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赖诺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2009-11-26刘湘红

上海医药 2009年10期
关键词:尿酸左室左心室

刘湘红

摘要目的:探讨赖诺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逆转及对C-反应蛋白、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83例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给予赖诺普刺10~20mg,每天1次口服,把血压控制到<18.62/11.97 kPa,疗程为16 wk,监测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C-反应蛋白、尿酸、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变化。结果:用赖诺普利治疗16 wk后,患者血压、C-反应蛋白和尿酸水平明显降低;经赖诺普利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赖诺普利能够显著降低血压,干预和逆转左心室肥厚,降低C-反应蛋白和尿酸水平,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赖诺普利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中图分类号;R97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533(2009)10-0474-02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害。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呈连续正相关。EH引发的左心室肥厚是心血管事件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可以延缓或逆转LVH,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笔者使用赖诺普利治疗EH合并LVH患者83例,观察药物对左室重构的改善和C-反应蛋白、尿酸(uric acid,UA)水平的影响。本文对此作一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门诊和住院EH患者83例,其中,男51例,女32例,年龄53~72岁。病程3`19年。EH诊断符合1999年WHO/ISH的诊断和分期标准,为轻、中度高血压,且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LVH。入选患者均未经降压治疗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4 wk以上,并剔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肿瘤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1.2治疗方法

给予赖诺普利(上海信谊万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每天1次口服,使用2 wk血压达标者(即坐位血压<18.62/11.97 kPa)继续服药至试验结束,未达标者采用最大剂量20 mg,1次/d口服,共治疗16 wk。治疗前后监测血压、超声心动图、CRP和UA。每周至少随访患者1次,了解血压及用药情况,记录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1.3.1血压监测

患者每周至少监测血压1次,时间为上午8~10时,测量前静坐10 min,使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右上肢肱动脉坐位血压2次,每次间隔5 min,取平均值。

1.3.2心脏超声检查

由同一名医生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美国HP2500型二维超声心动仪,探头频率2.5MHzQ测得室间隔厚度(im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心室肥厚(1eft ventrieular hypertrophy,LVH)、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根据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1efteentrieular mass,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eentricularmass index,LVMI)LVM=1.04×[(LVEDD+IVSr+LvPWT)3-LVEDD3]-13.6,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0.006×身高(m)+0.0128×体重(kg)]-0.1529,LVMI=LVM/BSA。LVMI采用Devereux标准,男性>134 g/m2、女性>10 g/m2为左室肥厚。

1.3.3实验室监测

于治疗前、治疗16 wk后监测血清CRP及UA,CRP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正常参考值:0~3 mg/L;血清UA采用酶比色法,正常参考值:160~416 μmol/L。试剂由芬兰Orion公司提供,使用Bs-3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相应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治疗16 wk后,赖诺普利能显著降低血压、CRP及uA水平,结果见表1,赖诺普利对LVH的逆转作用见表2。用药期间有4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干咳、干呕、乏力症状,未给予特殊处理。也未中断服药。

3讨论

高血压患者血管壁长期受压力和异常血流的冲击,血管内皮出现损伤,损伤的内皮可以引起炎性细胞黏附,激活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促进单核一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进入受损细胞内产生IL-1、TNF-α,刺激肝细胞合成CRP。而CRP是EH的独立危险因子,也是EH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UA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约2/3的UA由肾脏排泄,其余的UA由消化道清除。UA可直接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使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下调,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而使血管阻力升高,升高血压。高UA血症与高血压互为因果,相互促进,UA可能是高血压病的中介体。最新实验及临床研究也证实,UA水平增高可能引起高血压,基础UA水平被认为是高血压发病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高血压病后早期(<2年)即已出现室壁和左室腔的几何重塑,表现为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增厚及左室腔的球形化等变化。随着病程的延长,室壁厚度和左室腔球形化可进一步加重。血压的升高能引起收缩期压力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及压力负荷而导致LVH。EH伴LVH者与不伴LVH者相比,前者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也更易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各种并发症。

赖诺普利为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其本身就是活性物质,在体内不经代谢直接发挥降压作用,几乎完全以原形从肾脏排出。降压作用缓慢而持久。赖诺普利通过抑制ACE,降低机体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浓度,从而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降低交感系统的活性,抑制心肌增生、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使心脏重量减轻,结缔组织减少,从而改善心功能。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显著改变与全身血管阻力的增加及伴随的血压升高密切相关,因而降低血管阻力有重要意义。阻断Ang II形成是赖诺普利产生降压作用和逆转LVH的主要原因。应用赖诺普利治疗83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结果显示,在降压的同时,患者治疗后的CRP及UA水平亦明显下降,提示该种药物在阻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同时,还能降低CRP、UA水平,但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显示,赖诺普利降低血清CRP可能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轻度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降低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脂蛋白(a),抑制炎症反应和抗氧化应激有关。已知赖诺普利除可有效降低动脉血压外,还能阻断AngⅡ介导的肾小球高压,降低系膜对大分子的通透性,这一作用独立于其降压效应之外。这可能是赖诺普利降低UA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赖诺普利降低高血压患者CRP及UA水平的重要意义在于赖诺普利的靶作用具有双重性,既降低血压,亦可阻断血压和ERP、UA之间的因果关系链。本研究中,患者LVtt减轻一方面源于赖诺普利本身逆转心室重构的药理学特性,另一方面也可能与CRP、UA水平下降有关。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未设对照组,须临床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尿酸左室左心室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喝茶能降尿酸吗?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尿酸真的能杀死泰国足疗小鱼吗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