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的补偿性教育

2009-11-17冯雅静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幼儿

冯雅静

[摘 要]:因为补偿缺失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为此,我们遵循“缺失优先”(对幼儿的发展不足进行补偿性教育)的原则,在深入了解评估幼儿数学发展现实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目标,借助多种相应活动,使幼儿的不足得到补偿。

[关键词]:数学教学 补偿性教育 幼儿

人类社会活动都是有目的活动。作为幼儿教育内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来说,更是有明确目的的活动。它是围绕“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的总目标进行的,对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有着重要价值。

然而,这种从社会需要和人的潜能出发而考虑制定的教育目标,是一种理想的目标,是行动者期望得到的结果或所要求达到的标准。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它和幼儿发展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同群体,不同个体差距不一定相同,有大有小。其中,差距较大的部分正是教育的“用武之地”,因为补偿缺失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为此,我们遵循“缺失优先”(对幼儿的发展不足进行补偿性教育)的原则,在深入了解评估幼儿数学发展现实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目标,借助多种相应活动,使幼儿的不足得到补偿。

一、观察评估,突出重点目标

国际著名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指出:“家庭和社区中的日常环境,通常都为学生提供了相当一部分教育方面的发展,学校没有必要重复校外已充分提供的教育经验。学校的种种努力应该主要集中在学生目前发展中存在的差距上。”为了避免这种重复教育,我们通过家长问卷和分层观察方法对本班幼儿的数学发展水平进行调查评估,找出缺失的重点,制定具体的操作性目标,并不断根据数学活动中的反馈对它进行调整,真正促使幼儿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

数学知识体系不同于其它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必须在有一定心理准备的前提下通过系统教育,才能使幼儿对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有所感知和理解,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但是,由于家长缺乏对数学教育特点的认识,在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方法比较简单,平时运用数学知识的频率也较少,所以对幼儿入园后的数学学习造成了一定影响。

大多数幼儿数数和简单的加减运算能力较好,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差。缺乏学前关于分类排序、比较等方面的知识,好模仿,少创新。

在了解了幼儿现在能够做什么、知道什么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帮助幼儿学习从“按物体某一特征排序”到“按物体一定规律排序”及“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正逆排序”的重点目标,组织幼儿开展了“小熊排队”、“打扮树宝宝”、“串项链”、“设计花边”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的相应活动,以教育的参与和影响,使幼儿的发展不足得到了补偿。

二、因人而宜,互动刺激发展

数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把数学概念的属性或运算技能的要素转化为幼儿可以独立操作学习的活动,这些活动是通过教师、教育信息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的,由此就构成了不同的互动方式。

在具体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发展缺失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努力寻找教与学的默契点。

对于某些概念或知识,有的幼儿凭自己的努力无法理解,我们经常采用指导性互相方式,通过提问来刺激幼儿接受信息。如“分类计数”活动,对幼儿来说是逻辑性较强的新知识,有较大的难度。同一数量的物体,要分别从大小、颜色、形状三个不同角度分类记数,既要对物体外形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又要点数物体个数,还要理解标记含义。幼儿一时难以掌握,我们就出示分类卡,通过“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不一样”“每种特征的物体有几个”等问题指导幼儿边看边数边记。最后,幼儿在对教师提问的积极回应中学会分类记数的技能。

而有些数学知识或概念,操作性强又具有一定的情景性,我们就采用引导性互动方式,给幼儿以更多的自由操作、探索机会的互动关系,或通过一个中介物来传递教育信息指导和影响幼儿的活动。

如《小蝌蚪找妈妈》是围绕“数物对应、按数序排列和认识10以内数字”的目标设计的活动。活动前,我们带有数字的青蛙卡片和画有相应蝌蚪数群的卡片出示在黑板上,幼儿见后,马上围上前来,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有的在认读青蛙肚皮上的数字,有的在数着每张卡上的蝌蚪数,有的则来问我:“老师,这些图挂在黑板上干什么呀?”不一会儿,就有两个小朋友像发现了新大陆似地叫了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卡片上有几个蝌蚪就找数字几的青蛙做妈妈。”这样一来,又吸引了几个小朋友,大家就干脆主动玩起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就这样,幼儿借助老师提供的背景图经过自由探索学习,获得了新的经验。

这种因人而宜的互动方式,能唤起幼儿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促进幼儿的学习知识起着积极的“积淀”作用,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辅垫。

三、加强练习,积累学习经验

很多知识经验、技能必须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巩固。尤其是在数学发展方面有“缺失”的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建构更需要一个不断练习和积累的过程。

超前练习,是一种教学前期准备活动。我们根据将要进行的有难度的教学活动内容,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晨间室内活动期间进行反复探索,老师边观察边指导,帮助幼儿获得相关数学经验。教师因掌握了幼儿的发展状况,能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

如《图形身份证》的活动目标,是“能概括各种图形的外部特征,会用标记来表现这些特征。”要幼儿会动手做标记,就要先会说特征。为此,我们先组织一部分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用图形拼板玩“图形宝宝找家”的游戏,让他们每人先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相互说一说颜色、形状、特征,再比一比大小,然后,送到有相应标记的筐子里。这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这些练习过的幼儿自信心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发言热烈了,学习效率也增强了。

在一个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常利用区角游戏的形式,从幼儿学习经验、学习速率上的差异出发,为幼儿提供同一内容不同层次、不同表现形式的材料,鼓励幼儿进行重复练习,做到温故而知新。

随机练习是日常生活中一种自由松散的练习活动,最受幼儿欢迎。在饭后、在课余,我们利用周围环境和偶发事件,组织幼儿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活动,积极营造数学学习的氛围。如数一数墙饰中的蜈蚣有多少脚,和同伴比一比谁高谁矮,唱一唱数学歌,找一找有数字的东西,看一看周围物体的形状等,既方便又有趣,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数学无处不在,从而增强内在的数学学习动机,随时随地地主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通过自我体验不断促进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

对于幼儿来说,要提高数学构建能力,家庭练习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我们定期和家长沟通,把班级阶段数学教学目标及时告知家长,并通过家长园地、家长会,当面交流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使他们在了解指导方法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组织安排孩子的练习活动。帮助孩子不断强化数学概念,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努力促进家园一致、教育合力的形成。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