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连续(系列)报道的思考

2009-11-16杨立军

活力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下岗职工佳木斯电话亭

杨立军

一、连续(系列)报道的传播效果定位——对深度传播效果的不懈追求

“传务求通”是一切传播活动追求的目标,即让传受双方实现沟通,取得有效传播效果。电视连续(系列)报道题材重大、内涵多元、时空跨度大,在特定的时间段中呈累积式陆续播发。其规律可概括为:重大题材内涵的深度拓展+电视潜能的有效开发。从这个角度讲,电视连续(系列)报道的效果定位,应是对视觉深度报道传播效果的不懈追求。

连续报道是跟踪新闻事件的进展,以连续跟踪的报道方式,及时反映事件的最新态势。观众通过对事件跟踪报道的累积式收看,及时了解事件发展的最新态势。系列报道是通过系统深入地反应重大新闻事实的新经验、新成果、新理念、新问题等,以持续报道的方式对复杂新闻事实理性内涵的深度扩展和开发。

与深度报道对应的概念是纯新闻,即消息。纯新闻主要向观众报道发生了什么事(What)。深度报道的重点是提供新闻事实背后的新闻,也就是对事实的原因(Why),怎么样(How),以及意义(Meaning)等新闻要素的深度拓展和开掘。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社会的深刻变革出现了诸多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新观点、新问题,观众对电视媒体的期望从“解闷、解气”上升至“解惑”,这是电视连续(系列)报道逐渐成为电视新闻报道重要形态的社会大背景。

在时间升值,空间贬值的信息时代,时间不仅是效率,也是财富。从接收信息状态来讲,电视的最大局限是观众处于被动收视状态。电视连续(系列)报道的累积式呈现方式,要求观众形成“约会”意识,力求与报道的每一次呈现做到同步收视,并且是专注性收视,才能形成连续(系列)报道的深度传播效果,这也是电视连续(系列)报道的难度所在。

二、对社会热点的深度开掘——使观众进入累积式收看的“底线”

收看电视靠观众的眼睛和耳朵,忠诚观众锁定连续(系列)报道的播出时间,及时跟踪报道内容,进入专注式收看状态,才能取得深度传播效果。怎样使百忙之中的观众进入累积式收看、专注式收看,是报道的内容要具吸引力,报道内容与观众息息相关,包括观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连续(系列)报道的内容一定要精彩,要具有非同一般的新闻价值,要选择观众密切关注的社会热点题材进行深度开拓,对报道事实的知识内涵、政策内涵、感情内涵、理性内涵以及思辨性多元内涵的深度扩展,使观众感到“开机有益”解惑、释疑,值得为此付出和投入。

佳木斯电视台多年来连续(系列)报道在题材选择上多数涉及社会热点题材,作品从不同视角对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开掘。

《角逐网络新经济》报道了华宇集团成功实施面向全国的网络商务战略,从而实现连续七年保持80%年增长率的业绩。记者努力突破经验推广式的报道模式,对华宇集团前瞻性的网络时代经营理念作了清晰的概括和描述。华宇集团是个由佳木斯人为主创办的网点遍布全国的货运企业。他们将货运企业传统的“你发货,我运输”转变为向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目标迈进,从而进入面向全国的高层次竞争阶段。这对众多企业困难重重的佳木斯来说,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前瞻意义。

《城市里的农工党支部》将视点集中在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村劳动者,这支“流动大军”目前已经成了城市经济不可缺少的劳动大军。如何做好农村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课题。金锣佳木斯分公司首创对民工党员由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实施“整体托管”的新经验。记者敏锐抓住这一新事物,从多元视角进行深入探索。对探索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经验、新思路。因此,电视连续(系列)报道的累积式传播效果的“底线”首先建立在报道内涵的丰富、深刻、思辨性的深层开拓之上。一般化、粗放化的报道,观众很难产生“约会”意识,面对累积性收看的投入,观众往往选择放弃。这种近乎零效果的传播现象,值得电视人深思。

三、在累积呈现中展现视觉形象——引发联想、多层次感悟主题

观众收看电视,经常是在不断变换频道的收看。节目内容精彩、有用才能入眼、入耳、入心,进而锁定频道,进入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乃至长期记忆,给观众留下较深印象,进而取得举一反三的深层传播效果。

佳木斯电视台近两年播出的二十九篇连续(系列)报道,绝大多数采用现场报道、人物访谈等多种报道样式,多数作品在发挥视觉感染力、展示个性化视觉形象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寻找迷失的家——来自儿童福利院的故事》是记者独家推出的一组连续报道。六一前夕记者到儿童福利院采访深受社会关爱的被遗弃或失散的孩子们,也深感福利院的孩子们对亲人的思念。记者敏锐感觉到这是值得深入开掘的主题,拟定为与亲人失散的孩子“寻找迷失的家”。这组报道播发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观众纷纷为寻亲的孩子提供线索。报道中涉及的两名走失儿童的房东提供了有关孩子父母的重要线索。记者迅速与远在安徽的两名儿童的父母取得联系,求助当地政府帮助,几经核实后,终于使与亲人失散七年的两个孩子和各自的父母团聚了。在亲人团聚的时刻,记者拍摄下了悲喜交加的现场情景。在感天动地的哭声和欢庆团圆的欢笑中,观众分享了亲人团聚的喜悦,也从中感悟到记者为走失的孩子“寻找回家的路”付出的爱心。

《谁在欺诈下岗职工》是一组追踪性批评报道。部分市政管理人员在政府取缔街头临时电话亭前一个月就知道信息,他们把十七座街头临时电话亭分别以一万元至两万元的价格转卖给十七名下岗职工。一个月后这些街头临时电话亭被有关部门按相关规定无偿取缔。记者及时报道了这件欺诈下岗职工事件,并且追踪报道。第三篇报道播发后,市委由常委秘书长牵头,组成法院、公安局、建委等部门参与的联合调查组,逐个电话亭展开调查。记者追踪报道,最后法院宣判属于欺诈交易,十七名下岗职工得到经济赔偿。连续报道历时一个多月,播发十六篇报道,维护了下岗职工的权益。报道从法律角度、行政管理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让多方人士交锋论证,使这一事件的法律内涵、知识内涵更为丰满,同时也体现了电视媒体关注普通人命运的人文精神。

四、体现“方便是金”的原则——为累积式收看创造最方便的条件

传播学者施拉姆把受众注意力吸纳公式概括为:信息被受众注意和选择的可能性与它能提供给人的报偿程度成正比,与人们获得它费力的程度成反比。也就是传播者对信息的选择、整理、归纳、包装要从受众接受信息的方便、实用、有效为出发点,这就是“方便是金”的原则。□ (编辑/刘佳)

猜你喜欢

下岗职工佳木斯电话亭
“佳木斯大米”营销与品牌价值提升研究
电话亭的新生
化解过剩产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关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狐狸电话亭
下岗职工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探讨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还记得红色电话亭吗?英国人在里面什么生意都能做
佳木斯发展电子商务思路研究
雨中的电话亭