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撑起“中国制造”的明天

2009-12-01蒋静希

就业与保障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技工技能

蒋静希

两姐妹的对话

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一个小村庄里,吴雅莉已经早早地为自己将要去哪家工厂做准备了。吴雅莉承认:“从小学到初中,由于成绩一直不是很好,我对未来也没有多少想法和期望。后来只好报考了技校,只要能找份工作就行了。”不过,她也有羡慕的对象,那就是她的堂姐吴春荷。“她现在在浙江读大学,每次放假回家,都向我讲起大学里的生活,很吸引人。”不过,今年暑假,面临最后一年的大学生活了,吴春荷却显得闷闷不乐。“我问起原因,她说快毕业了,怕找不到工作!这时,她反而羡慕起我来了,说你参加完职业课程培训之后,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前景。”吴雅莉也满怀自信地说道:“那当然了,我现在手上就要好几家工厂要我了,我要好好选择选择。”

如今,就业话题让人们对职业培训的价值和期望日益增高。这种趋势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今年夏季的高考,与每年众多考生共挤“独木桥”不同,2009年许多人选择了职业技工学校。

然而,纵观建国60年来中国职业教育走过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工学结合”的时代

在全国加大职业教育的今天,我们要想毛泽东时代的教育。“勤工俭学”、“半工半读”、“教育与生产劳动、理论同实践、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的“三结合”,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时代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整个社会都在向“学而优则仕”的“读书做官”思想宣战,社会也在积极地为国家培养知识化的工人农民,为国家培养新型的职业技能型人才。那个时候,知识分子进行农业生产是平常的事。然而,今天的大学生却很少主动走向农村。好在现在国家正在引导一批批大学生走向基层成为村官。但是,也有人指出:这种脱离农业生产,靠国家待遇扶植,同时又有违“村民自治”的做法值得担忧!

一度令人担忧的职业教育

20世纪80年代,有很多优秀的中学生以非常好的成绩考入职校学习。粗略算一下他们现在的年龄,也都四十多岁了。面临着孩子中学毕业之后的打算,绝大多数人却都不愿意让孩子去念职校。如果问起原因,难免会有些伤感。在一次次的转岗、丢饭碗中,职业教育的岗位和收入水平的不稳定性愈发彰显出来。所以,很多人对当初选择进入职校的做法感到后悔,所以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再重蹈覆辙。

“文革”之后,经过十几年的恢复建设,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仔细观察,它的基础很不牢固,关键就是生源问题。

在众多城镇,就读职业学校是绝大多数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的无奈选择。连年扩招之后职业学校的生均办学条件也明显稀释,教学质量很难保证。而中国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一线工人,也被人称为“社会最底层的孩子”。你要知道,人都是想往高处走的。所以,在一线技术工人待遇极低的情况下,很多人在“逐利”心态之下是不会就读职业学校的。

职业教育依然存在观念问题

积蓄已久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充分发展。教育部门内部、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教育部门与行业之间,没有理顺的种种关系,造成投入失衡,相互独立,各成体系,管理存在矛盾,行业联系割裂。

不仅如此,在中国整个教育中,职业教育历来最为薄弱,长期被戏称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加上改革开放以来连年的大扩招,职业教育的质量开始下滑,职业教育还屡屡受到“质量让位于速度”的质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也开始走入边缘化的窘境。

受1998年以后高校扩招的冲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是雪上加霜,一些职业学校纷纷减少招生,甚至关闭,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好在近年来,国家已渐渐意识到技能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和制订优惠政策,职业技能教育开始逢勃发展。但是,在拥有如此庞大的职业技工教育体系下,还是满足不了现代产业体系配套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些专家指出,传统价值观是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最大的障碍。传统观念中,“工字不出头”,只有读书做官才有前途,演变到现代社会则成为一味追求高学历、一门心思想考公务员、做“白领”。“城市里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很少愿意让孩子毕业后下车间,做技术工人。”于是便出现了尴尬的场面:一边是许多企业追着技校抢毕业生,一边则是技校四处奔波到各个中学找生源。

一位校长无奈地说道:“学校想尽了各种办法,非常难!分数高的、家里有钱的或者有权的都上普高了。”

社会上也有绝大多数人认为,就读职业学校让人瞧不起,就业工作地位比较低。一些人甚至毫不客气地讲道:“所谓的职业教育,就是在升学竞争中被淘汰学生的最后落脚点,是不得已才会进入学习的地方。”

“技工荒”背后,谁来撑起那片天?

据预计,到2009年年底仍会有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尽管如此,珠三角却仍在为“技工荒”发愁!珠三角产业升级迫在眉睫,然而持续数年的“技工荒”以及产业工人普遍素质较低成升级“拦路虎”!

珠三角现代产业体系就像一座金字塔,它的底座要靠庞大的技术工人支撑。然而现实却让人不得不担忧,在珠三角为“技工荒”发愁的同时,谁来撑起“广东制造”的明天?

持续数年的“技工荒”以及产业工人普遍素质较低的状况使珠三角产业升级障碍重重。“现代制造业必须有现代的产业工人与之配套,因为再好的图纸没有技工生产,也成不了产品。”但是,这种状况已经成为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职业教育:眼下与未来的权衡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关键在哪儿?“行政推进是必要条件,却代替不了扎扎实实的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通过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学校专业和师资的专业化水平,满足部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技术业务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专家为此建议,打破全国劳动力市场壁垒,一方面使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将有助于解决城市对优秀技能型劳动力的强烈需求。而这也将是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建国初期,由于制造业刚刚起步,企业需要大量经过职业培训的劳动力,为了打造新时代之下中国工业的能工巧匠,中国职业教育开始发展。不过,现在的中国职业技能教育过于重视单一的技能培训,忽视了学生多技能的培养。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为了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职业教育的模式和目标也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职业教育从一种普遍基本的教育转化到培养多技能复合型的人才。毕竟,教育不能将目标只放到现在,而应该将眼光放长远,认清经济发展的方向,让职业教育从单一走向复合,培养多技能的人才。

“职业教育的变化是根据公司企业的要求而变的,企业的要求是职业教育变化的原因。企业的变化非常快,在通常情况下,学校的教育总是落后于企业的发展。如果学校能与企业进行紧密地合作,这样就可以获得企业最新的信息,从而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中国制造”时代的职业教育:明天更美好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我国迎来了“中国制造”时代,这是国际分工使然,也是中国经济腾飞、民族复兴的一个机遇。“中国制造”谁来“造”?当然是我们中国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纵观当今的中国,有多少人意识到“中国制造”时代的到来?至少我国的教育在某些方面是准备不足的,首先就是高级技术人才的短缺。不论在哪里,高级技术人才都是“抢手货”。全国各地为吸引技能人才,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方广东省就对获得“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实行“不限生活、不限单位、不限时间”的优惠接收政策,即高级技能人才在落户问题上享受本科生以上的待遇。

在这种前提下,职业教育的升温是再正常不过的,不仅是总人数,原来困扰高职的报到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虽然人们的观念还没完全转变过来,但这至少说明了职业教育在慢慢地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技工技能
从技工到英雄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画唇技能轻松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