长并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在传播知识、传承文化过程中启发思考、指导探究、促进学生发展。要求教师终身学习,防止知识老化、思想僵化和教法退化。培养的是“临床诊断型”、“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它是同多元化、学习型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教师培养模式。在当今教师教育培养中,把网络作为教师职前教育发展的立足点和支撑点,无疑是寻求现代教师职前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和新视点。

一、 网络时代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职前教育面临的挑战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宏伟目标,培养数以万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都必须依靠教育,归根到底要靠教师。教师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早已被世界各国所认识,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早在1986年5月发表的专题报告《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中就指出,面向21世纪的美国人必须认识两点基本的真理:第一,美国的成功取决于更高的教育质量;第二,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一支与此任务相适应的专业队伍,即一支受过良好教育的师资队伍。①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在报告中指出:“应当承认,教育的进步主要取决于全体教学人员的资历和才能,也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人格、教学方法和技术素质。”② 不容置疑,教师不仅是教育资源中的第一资源,也是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关键。现代社会对教师教育机构培养、输送优质教师资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对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育的核心是要为基础教育持续不断地培养、输送优质的教师资源。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合格的新型教师的历史使命,重点任务是完成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使学生在职前教育中习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尽快适应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站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为此,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职前教育必须面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师培养与培训模式,持续不断地为基础教育输送数量充足的优质教师资源。网络时代给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对培养目标提出了挑战。培养目标(educational goals)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具体要求。纵观教育发展可以看出,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经历了由经验型教师到技术型教师再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型,培养目标的变化反映出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培养人才总体素质不断提高的需求。目前,网络已经引起了教育手段、教育过程、教育组织结构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根本性变革,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职前教育作为培养教师的母机,必然会受到不小的冲击。我们要夯实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学习环节的练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还必须把学生的网络意识和网络运用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系之中去,使他们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其次,对培养内容带来了挑战。网络打破了人们之间固有的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改变了知识的容量和传播方式,教育正从知识陈旧、内容相对固定、教材基本统一的现状向知识不断更新、学习领域不断拓宽、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发展。因特网上的教育信息异彩纷呈,还出现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工具的教学课件(也叫电子教材),这些电子化的教育信息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形象、逼真的视听效果,远远优越于文字材料,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特点在网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从世界上任何地方获得最新的信息和资料。此外诸如专题网站、教育专家个人网页、专业学术组织的网站、专业电子杂志等个性化教育资源,更是为学习者提供了难以穷尽的资源宝库。知识资源的共享和最优化利用使传统的信息存储和利用方式发生质的飞跃,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教育资源的不足。这种现状就把一种无形的竞争机制引入了教育领域,迫使教育内容必须进行重大的变革。因此,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师教育内容必须打破原有的固定陈旧模式,保持不断的变革,利用网络丰富学生的教育信息,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国际国内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有较全面的了解,以利于学生教育理念的形成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第三,对培养方法带来了挑战。随着以Internet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包括校园计算机、网站浏览、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学校以及网络支持的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网络教育新模式,给高等师范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利用网络技术,每个受教育者都可以享受到网络上的教育资源与服务,都可以选择全世界一流的教师来上课;都可以通过网络向全世界最权威的专家请教;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获得最新的信息和资料。网络中各种教育专题网站、网络虚拟课堂等“网络时代”的课堂形式应运而生,师生的交往突破了现实中的时空限制,交往方式也更多样化。受教育者的“受教”和教育者的“施教”行为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网上搜寻、网上交谈、探讨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使得网络信息时代教师的教学方式极其丰富多样,并对每个学生产生不同的意义和效果。

二、 网络时代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职前教育面临的机遇

网络时代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职前教育问题已经受到了普遍关注,教师教育的模式和手段的研究,是当今各国改革和发展教育的关键课题之一。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展利用网络进行教师教育培训的实践。在美国教育委员会进行的调查中,有70%的教师投票认为教师专业培训应列在首位。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连续3年的调查也得出同样的结论:教育机构认为他们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怎样帮助教师把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今后国家将致力于改革对未来教师的预备教育(即教师职前教育)和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我国也早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可以说,网络时代给师范院校的教师职前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网络时代为教师职前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网络提供的教育条件可能使师范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发展,这恰恰符合基础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期待。当然可能性要转化为现实性需要条件,需要教师职前教育中对师范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网络时代为教师职前的个性发展开辟了天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所有的学生接受到一种符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教育,在每个学生“自然性”的基础上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一直是教育的追求和理想。网络时代给教师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所有的图书馆(公共图书、学校图书馆和个人图书馆)、数据库政府档案等公共信息都将在不久的将来进入网络而且大量的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如专题网站、教育专家个人网站、专题新闻、专业学术组织的网站、专业化的电子杂志等也将遍布网络,这些个性化的网上资源为受教师职前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可以真正满足教师职前教育的个性化发展要求。

三、 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职前教育:网络时代的顺应与超越

在网络信息时代,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职前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调整教师职前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方式方法,才能满足师范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时代对教师教育的提出的新要求。并且借助网络的有利条件,使师范院校的教师职前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高等师范院校应该不断完善校园网络,为教师职前教育提供良好的网络信息平台。师范院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学校特色优化自己的校园网络平台,突出师范特色,适应网络教学的需要,为师范生职前成长提供有效地帮助。师范院校应进一步加大校园局域网经费投入力度,加大资金和专业人员投入,加快上网速度,为学生创造便利的网络环境,使学生能够及时上网,从网上获得有效的教育教学信息。加强校园网吧建设,加大学生宿舍、办公室、实验室和教职工家庭上网的硬件投入,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的上网机会。学校应当充分运用校园网络,加强各专业的教学网站或专题网页建设。建立集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多向互动的比传统媒体更吸引人的教学网站或专题网页,提高网络运用的效果。并且充分利用其他网站及其他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等资源,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引导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为师范生的职前成长提供广阔而富有生命力的网络环境。

其次,师范院校教师应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渗透运用网络的意识,在网络资源的运用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师范院校的各科教师都可以利用网络关注自己所讲授课程的学科前沿动态和相关学术信息,并适时适机的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以拓展师范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并为学生有效运用网络做引领。而从事学科教学论的教师更应该利用充分网络,带领学生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把优秀的教育资源引入课堂。如在进行课例分析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整合文本案例分析和录像带分析的效果,进行视频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把网络上的教育论坛引入课堂教学,冲击学生的思维,也可以介绍相关的教师教育网络,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网络资源的运用。如向学生介绍全国范围内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领域最高级别的网上教研中心,由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中央教科所开通的中国教研网;由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李镇西创建的教育在线论坛等,使学生在职前成长的过程中就和现实的基础教育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广大的在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当然,现在网上学习资源很丰富, 有 IP 教学课件、 (下转第99页)(上接第96页)多媒体课件、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说明、网上自测题等资源, 只要学生登录有关的网站, 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自己要学习教学信息资源, 还可以通过网上课程论坛、BBS 讨论、电子信箱、答疑电话等形式进行互动学习。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分析,使网络教育资源能够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师博客,论坛,电子邮件等形式,建立和师范生的密切联系,随时关注他们的成长,引领他们的成长,在师范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广泛使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师范生之间跨年级的交流帮助机制,建立在校师范生和已经毕业的师范生的交流讨论机制,在这种广泛的交流帮助机制中,促进师范生的成长。

第三,师范院校的学生应该学会有意识的运用网络资源促进自身的成长。教师的介绍和引领只是一个方面,要想真正通过网络提升自己的职前成长,师范生应该有主动运用网络有效资源的意识。师范生可以通过网络关注基础教育的前沿动态,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和自己学科目前的中学教育实情,把理论学习和中学教学实际联系起来思考,形成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可以借助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学习相关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法,学习名家的教育经验,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教案、课例、多媒体课件等教育资源,并进行分析选择,有目的的使用这些教育资源;可以利用网络和优秀的中学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使自己在职前教育中尽快成长起来;还可以利用网络空间、博客等多种形式梳理自己在师范教育中的思考,建立自己的自我成长反思记录机制,使自己向研究性教师迈进。只有师范生把网络作为自己成长的工具,理性的运用它,才可以主动地摒除网络的负面影响,使它更好地为自己的职前成长服务。

注 释:

①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DB/OL].http://www.hle du.com.cn/jxjy2001/lwdg/478.htm

②谈松华,教师教育中的远程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杂志(资讯版)2003: 24.

参考文献:

[1]董俊.谈网络与中文教学的现代化[J].教育与职业,2006-01.

[2]包国庆. 教师教育发展中的六大困境与网络化解[J]. 教育发展研究,2005-02.

[3]刘开练. “网络时代”大学教师的角色分析[J].社会科 学战线,2006,(1).

[4]杨文潮. 对我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反思 [J].教 育探索,2005,(7).

[5]祝智庭.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J].中国电话 教育,2003,(9).

(责任编辑:陈合营)

猜你喜欢

高等师范院校网络
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方向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研究综述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