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是开国大典受阅第一兵?

2009-11-26刘永路

党史纵横 2009年10期
关键词:军旗开国大典天安门

刘永路

200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将举行国庆60周年大阅兵。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60年前的那场开国阅兵。当年的阅兵仪式留下了许多未解的谜团:比如究竟谁是开国大典大阅兵的军旗手?为什么年轻的海军方阵走在开国大典阅兵式的最前列?等等。为破解这些历史谜团,笔者多方查寻。在寻访过程中,得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参加过多次国庆大阅兵的孙国桢、方昆山等人的帮助,终于在新疆和丰县一个与哈萨克期坦共和国几近接壤的偏僻小城中找到了“失踪”多年的开国大阅兵的“八一”军旗手——李冠英。李冠英是原国民党“重庆”舰起义的一名学兵,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的年轻学员(后任教官)。当笔者见到他时,当年英姿勃发小伙子,如今已是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这位“神秘”老人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到底有多少没有解开的秘密从他的身上可以找到答案?

神秘赴北平,海军部队排在受阅第一列

1949年9月初,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原国民党“重庆舰”起义的数百名官兵集中在鸭绿江畔的安东海校(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前身,安东即今丹东市)学习。一天早操,校首长拿着花名册在队列前点名:

“李冠英!”

“到!”

一位1.76米、浓眉大眼的小伙子应声出列。校首长一连点了50位学员的名宇,然后对他们说:“你们这些同志今早不出操了,马上回去打好背包,备好枪支,准备执行任务!”大家立即想到,可能是上前线参战。他们打好行装后,还和下操回来的战友们紧紧拥抱,挥手告别。随后,50名学员乘坐一辆军用列车出发了。临上火车前,校长向大家叮嘱道:“沿途尽量不要下车,如有人问你们从何处来?可回答从后面来;问你们到何处去?可回答到前面去。”校长的话引得大家一阵笑声,同时也给此次行程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学员们坐上火车后依然不知道究竟要去哪里。

列车经沈阳到达天津,又于深夜到达北平前门车站。学员们下车出站,乘坐两辆卡车经天安门向西疾驰,到达目的地时李冠英才认出,这里是他小时候常来玩儿的地方——黄寺兵营。次日,邓兆祥、张学思两位校长在几位军区干部的陪同下来住地看望大家,张学思校长向他们正式宣布:“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次派你们到北平来是执行一项极其光荣的任务:准备参加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张学思的话还没讲完,李冠英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真想不到。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样光荣的任务会落到自己身上。他发现队列中有许多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训练中,由于李冠英军姿好,队列动作标准,荣幸地被选为开国大典阅兵式的掌旗手。李冠英知道,一名受阅大军的旗手。犹如一艘军舰的舵手,其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阅兵式的训练紧张而又愉快,白天在骄阳下练,晚上在灯光下练,直到练得每个人四肢肿涨酸痛,精疲力竭,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大家的情绪都非常高涨。9月29日上午,朱德总司令在前苏联顾问和军区首长的陪同下,来到训练场,对受阅部队进行预阅。临时检阅台是用几辆卡车拼成的,根据前苏联顾问的建议,按照国际阅兵的惯例,阅兵指挥部决定,海军代表队排在受阅部队的第一列,预阅结束时,朱总司令高兴地说:“我们解放军的行列里,第一次有了海军,这很好!”前苏联顾问接着提议说:“海军的服装应改变,不要穿陆军的布服装了,要穿蓝呢子海军干部服,戴大沿帽。”当晚,从军区服装厂紧急抽调的20多位师傅就开始连夜赶制海军干部服。

开国大典,他成为受阅第一兵

日子在一天一天临近。1949年9月30日晚,李冠英和战友们终于等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10月1日凌晨,凌厉的哨声想起,划破尚未放亮的夜空。李冠英和战友们立即起床,穿上崭新的蓝呢子海军干部服装,戴上白色的大沿帽,蹬上擦得油黑锃亮的皮鞋。用过早餐后,部队又进行了最后一次详细检查。检查完毕后,全体战士乘车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海军代表队作为受阅部队第一列。位置在天安门以东当时的公安部对面。随后受阅的各路部队也陆续到达,在指定的位置上等待。时间一分一秒地走过,李冠英怀着激动的心情不时地看着手上的表。

下午3时,广场上欢声雷动。毛泽东和朱德两位领袖一前一后,最先登上天安门城楼。林伯渠宣布大典开始。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声中,毛泽东主席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放28响,声震大地。李冠英和战友们含着热泪聆听毛主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公告宣读完毕,在军乐声中,朱德总司令在聂荣臻代总长的陪同下,分别乘敞篷车检阅三军部队。朱总司令的车首先在海军代表队前停下,他面向军旗庄严地举起了右手,李冠英立即将垂直竖立的军旗擎起向前下垂45度,向这位身经百战指挥千军的英雄敬礼。他在心中默默地说:“敬爱的总司令,我们全军将士向您致敬!”阅兵后,朱德总司令重登天安门城楼,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分列式正式开始。

分列式的第一序列是年轻的人民海军代表队,李冠英和他的战友们紧随着聂荣臻的敞篷车,光荣地走在各受阅部队的最前面。当时天安门两侧各有三座门,他们由东向西行进。队列通过东三座门时,海军队伍分成三列同时过门,然后在整齐线上重新整合成一个方队,以“八一”军旗为前导,迈着雄壮有力、威武整齐的步伐走向天安门,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李冠英肩扛“八一”军旗走在受阅大军的最前列,他的两旁,各有一名端着铁把冲锋枪的护旗兵。

在接近东边金水桥时,聂荣臻总长在车上向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行军礼,李冠英随之用了一个十分熟练利落的动作,在双脚齐步换正步的同时,双手迅速擎旗向前下垂45度,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将士,向新中国的最高统帅致敬。这一瞬间,忽然刮起一阵小风,将李冠英向前倾擎的“八一”军旗吹卷起来,李冠英竭力想把军旗抖展开,但由于身上的军旗背带起了限制作用,使他几次努力都没有收效。就这样,他擎着吹卷的“八一”军旗通过了天安门广场,当时拍摄的新闻纪录电影胶片上,还保存着这一历史镜头。谈起这桩往事,老人心里还存有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无尽的光荣和自豪。作为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第一名军旗手,他见证了一个伟大民族站起来的神圣的时刻,成为接受毛主席检阅的第一人!

当李冠英擎旗走过天安门时,从广场学生队伍中跑出一对男女青年,手中拿着一朵红绸子做的大红花。女青年径直走到李冠英面前,把那朵大红花系在他的胸前,李冠英不能停下脚步,而那位姑娘又系得很认真,所以边走边系,一直走了很远很远,终于在万众瞩目之下,把那朵大红花系在李冠英的胸前。这时,李冠英已是满面通红,他不好意思地向那位女青年小声道谢。就这样,李冠英扛着军旗,戴着红花,眼含着激动幸福的泪

猜你喜欢

军旗开国大典天安门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10月历史大事记
风采·军魂
母亲心底的八一军旗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前看升旗
韩媒:日旧军旗文化民间扩散渗透儿童令人堪忧
陈氏父子的上海往事
(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