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抗凝药华法林

2009-11-26缪宏伟

上海医药 2009年10期
关键词:血栓性华法林瓣膜

缪宏伟 粱 燕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相当比例与血栓性栓塞相关,适时、合理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长期以来,临床多选用华法林治疗血栓性疾病。华法林不仅具有抗凝作用,还具有溶栓作用。

1作用机制

华法林为双香豆素衍生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转化而抑制凝血因子Ⅱ、Ⅷ、Ⅸ、X以及抗凝血因子蛋白C、蛋白s的活化,使这些凝血因子无促凝活性,从而阻断凝血过程。华法林对已活化的因子Ⅱ、Ⅶ、Ⅸ、X无影响。

2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

华法林口服生物利用度好,起效和作用时间可以预测,口服后12~24 h起效,最大抗凝血效应时间在72~96 h,抗血栓形成最大效应时间为6 d。本药可以无活性代谢物通过乳汁排泄,对所喂养婴儿的凝血酶原时间无影响;也可以无活性代谢物排泄入胆汁,再被重吸收,从尿中排出。

3临床适应证

3.1外周动脉血栓栓塞

对急性血栓闭塞性病变者,注射肝素和口服华法林可使栓塞复发率减少75%,长期口服抗凝药还可减少死亡率,高危患者需要终生接受抗凝治疗或直至诱因消除。

3.2急性心肌梗死

国内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者接受溶栓治疗后,若有外周动脉或静脉血栓高危因素者。应以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以预防血栓性栓塞。

3.3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最佳时间是由出血危险性和再发静脉血栓栓塞危险性所决定的。通常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华法林治疗,应用肝素4~5 d以上或连续2d国际化比值(INR)>2.0后停用肝素,再改用华法林口服治疗6个月以上,维持INR于2.0~3.0。

3.4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严重瓣膜性疾病的有效手段,正确掌握华法林的抗凝治疗方法是减少患者换瓣膜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3.5房颤动与脑卒中

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患者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适宜剂量的华法林治疗可减少68%的卒中,使脑卒中的发生率从4.5%下降到1.4%。

4使用剂量及监测

口服华法林的初始剂量建议为3~4.5 mg,次日起维持剂量2~8mg/d。大于75岁的老年人和存在出血危险的患者,应从2 mg/d开始。多数情况下,中等强度的抗凝是合适的,即INR控制在2.0~3.0。剂量调整应根据INR值,每次增减量为0.5~1mg/d。

5市场概况

随着我国人口日渐老龄化,心、脑血管血栓的患病率逐年攀升,市场上对于预防与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需求非常大。目前,我国抗血栓药市场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并保持着近两成的年增长率。而华法林作为经典口服抗凝药,具备安全、有效且适应证广泛等特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近年来其销量保持逐年增长趋势。

华法林的剂量规格原有2.5和3 mg/片两种。为方便患者调整剂量,上海信谊九福药业有限公司现又增加了1mg/片的新规格,可避免剂量调整时掰开服用出现误差。

猜你喜欢

血栓性华法林瓣膜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关联性研究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CHA2DS2-VASc评分在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